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武夷山摩崖石刻与武夷文化研究

朱平安 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

朱平安  

页数:

516  

字数:

45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6年我在武夷学院讲学期间,认识了朱平安教授,一位儒雅而又平易、谦和而又执著的学者。当时,他正在从事武夷山摩崖石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只要谈起武夷山的摩崖石刻,他便“如数家珍”,兴奋不已。我发现,他对那里的每一块石刻,都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和文化“情结”,于是,跟他一起游览、参观了许多石刻。这些石刻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从中受到不少启迪,产生无限遐想。武夷山是世界著名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基地。武夷山风景区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大量的摩崖石刻随处可见,据说,竟有500余处之多。这是其他自然风景区所没有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石刻?因为这里以其优美的自然风景吸引了历代的文人学者从事文化活动与学术创作。因此,这些摩崖石刻不仅点缀了武夷山的美丽如画的风景,而且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其丰富多彩而又深邃博大的思想内容,它赋予武夷山以独特的精神风貌、人文价值。武夷山的魅力之一,就是所到之处,都能看到熠熠生辉的各种石刻,令人流连忘返。你可以长久地停留在这些石刻之下,欣赏其书法艺术,想象石刻的内容,解读其文化意涵,了解古人的心灵世界。所有这些,都和此时此地的山水风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说是“独领风骚”,引人入胜。但是,对于一般游人而言,在未能理解其文化内蕴之前,这些石刻只是附着于山水之中的外在的东西,只是一种“点缀”而已,因此,往往一扫而过,既不知其所以然,亦不需在这里“驻足”。

内容概要

本书从图腾文化、神话传说到儒、佛、道三教文化,从自然山水到茶文化,从民俗到文学艺术,从书院到理学文化,从历史事件到旅游文化,等等,都有详细的考证和阐释。而将这些内容贯穿起来的,则是摩崖石刻。 本书作者的研究,不是抽象的图解化的概念论述,而是根据具体形象进行生动的描述和情景化的分析解读,既有感性形象,又有理论深度,读之使人有亲历其境之感,同时又能深入其内,体会其中的文化意蕴及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朱平安,1957年生于陕西咸阳。198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曾任宋明理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和办公室主任,武夷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现任武夷学院旅游系副教授、副主任。
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武夷山地方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8年获武夷学院首届教学贡献奖。

书籍目录

序言导论 武夷山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一、武夷山摩崖石刻的研究现状 二、武夷山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价值 三、武夷山摩崖石刻研究的应用前景 四、武夷山摩崖石刻研究需要方法的创新第一章 苦心孤诣著妙文 钩沉索隐探幽微——武夷山摩崖石刻的基本特征及其解读方法 一、因物联想与观物体道 二、言近旨远与发微抉幽 三、言出有据与引经据典 四、三教圆融与多维视角 五、刻以类聚与相互发明 六、妙字趣刻与会心解意 七、因事命意与钩沉索隐 八、寄情山水与味道自然 九、一语双关与应景写意 十、历史蕴藉与原始要终第二章 灵蛇寿龟衍玄武 白鹤锦鸡皆仙鸟——图腾崇拜是闽越文化的生命基因 一、武夷山的图腾崇拜(生态意识) 二、蛇图腾崇拜与宗教信仰(精神崇拜) 三、蛇图腾崇拜与生殖崇拜(生命意向) 四、蛇图腾崇拜与神话传说(创世神话) 五、蛇图腾崇拜与艺术形象(婀娜多姿) 六、蛇图腾崇拜与哲学思维(多变善化) 七、蛇图腾崇拜与民俗文化(崇蛇祭蛇) 八、蛇图腾崇拜与文学意象(道德评判) 九、蛇图腾崇拜与历史文化(民族融合) 十、蛇图腾崇拜与生态文明(多元调和) 十一、蛇图腾崇拜与养生文化(医疗保健) 十二、蛇图腾崇拜与政治文化(权力象征) 十三、蛇图腾崇拜与语言文字(文化信息)第三章 大块假我以文章 悟道山水良有以——摩崖石刻与武夷山水文化 一、武夷山水文化的缘起 二、山水崇拜的文化内涵 三、武夷道教与山水文化 四、武夷佛教与山水文化 五、宗教建筑与山水文化 六、宗教传说与山水文化 七、哲理刻词与山水文化第四章 山清水秀武夷地 云蒸霞蔚神话园——摩崖石刻与武夷山神话传说 一、创世神话 二、始祖神话 三、开山神话 四、劝善神话 五、惩恶神话 六、避世神话 七、放生神话 八、民俗神话 九、刺贪神话 十、岩茶神话第五章 锦绣文行山水间 千古情寄八荒外——摩崖石刻与武夷山水文学 一、自然之美 二、人文理趣 三、情理交融第六章 岩骨花香韵味长 品茶味道意蕴深——摩崖石刻与武夷山茶文化 一、武夷仙人自古栽 二、岩韵悠长晚甘侯 三、石乳流香入贡茶 四、斗茶品出第一香 五、敕建御茶园有址 六、贡茶惟有武夷胜 七、应接不暇吃茶处 八、岩骨花香有神韵 九、国饮珍品大红袍 十、武夷岩茶与佛教 十一、武夷岩茶与道教 十二、武夷岩茶与理学第七章 返朴归真守清静 明哲保身续性命——摩崖石刻与武夷山道教文化 一、“福地洞天”与武夷山道教文化特征 二、武夷山的主要道教宫观 三、武夷山著名的神仙道士 四、武夷山道教代表人物——白玉蟾 五、止止题记与三教精华 六、摩崖石刻与武夷山道教文化意蕴第八章 重生文化成传统 不欲以静得长寿——摩崖石刻与武夷山养生文化 一、长生不死的神仙养生模式 二、不欲以静的道教养生文化 三、武夷岩茶与养生文化 四、生殖崇拜与养生文化 五、武夷理学与养生文化 六、武夷佛教与养生文化 七、武夷饮食与养生文化第九章 道南理窟群星灿 朱子故里文脉长——摩崖石刻与武夷山理学文化 一、“道南理窟”与武夷山理学文化源流 二、武夷山理学名人事迹 三、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四、摩崖石刻与武夷山理学思想解构第十章 自古人生三不朽 立德立功与立言——摩崖石刻与武夷山书院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私学教育传统 二、宋代书院制度的确立及其影响 三、宋代书院的教学和学术特色 四、宋代书院的学风特色第十一章 天心明月照古今 圆融智慧除暗昧——摩崖石刻与武夷山佛教文化 一、“华胄名山”与武夷山佛教文化源流 二、武夷山佛教名人 三、武夷山佛教代表人物——扣冰古佛 四、武夷山重要的佛教寺院 五、“天心明月”释义 六、摩崖石刻与武夷山佛学思想结构第十二章 万物生意最可观 鸢飞鱼跃水长流——摩崖石刻与武夷山生态文化 一、图腾崇拜是一种本能的生态文化 二、神话传说是一种朴素的生态文化 三、生态文学是一种审美的生态文化 四、生态哲学是一种自觉的生态文化 五、宗教诉求是一种信仰的生态文化 六、民俗文化是一种习常的生态文化 七、生殖崇拜是一种神圣的生态文化 八、制度文化是一种现实的生态文化 九、民居建筑是一种技术的生态文化第十三章 乐山乐水返自然 见仁见智觅文化——摩崖石刻与武夷山旅游文化 一、学游 二、宦游 三、谒游 四、览游 五、云游 六、隐游 七、仙游

