第一图书网

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理论研究

曾洪伟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

曾洪伟  

页数:

389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选题意义和学术价值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1930-),当代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耶鲁学派(又称“耶鲁四人帮”)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1951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获得英语学士学位,1955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从那以后一直在耶鲁大学任教。哈罗德·布鲁姆现为耶鲁大学人文中心终身教授和纽约大学研究生院英语教授。哈罗德·布鲁姆被公认为是美国文学批评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因为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领域的卓越成就和突出贡献而获得过众多的奖项和学术荣誉,如1981年他获得美国艺术与文学科学院(Ametican Acaderny of Arts and Letters)扎贝尔奖(ZabelAward),1985年获得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Prize Fellowship);1987-1988年他担任过哈佛大学查尔斯·艾略特·诺顿(CharlesE1iot Norton)的诗歌教授;他还曾经获得过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和耶什华大学(Yestliva University)的荣誉学位。同时,他还是《诺顿美国文学选》(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的编委,美国艺术与文学科学院院士。①

内容概要

本书从系统、整合研究的角度出发,在大量阅读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本细读法、个案研究法、微观分析法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思想进行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本书主要是围绕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来结构全篇的。全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哈罗德·布鲁姆的主要著作与诗学思想。第二章比较深入细致地考察了他早期的浪漫主义诗学研究,包括他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诗歌)兴起的社会政治原因和宗教背景的分析,以及他对“浪漫主义’’这个文论术语的历史文化渊源、意义嬗变及运用情况所作的探察和梳理等等。第三章着重探讨和论述了他的宗教批评思想与具体批评案例,分析了他的宗教本质观,他对宗教批评与文学批评之间关系的看法,他对美国本土宗教的性质、特点等的考察以及他对美国摩门教所作的独到论评等。第四章对其独创的“误读诗学”从“喀巴拉与误读”、“经典化与误读”、“文学史与误读”以及“事实性理论”角度进行了观照与分析,以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多维、更深入地认知、考量和透视该理论。第五章论析了哈罗德‘布鲁姆独特的批评观,包括他的文学批评方法(对偶式批评)、批评的本质(实用批评)以及批评的风格(个性化批评)等。第六章主要研究了哈罗德·布鲁姆在当代卓有影响的经典观与经典批评,指出其独特的经典观在根本上是以审美为中心的经典观,而经典又具有陌生性、普遍性、焦虑性和斗争性等特性,经典化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审美互文性过程,经典必须经历影响—焦虑、冲突—竞争超越阶段才能成为真正的经典。同时该章还具体分析了以塞万提斯、蒙田、莫里哀、惠特曼等为代表的各个时代的经典作家的经典性之所在。另外,该章最后还讨论了哈罗德·布鲁姆的经典阅读观,包括经典阅读的方法和原则(即“如何读?”),以及经典阅读的动机、功用或缘由(即“为何读?”)等。第七章着重探讨了哈罗德·布鲁姆审美自主性的文学观,认为他在文学上坚守的是一种个体孤独“自我”取向的审美价值观,并具体反映在他的文学“终结”论和反多元文化主义文化观,以及其极具代表性的莎士比亚批评实践上。第八章则对哈罗德·布鲁姆及其诗学在中文语境中的译介历程和接受与运用状况进行了详尽、深入的考察,并对这一译介、接受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与问题作出了归纳和分析。最后,本书的“结语”部分简要分析和阐明了哈罗德·布鲁姆的诗学精神和文学理论对于当代学界尤其是中国文论和文化界的理论价值和其建构性、启示性意义。

