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育碎思

郑金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郑金洲  

页数:

25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苏联的教育学是处方式的教育学,而美国的教育学则是药理式的教育学。一张处方,无论多么灵验,也不能包医百病,只有熟谙处方背后的药理,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是郑金洲在其新著《教育碎思》中《教育学本土化的追求》一文中的一个比喻。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教授的书,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种教育学的熏陶。  对于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学是枯燥的,然而《教育碎思》却不会让人有这种感觉。教育理论不能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不能被一线教师接受,在郑金洲看来,主要是因为教育“理论本身还不够成熟,还没有能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一定的平衡机制。”因此,“教育理论要敢于直面实践。”  郑金洲便是这么做的。《教育碎思》谈了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其中不乏教育学理论,但讨论更多的是教育实践、教育现象。诸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园暴力”、“师生交往”、“案例教学”、“课程改革”、“教学科研”等等,都是广大中小学教师耳熟能详的话题。作为一名年轻的师范大学的博导,郑金洲坚持到中小学去听课,既显示了一种做学问的方法,更表明了一种做学问的态度。难怪在短短的几年内,他便迅速成为一位在教育理论界著述颇丰、影响颇广的年轻理论家。  教育理论家看待教育问题的视角自然与普通教师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同样是听课,在《听课中的观察与记录》一文中,就不啻成了一门学问。“听课者一般要提前几分钟进课堂”,然后要“观察学生的状态”,“与任课教师攀谈”,“与学生攀谈”,“选择自己要坐的位置”,并“画出几幅教室课桌椅排列的草图,以备使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听课者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员特性”、“言语交互作用”、“非言语行为”、“活动”、“管理”、“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认知水平”、“社会方面”、“情感水平”、“教学材料的使用”以及“时间”等上面;至于课堂纪录,也是有技巧的,可以选择“实录式”、“叙述式”、“分类系统式”、“图式记录”等多种方式;下课铃响了,不要急着离开,因为“在课后仍然可以观察到一些有益的信息,对你理解和认识这堂课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北师大的石中英教授曾经大力呼吁教师要懂一点“教育哲学”。确实,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只能在经验的层次徘徊,而永远只是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碎思》中有很多文章涉及对基本教育概念的分析和阐释,如《何谓“教育观念”》、《何谓“案例”》、《“素质教育”提法的思索》、《“创新教育”的说法成立吗》、《“校本”是什么》、《“教育口号”辨析》、《教育现代化的正与悖》等,这些文章不仅让我们知道如何正确科学地理解这些名词,更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  在教育理论者努力要跟实践相结合的时候,教育实践者更要积极向理论学习,这样,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

作者简介

  郑金洲,男,1965年生,河北泊头人,教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副主任。先后从事过基础教育、军事教育、干部教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寻绎基本概念何谓“教育观念”何谓“案例”“素质教育”提法的思索“创新教育”的说法成立吗“校本”是什么“校本”不是什么“校本培训”的意蕴“教育口号”辨析第二辑 追问前提问题“创新教育”的几个前提性问题“WTO与中国教育”研究中的元问题重新诠释课堂教育观念的演化教育学术家园的嬗变教育隐喻探源深思教育目的第三辑 透析教育现象诺贝尔奖与我们无缘的教育思考不可忽视的“校园暴力”“失重”的课堂师生交往有效性的匮乏怎样的教学才是创新精神培养所需要的“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教育现代化的正与悖第四辑 聚焦教育实践建构新型课堂超越课程的一次课程改革案例教学的功与过对话教学论纲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听课中的观察与记录关于课堂中的提问校本培训的运作程序教师教育变革论纲第五辑 反思教育理论教育理论研究需要加强批判意识教育理论研究应更多地关注综合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古今中外问题教育研究中的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教育学研究的实践取向教育学本土化的追求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困境第六辑 改进教育研究方法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改进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行动研究:教师教育科研的定位从实际中来:研究问题的确定在过程中生成:研究方案的制定世纪之初中国教育研究的总体特点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为作者教育随笔的结集。内容包括:对教育概念和现象的分析、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科研的思考等。本书对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中小学教育实践有较大的启发。  这本书中的随笔写于不同年代,前后“时差”大概也有近二十年。在一定程度上,一篇随笔就是一段岁月,一种心境,一个梦想,一个故事,甚至一个朋友。它们已经成了我学术生命的一种写照,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推荐

  本书为作者教育随笔的结集。内容包括:对教育概念和现象的分析、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科研的思考等。本书对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中小学教育实践有较大的启发。  这本书中的随笔写于不同年代,前后“时差”大概也有近二十年。在一定程度上,一篇随笔就是一段岁月,一种心境,一个梦想,一个故事,甚至一个朋友。它们已经成了我学术生命的一种写照,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教育碎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