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育组织行为学

罗伯特·G·欧文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06-01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罗伯特·G·欧文斯  

页数:

566  

译者:

窦卫霖,温建平,王越  

Tag标签:

无  

前言

  学术交流是学术发展和繁荣的最重要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陆续翻译引进了一批批外国教育理论著作,这对促进我国教育研究的发展、提高教育研究的水平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理论著作翻译引进的工作有所减弱,在已有的教育理论翻译作品中,也较多的集中于单科性作品,综合性、思想性较强的作品较少,有也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作品。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常被人们引用的作品和作家,由于没有系统译介,以讹传讹的也不少。为此,我们筹划了这套影响力教育理论译丛。选题的重点是思想性、综合性较强,学术覆盖面较广,较具原创性的作品,时间上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为主。虽然这中间有些作品翻译难度较大,但我们也希望不避烦难,做一点基础性的工作。同时我们也希望学者同仁共同关心这一工作的进展,为丛书出谋划策,推荐作品,参与翻译,不断提高这套丛书的质量。

内容概要

  《教育组织行为学》首先介绍了走向实践理论,接着介绍了组织思想的主流、当代组织理论、组织的人性维度、组织文化和组织气候等内容。

书籍目录

总序序言前言展望第一章走向实践理论学习任务本章概要冲突的两大主要渊源传统教育与进步教育的“大辩论”教育大辩论的起源20世纪50年代的强烈反击60年代新进步教育思潮的兴起当代学校教育的大辩论中央公园东校辩论仍在持续关于教育标准的全国高峰会议理解组织的方法行动理论实践理论比赛策略:教练的启示本章小结对策练习推荐读物注释第二章组织思想的主流学习任务本章概要何为组织行为学?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为什么要研究理论?作为起源的公共行政学6l工业革命的影响弗雷德里克·w·泰勒与科学管理现代管理思想的起源科层组织理论的兴起古典组织理论的兴起科学管理原则与传统组织理论古典理论的组织思想玛丽·帕克·福莱特的思想古典与新古典行政思想人际关系运动西部电气公司研究组织理论运动人际关系与组织行为学本章小结对策练习推荐读物注释第三章当代组织理论学习任务本章概要组织理论理论的定义与描述教育组织的两种主要观点科层组织观点人力资源开发的观点x理论与Y理论组织结构与人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的基本概念社会系统理论环境分析法角色理论团体中的功能角色与社会系统理论相关的角色平衡自动平衡反馈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权变理论合理计划模式与权变理论相关的开放系统对技术变革的反应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权变理论与学校的组织行为本章小结对策练习推荐读物注释第四章组织的人性维度学习任务本章概要组织性质的重新界定传统组织理论的衰落定性研究方法的兴起作为松散结合系统的教育组织作为双重系统的教育组织储备人力资本作为财富的人力资源作为权威载体的组织文化对组织思想的非理论影响有效学校研究有效学校研究的成果有效学校的五个基本假定寻求有效学校程式实现学校高效率的新途径学校改革运动第一次学校改革浪潮第二次学校改革浪潮学校改革中的混乱局面学校改革的三条途径本章小结创立行政科学的努力组织中人性纬度的中心地位现状与发展方向对策练习……第五章组织文化和组织气候第六章组织弈第七章领导第八章决策第九章组织冲突第十章动机第十一章学校改革

