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中国转型期就业问题研究

许彦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

许彦  

页数:

218  

字数:

220000  

内容概要

就业问题纷繁复杂,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单就经济领域而言,就业问题既涉及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也涉及劳动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研究汗牛充栋,观点各异。但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就业问题概括为就业数量问题和就业质量问题。
在中国研究就业问题,离不开人口基数大这一基本背景,正是由于如此,我国转型以来,始终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压力又使就业问题被简化为就业数量问题。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口总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社会转型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断,而就业问题也显现出值得注意的新特征。一方面,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减弱,就业数量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劳动关系日趋紧张,劳资冲突、劳资纠纷不断,就业质量问题不容忽视。本书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提出了就业分析的新框架,以期为研究、解释和应对我国就业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在我国转型的新阶段,就业的作用已不仅仅是劳动者为经济增长提供生产要素,就业也是劳动者分享改革成果、提升生活水平、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就业问题也从解决“岗位”向既要解决“岗位,又要解决待遇”转变。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以新的视角来分析和研究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中国转型期就业问题研究》作者许彦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研究就业问题、发展就业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于就业问题的研究,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以西方就业理论为指导,将经济增长放在第一位,劳动者就业要服从于经济增长的需要。这从本质来讲,就是以
GDP为本,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只讲就业数量,不讲就业质量的就业思路。《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中国转型期就业问题研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来研究就业问题,就是将就业数量问题和就业质量问题视为我国就业问题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坚持以劳动者为本,以实现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的相互促进为基本思路,以实现劳动者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为落脚点。

作者简介

许彦,1971年11月生,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省委、省政府重大研究课题。出版专著(合著)4本,在省级以上刊物(包括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lO多篇,多次获得省部锻优秀科研成果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三、重要概念
四、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就业理论综述
一、马克思就业理论
二、西方就业理论
(一)萨伊的自动均衡就业理论
(二)凯恩斯的充分就业理论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就业理论
(四)新剑桥学派的就业理论
(五)货币主义的就业理论
(六)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
三、西方经济发展与就业演进理论
(一)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二)库兹涅茨法则和钱纳里发展模型
(三)刘易斯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模型及其发展
(四)我国就业理论的研究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我国转型期就业问题的演变与现状
一、就业数量问题
(一)就业数量变化的一般分析
(二)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分析
(三)就业数量变化的产业分布
二、就业质量问题
(一)就业质量的提出
(二)我国工资水平的演变与现状
(三)就业与劳动关系的状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转型期就业问题的主要症结
一、客观因素: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一)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变的总体状况
(二)我国转型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
(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的国际比较
二、主观因素:就业相关制度缺陷
(一)经济增长优先的政府宏观制度设计
(二)追求成本优势的企业微观制度设计
(三)劳资双方对等博弈制度的缺失
三、外部压力: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对就业影响的机理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就业理论
一、视角的变迁
(一)从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的视角来研究就业(失业)问题
(二)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来研究就业(失业)问题
(三)科学发展观思想对就业(失业)分析的初步尝试
二、前提的转变
三、科学发展观
(一)西方发展观的演进和评价
(二)科学发展观
三、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就业理论的出发点:以人为本
四、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就业理论的落脚点:经济发展
与劳动者发展的相互促进
五、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就业理论的评价体系:数量与质量
(一)西方就业评价指标概况
(二)就业综合评价指数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就业机制
一、双重就业循环机制的提出
二、双重就业循环的过程分析
(一)第一重就业循环过程分析
(二)第二重就业循环机制分析
(三)双重循环机制的互动关系
(四)政策含义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案例一:从“民工潮”到“民工荒”
一、农民工就业的历程描述
(一)农民工就业的起步阶段
(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发展阶段
(三)农民工就业的新变化
二、刘易斯模型与农民工就业机制分析
(一)刘易斯模型与刘易斯拐点
(二)农民工就业机制分析
三、完善农民工就业的制度安排
(一)明确政府公共责任和公共职能,提高公共投入水平
(二)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产出能力和效率
(三)促进农村非农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制度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案例二:大学生就业难
一、大学生就业演进
二、“大学就业难”的现状分析
三、大学生就业机制分析
四、完善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安排
(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
(二)制度设计上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保障力度
(三)改革高校教育制度,既要满足发展需求,也要满足现实需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政策建议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
二、调结构、转方式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三、建立完善政策制度,促进就业数量增加、就业质量改进
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中国转型期就业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