章节摘录

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意蕴,而这一切都能通过镌刻于碧水丹山之间的摩崖石刻得以生动、形象、直观的体现。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研究武夷山摩崖石刻丰富的文化内涵,正确的解读方法非常重要。而正确的解读方法又是建立在对摩崖石刻基本特征的整体把握之上。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武夷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点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其次还要深入山中,对摩崖石刻作一番切实的考察和切身的感悟。在整体上把握武夷山摩崖石刻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立一套科学的解读方法。通过几年来对武夷文化文献资料的研读和对山中摩崖石刻的实地考察和切身体悟,我认为武夷山摩崖石刻有如下十个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相应的解读方法。

后记

书稿付梓,遗憾方始。就“武夷文化”而言,是书在体例和内容上尚有不完备之处。按照原先的撰写计划,还有“武夷山的帝王文化”和“武夷山的历史文化”两章。因研究项目结题时间有限,研究资料搜集整理不足,虽已拟就初稿,只能割爱,如有再版机会,届时再作补充。“帝王文化”既非研究帝王驾驭群臣的权术,亦非研究帝王开疆拓土的韬略,更非研究帝王治国安邦的治术,而是研究历代帝王对武夷文化的推崇和利用,极大地推动了武夷文化的发展。如“朱子理学”被确定为官方意识形态后,对中国封建社会后半期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儒学因此而赢得了更大的发展,武夷山也因此而成为“道南理窟”。再如武夷山道教神仙武夷君,自从被汉代帝王列入朝廷郊祀后,历代沿袭不绝。明代以后,每年中秋,地方官吏进山祭祀,亦延为传统。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武夷山道教的发展,武夷山也因此而被誉为“洞天仙府”。再如武夷山佛教的代表人物扣冰古佛,在历史上曾被闽王王延钧礼为王师。清初的铁华上人也曾贵为帝师,入京为康熙大帝说法。扣冰古佛、马祖道一禅师、道谦禅师等在宋释普济撰著的记载佛法传授谱系的《五灯会元》里都有其长篇传记,其他高僧大德也多蒙帝王敕封赐匾。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武夷山佛教的发展,武夷山也因此赢得了“佛国僧乡”和佛教“华胄八名山”之一的重要地位。“历史文化”亦非按照时间顺序,对武夷山的历史文化进行系统研究,而是从摩崖石刻解读的历史背景出发,对石刻作者和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人格个性、人生遭际、政治功绩、学术思想等进行史海钩沉式的研究,这无疑有助于对摩崖石刻内涵的理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武夷山摩崖石刻与武夷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好书,好喜欢,终于找到了。


武夷山,作为一个生长在福建的本土人,至今尚未到过武夷山,不免有些遗憾。很喜欢《武夷仙凡界》这部电视剧,还有这部电视剧的插曲和片尾曲,当然还有大红袍。


摩崖石刻的内容具体,研究必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