作者简介

曾洪伟,男,1972年10月生,四川三台人。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剐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文艺理论及比较文学研究。自2000年以来,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论文近20篇,并有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摘要和索引,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2部,主持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四川大学“985”工程科研项目1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哈罗德·布鲁姆的主要著作与诗学思想第二章 哈罗德·布鲁姆的浪漫主义诗学研究第三章 宗教批评 第一节 宗教的本质 第二节 宗教批评与文学批评:互文、互照与互视 第三节 美国(本土)宗教批评 第四节 摩门教批评:布鲁姆宗教批评案例分析 一、摩门教的创立、发展演变与基本教义 二、布鲁姆的摩门教批评第四章 误读理论 第一节 喀巴拉与误读 一、喀巴拉 二、布鲁姆对于喀巴拉的研究 第二节 经典化与误读 第三节 文学史与误读 第四节 事实性理论 一、事实性概念及其他 二、事实性与文学批评 三、弗洛伊德与事实性 四、弗莱与事实性第五章 批评观 第一节 对偶式批评 一、布鲁姆认知视野中的“对偶式”概念 二、对偶式批评 三、对偶式批评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实用批评 第三节 批评的个性第六章 经典观与经典批评 第一节 经典渊源及布鲁姆对经典的基本认知 一、经典 二、布鲁姆对于经典的一些基本理解与认知 第二节 经典性 一、陌生性 二、普遍性 三、焦虑性 四、竞争性 第三节 经典批评 一、塞万提斯 二、蒙田 三、莫里哀 四、惠特曼 第四节 经典化 一、影响—焦虑阶段 二、冲突—竞争、超越阶段 第五节 经典阅读观 一、经典阅读的方法及原则 二、经典阅读的动机、目的、功用或缘由第七章 审美自主性 第一节 孤独·自由·自我:哈罗德·布鲁姆“自我”美学观探赜 一、布鲁姆“自我”美学观的体现 二、布鲁姆“自我”关学观的内在构成与逻辑关联、形成的宗教渊源及提出的社会文化动因 三、布鲁姆“自我”美学观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第二节 文学“终结”:审美的终结——对哈罗德·布鲁姆与希利斯·米勒关于当前文学危机观点的比较探讨 第三节 布鲁姆与多元文化主义 第四节 莎士比亚批评 一、莎士比亚的文化地位评估 二、审美自主性视野观照下的莎士比亚:莎氏经典核心性内在构成的美学探析和考察第八章 哈罗德·布鲁姆诗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 第一节 解构主义理论概述 第二节 哈罗德·布鲁姆及其诗学在中国的译介 第三节 哈罗德·布鲁姆诗学在中国的接受 一、哈罗德·布鲁姆误读诗学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 二、当前国内哈罗德·布鲁姆接受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结语附录一 经典能这样误读吗?附录二 我们必须对经典保持无条件敬畏吗? 一、误读经典会摧毁民族文化之根吗? 二、经典“误读”的本质是什么? 三、我们应该怎样读经典?哈罗德·布鲁姆生平简介哈罗德·布鲁姆论著目录主要参考文献哈罗德·布鲁姆著作汉译目录后记

章节摘录

而这也是布鲁姆在该书中一以贯之的文学(经典)批评方法和原则。随着布氏著作影响的逐渐扩大,他的这种审美/唯美式批评对于扼制当前呈全球化蔓延趋势的非审美化文学研究汹涌潮流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当然,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批评也并非新批评式的文本封闭研究,而是一种有着开放、开阔视野的文本批评,尤其是一种与莎士比亚文本互相通联、互相照视的开阔视阈,因此,布鲁姆的文学批评既关注文本内部特征研究,又注重文本外部的关联研究。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他的外部关联研究又并非韦勒克所说的“文学的外部研究”,即探视文学与社会,与意识形态,与道德,与经济等非美学因素的关系,他的外部关联研究只对审美开放,并到审美为止:因为在布鲁姆看来,此一文本与彼一文本之间只存在一种“纯粹”的审美关系。那么,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批评可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第一,文学批评应该具有一种开放的视野和品格,无论是比较文学维度和意义上的开放(如跨语言、跨国别、跨文化、跨学科的影响研究或平行研究),还是非比较文学层面上的开放(相同语言、国别和文化上的比较研究)。当然,我们还可以超越布鲁姆审美维度的开放,使文学批评走向更为宽广的领域,即进行韦勒克意义上的文学外部研究,这样也可防止一元化和僵化的文学批评模式的滋生和蔓延。第二,文学理论应该与批评实践结合起来,或者说文学批评应该打破理论与文本区隔的状态,促进两者相互对话、相互交流,使之相得益彰,而不是相反。这对于改变当前国内文学研究格局中理论研究与文本研究严重分裂、自说自话的弊病和现状,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布鲁姆的文学批评实践无疑是理论与文本结合的成功案例和完美典范,值得国内学界和批评界学习与借鉴。

后记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如果想让一个人上天堂的话,最好让他去读博士;而如果要让一个人下地狱的话,也最好让他去读博士。2004年,我就是在这句极具诱惑与挑战的话语的吸引与激励之下,负笈来到了我心目中崇仰和神往已久的知名学府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应该说,在这几年的博士学习期间,我对这句饱含哲性的话语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能够在四川大学这样一个人才荟萃之所近距离聆听来自校内外的名师和大师们的精彩演讲,并享受他们带给我们的思想盛宴,这对于崇尚学术的人而言,无疑具有上天堂的感觉;而攻博学习之艰苦,思想压力之巨大,的确又是“围城”中之人才能体会得到的——而这就是所谓下地狱的感觉。而对我来说,最为有幸的,是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我能得到曹顺庆先生和叶舒宪先生两位名师的指点。曹师作为中国文艺理论界和比较文学界的领军人物,其思想和成就每每令我赞叹和敬佩不已,而从他的著述中我也获得了不少启迪与灵感,在学术上也自觉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但使我叹服的,不仅仅是曹师在学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还有他的为人:他的谦和,宽厚,平易近人,真诚待人,爱护学生,身体力行等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时常令我感动。叶师作为中国人类学界和比较文学界重量级的人物和知名学者,其对学科的贡献和在学界的地位也是有目共睹和无可争议的。我有幸能在古城西安聆听他的精彩演讲,并亲身感受到了大师的风范。


编辑推荐

《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理论研究》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理论研究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是对布鲁姆的一个总结,总体而言,还算清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