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报一天堂

韩红星 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

韩红星  

页数:

261  

字数:

31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韩红星编写的这本《一报一天堂<北洋画报>广告研究》涉及历史学、文化学、传播学、城市学等,从《北洋画报》与其广告切入研究民国天津城市化生活以及文化。
全书共分五章,具体内容包括:《北洋画报》社会背景,《北洋画报》广告风貌,《北洋画报》消费场景之一——西风东渐的天津社会,《北洋画报》消费场景之二——洋土并重的天津娱乐,《北洋画报》消费视野下的文化解读。

作者简介

韩红星,女,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品牌传播系主任,剐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广告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从事品牌传播、文化传播、广告史研究,主讲“品牌学概论”、“品牌传播学”、“品牌传播案例研究”、“新媒体与品牌传播”、“中外广告史”、“中外文化概论”等课程。在《光明日报》、《南方日报》、《新闻与传播研究》、《当代传播》、《中国出版》、《中国国情围力》、《中国广告》、《广东经济》、《销售与市场》等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与参编《品牌学概论》、《艾菲案例获奖作品集》、《中外广告案例》等教材、著作。

书籍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北洋画报》社会背景
第一节 《北洋画报》的媒介土壤
一、地理环境
二、政治环境
三、经济环境
四、媒介环境
第二节 《北洋画报》的人和事
一、概貌
二、办刊缘起
三、编辑记者
四、办刊背景
第三节 《北洋画报》的经营
一、经营状况
二、编辑
三、发行
四、经营策略
第二章 《北洋画报》广告风貌
第一节 《北洋画报》中的广告时貌
一、民国二三十年代天津的广告形式
二、天津广告市场中的问题
三、天津的广告活动
四、《北洋画报》中的京沪广告与西方广告
第二节 《北洋画报》广告概貌
一、广告经营理念
二、广告经营方式
三、广告概貌
第三节 《北洋画报》的广告创意
一、近代广告观的进步
二、广告表现形式
三、广告创意形式
四、广告诉求主题
第三章 《北洋画报》消费场景之一——西风东渐的天津社会
第一节 近代天津的市民‘生活
一、天津市民的新生活空间
二、北画广告图景下的生活
第二节 西风东渐下的服饰时尚
一、天津服饰变迁的面貌
二、天津服饰变迁的诱因
三、近代天津服饰变化特点
四、近代服饰审美观念的变化
第三节 天津“卫嘴子”的口福
一、天津的饮食概貌
二、天津的饭店酒楼
三、天津的饮冰室
第四章 《北洋画报》消费场景之二——洋土并重的天津娱乐
第一节 中西荟萃的娱乐生活
一、中西荟萃的娱乐方式
二、天津的传统娱乐活动
三、租界化后的传统娱乐活动
四、西方娱乐形式
第二节 跳舞时尚与禁舞运动
一、天津的跳舞风潮
二、天津的舞场一窥
第三节 电影从“无声”到“有声”
一、电影进入天津
二、电影从“无声”到“有声”
三、电影业的营销
第四节 戏剧从“茶园”到“剧院”
一、天津戏剧(京剧)
二、天津戏剧的副产品
第五章 《北洋画报》消费视野下的文化解读
第一节 “五味杂陈”的“津味”文化
一、“五味杂陈”之“津味”
二、传承与变异之传统
三、欧风东渐之“洋味”
四、皇城根下之“京味”
五、海派文化之“海味”
六、岭南粤风之“广味”
第二节 妇女解放:从身体到观念
一、关于妇女解放的话题
二、身体的解放:从束缚到人性
三、角色的解放:从家庭到社会
四、观念的解放:从媒妁之言到婚姻自由
五、女性观念变迁影响因素
第三节 国货运动与国货广告
一、近代国货意识的萌发
二、国货运动
三、国货广告
参考文献
后 记

章节摘录

  天津第一家中文报纸《时报》创办于1886年11月6日,在李鸿章的支持下,由英籍德人德璀琳和英商恰和洋行经理茄臣创办。《时报》创刊之初,辟有“谕旨”、“钞报”、“论说”、“京津新闻”、“外省新闻”和“外国新闻”等栏目,广登京津地区新闻。《时报》时事性强,消闲性稿件较上海等地报纸少。1890年7月,英传教士李提摩太应李鸿章邀请任《时报》主笔,加强言论工作,其言论主张大致分三个方面:为帝国主义侵略服务,把亚非国家受西方列强侵略说成咎由自取,为帝国主义的胡作非为进行辩解;以大量篇幅鼓吹洋务运动,如兴修铁路、开矿、训练海军;介绍自然科学知识,提倡女子读书,启迪民智。该报于1891年6月停刊。  1897年,严复创办《国闻报》,这是中国人在天津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维新党人在天津出版的唯一报纸。其社论多半出于严复,鼓吹维新变法,主张中国应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与民主,力求自强。该报存在时间不长,但因登载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群学肄言》部分译文而影响甚广。该报向中国知识分子介绍进化论思想,与上海的《时务报》南北呼应,影响很广,在中国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天津近代新闻传播事业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较之广州、澳门、上海、香港等地要晚数十年,因为其政治空气压抑,八国联军组织的“都统衙门”统治着天津,新闻出版自由也被严密控制。当时的报界,“中国南北纵横,报馆仅有二十余家,南居二十,北得余数,四五家而已”,南方的思想比较活跃,天津地近京都,在清廷的直接钳制下,舆论界死气沉沉,直至《大公报》的创立。《大公报》为天津舆论界带来生气与活力,其创刊号上刊登英敛之撰写的《大公报序》:“报之宗旨在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凡我同人亦当猛自策励,坚善与人同之志,扩大公无我之怀,顾名思义,不负所学,但冀风移俗易,国富民强,物无灾苦,人有乐康,则于同人之志偿焉,鄙人之心慰已。”《大公报》希望开启民智,沟通中西,传播知识,对同胞进行思想启蒙。对于《大公报》的创办,梁启超这样评论:“天津之大公报,有特色,有新论,实可称日报进化之一级。”报刊政论家张季鸾亦评价说:“近代中国改革之先驱者,为报纸;大公报,其一也。中国之衰,极于甲午,至庚子而濒于亡。海内志士,用是发愤呼号,期自强以救国;其工具为日报与丛刊,其在北方最著名之日报,为大公报。盖英君敛之,目击庚子之祸,痛国亡之无日,纠资办报,名以大公。”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报一天堂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