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秩序中的生长

郭凤鸣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郭凤鸣  

页数:

253  

内容概要

 
本书对以丙中洛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为个案研究的探讨,多是以一种。“历时和共时”的方式切人的。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没有哪一块土地能够继续遗世而独立,即使是丙中洛这样的净土。作为人们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当一种相对封闭与相对原生态的文化面临着强势的现代观念的涌入时,人们的心理必然会产生各种变形。于是,如何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来理解丙中洛“现在时”的复杂性,如何理解现代文明与民族传统文化留存的关系,是隐藏在丙中洛现象背后的更深的教育问题。

作者简介

郭凤鸣,副教授,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专家服务团成员。先后在《中国教育学刊》等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省厅级课题数项,主持教育部规划课题1项。

书籍目录

第1章 “规矩”引发的思考
 1.1 问题的缘起与意义
 1.2 核心概念“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理解
 1.3 文献综述
  1.3.1 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研究的文献回顾
  1.3.2 丙中洛研究的相关文献回顾
 1.4 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1.4.1 研究方法
  1.4.2 理论基础
第2章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基本fu-ll题:“人养规矩”
 2.1 少数民族习惯法生存的文化生态系统
  2.1.1 怒族文化环境
  2.1.2 僳僳族文化环境
  2.1.3 藏族文化环境
  2.1.4 独龙族文化环境
 2.2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成因
  2.2.1 复杂地理环境的影响
  2.2.2 贫穷滞后的经济状况
  2.2.3 独特的神灵信仰与价值体系
  2.2.4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最终形成
 2.3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主要内容与演变
  2.3.1 强制性规范
  2.3.2 自愿性伦理道德规范
  2.3.3 约束性规范
  2.3.4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演变
 2.4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主要特性
  2.4.1 民族性
  2.4.2 社会性
  2.4.3 集体性
  2.4.4 相对稳定性
 小结
第3章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教育人类学解读“规矩养人”
 3.1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
 3.2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教育必需
  3.2.1 “和谐”的需要
  3.2.2 “共存”的需要
 3.3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教育策略
  3.3.1 神判——“爱他就要打他”
  3.3.2 讲道理——“善恶美丑要分清”
  3.3.3 解读文字符号规则——“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
 3.4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教育实现
  3.4.1 道德规范教育
  3.4.2 农耕礼仪的教育
  3.4.3 善待自然的教育
  3.4.4 宗教教规教义的教育
 3.5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教育本质
  ……
参考文献
附录 贡山和丙中洛的地理位置图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1章 “规矩”引发的思考 1.1 问题的缘起与意义 2006年始,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从西南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出发,立足于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独特性、传统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相继在西南地区建立了多个民族教育田野考察工作站,为师生们打破“书斋里的民族教育研究”的局限性、深入各民族的实际生活深处进行学术考察和收集第一手民族教育资料提供了现实的研究平台。为此,中心主任张诗亚教授专门作了有关民族教育田野考察的学术讲座,指出民族文化的传承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民族教育研究中田野考察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呼吁并要求该研究中心所有学生深入民族地区,秉承严谨求实的态度与吃苦耐劳的精神,脚踏实地,深入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从狭小的书斋进入广阔的田野,从封闭的课堂走入开放的生活,实实在在进行田野考察,收集第一手民族教育资料。他说:“田野考察就是要走进活的教育,它不只是民族教育研究的一种特定研究方式,对整个教育研究来说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式,是其他研究方式和方法不可替代的。通过田野考察而走向生活,没有这个‘活’的研究,很多话则是空的。”从“活”的生活中发现并研究“活”的教育问题,这是民族教育研究的旨归。 经过充分的准备,我们正式开始了对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的教育人类学考察。来丙中洛之前,我通过查阅各种文献和网络资料,对丙中洛的地理方位、气候状况、物产资源、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民族分布、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等有了一个立体的抽象感官,也做好了爬高山、穿峡谷、与当地民众同吃同住甚至同劳动的心理准备。尽管这样,自我踏入怒江大峡谷起,我还是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怒江峡谷诸多民族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望天一条缝,望地一条沟”,怒江峡谷的路很窄,一边紧贴崖壁,一边紧靠怒江,怒江怎么弯,路就怎么蜿蜒。怒江两岸——东边的碧罗雪山,西边的高黎贡山,靠得很近很近,把一江浑水逼得发怒狂跳;藤条似的小路缠绕着从山脚盘到山顶。竞有人住在这陡峭的山上,竞有人在峭壁上面种庄稼。傈僳族、怒族同胞的千脚落地木楞房和庄稼地,似镶嵌或是紧贴在陡坡上。数百公里蜿蜒而上的怒江大峡谷,一线天光,一江流水。似天光投影在深谷,似江流反射在天幕,神奇而壮美。怒江峡谷深处的丙中洛,自然环境异常优美,咆哮奔腾的怒江第一湾,是碧罗雪山试图要挡住怒江的去路而设的障碍,但野性十足、奔放豪迈的怒江,岂能听任雪山的阻挡?一声怒吼,一个拐弯,就朝着既定的方向夺路而去。当时正值深秋季节,怒江水映着金黄的稻浪,蓝天白云映着金黄的丙中洛坝子,简直太美了。这里众多的民族共生,诸多的宗教并存,在丙中洛这个方圆只有8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怒族、傈僳族、藏族、独龙族等11个少数民族共6216人;也并存着藏传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编辑推荐

《秩序中的生长: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教育人类学解读》通过实地考察,结合文献研究发现,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教育功能是在人的可教育性原则基础上促进人的生长与发展的。人的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和谐发展,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内心的和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秩序中的生长 PDF格式下载



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每个人对习惯法的理解不一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