章节摘录

  从社会科学各学科中,组织行为学获得了知识与理论的学术基础,以及具备科学合法性的研究方法。因此,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者往往具备五门社会科学学科里一门或几门学术基础知识。这五门学科分别是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尽管这些学科都有助于人们理解组织环境中的人的行为,但是,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往往采用与本学科研究传统相吻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选择解决方法。自然,政治学家常常关注组织中人们结成联盟、使用权力的手段。文化人类学家则侧重于组织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以及它们如何在人工环境、当地的习俗、组织的发展历程和流传的神话故事中得到反映的。社会心理学家却更多地关心组织的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然而,这些学科之间的界限却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泾渭分明。在设计、实施、解释对现实组织中组织行为的调查时,与各门学科相关的思想和方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交叉重叠的。  自20世纪30年代组织行为学出现以来,跨学科合作研究一直是该学科的一大特点。在组织行为学研究史上,社会心理学奠基人库尔特·勒温和文化人类学家马格丽特·米德(MarSaret Mead)在40年代的合作可谓是最著名的一次。勒温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一位著名的实验者;米德是文化人类学领域同样享有盛誉的实地研究者,用实验说明并模仿了人类社会行为研究中的伙伴关系。群体决策过程是他们创新发现之一,后来成为组织管理学的核心思想。  实践领域的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同时也是应用科学的一个领域。也就是说,它是专业实践的一个领域,试图用社会科学知识来解决、改进组织表现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组织行为学是美国商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常规课程。其目的是改进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商业性组织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而又充满竞争的全球环境中的表现。许多军事院校和研究生院也出于同样的目的开设了这门课程,以便将该学科知识运用于本专业。本书研究了社会学家半个多世纪以来所积累的知识和形成的理论,以便将其运用于提高教育界的领导与行政水平。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  管理学、组织学、领导学都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如何提高群体工作的效率,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成为企业竞争、制度竞争的关键。这也就使得这些学科成为显学。在这其中,马克斯·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被公认为管理学上的经典理论。但是传统的管理学也好,组织学也好,都是见物不见人,不重视组织活动中人性、人际关系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西部电器公司“霍桑效应”的发现,开启了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先河。从此以后,组织制度与人际关系的互动,成为管理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心理学、社会学也成为管  理学研究领域的新兴力量。  尽管美国的学校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想模仿工业、商业、军事的价值和观点,但是,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学校与工业、商业、军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学校与工业、商业、军事在很多重要的方面不说是无可比拟的话,也是性质不同的的组织。学校是一个独特的组织,它要求有与其相应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  现在全世界的普遍现实是,社会变化对学校的改进要求涉及学校工作的一切方面,使的人们对学校的一切方面都充满了不满。对如何改革教育更是冲满了冲突和争论,没有一条被普遍接受的改革之路。目前在美国,有三种相互竞争的学校改革策略,为赢得控制权和人们的拥护而唇枪舌战。一种策略被称为“标准本位学校改革”,它继承在美国延续了两百年的政治体制下的学校管理原则,核心是强化对各州公立学校控制的权利,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其基本含义是:由州制定统一的教育标准,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传递到学区执行;通过对各州强制的、全州标准化考试的管理,对命令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1986年包括总统、州长、立法者和财阀参加的教育高峰会议以后,这一策略的实施更是如火如茶。另一种策略可以说与第一种策略背道而驰,被称为“市场本位的学校教育改革”,主张抛弃由政府对公立学校进行管理的陈旧理念,绕过或摆脱公众对学校教育的控制,以教育券为纽带,转而由市场对学校进行间接管理。把学校的运营看作是一种投资管理,让家长有自由的择校权利,让市场来选择学校。  教育改革的第三种策略是“全校改革”。这种改革的主张者首先对自上而下的改革提出质疑,认为把学校假设为有序的、理性的机构,以为命令会像在军队那样贯彻到底,历史证明这是徒劳的。这种策略主张,分散州政府的教育管理权利,创造扁平化的管理。学校改革被看成  是组织学和行为学的问题,其关键是改造学校这个组织,从而激励校长和教师,使他们充满活力,激励他们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使他们自己能够致力于完成他们自己深信的目标和抱负。这要求在学校里通过组织管理,;促进领导文化的发展,为孩子和大人创造出不断发展的成功气氛,使人们共享决策,充满热情地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组织行为学就从后台走到了前台,教育组织行为管理就从方法、技术发展到思想、理念。读了罗伯特·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一书以后,相信你对此会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罗伯特·欧文斯原是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教授,后为霍夫斯特拉大学(Hofstra University)的杰出退休教授,从事研究工作。他的《教育组织行为学》自1970年出版以后一直是美国大学的畅销教材,影响广泛,享有盛誉。本书经过7次修订,现在是译本根据2001年的第七版译出,反映了教育组织行为学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可以领略到美国教材的编写风格。这本书除了值得向教育研究人员、教育行政人员推荐外,特别值得向广大中、小学校长推荐。  袁振国  2001.9.20


编辑推荐

  本书首先介绍了走向实践理论,接着介绍了组织思想的主流、当代组织理论、组织的人性维度、组织文化和组织气候等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教育组织行为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