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变态心理学

Jeffrey S.,Nevid Spencer A,Rathus Beverly Greene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Jeffrey S.,Nevid Spencer A,Rathus Beverly Greene  

页数:

全二册  

字数:

1121000  

译者:

梁宝勇,吉峰,杨丽,卢国华,蔡颖,周亚娟  

Tag标签:

无  

前言

感谢读者在“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前驻足和浏览。我们为什么要译介和出版这套丛书?学术会通时代。科学与技术从来都在为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助跑,这在我们身处之时代尤为显著。在这新纪喷薄、百业腾骧、中华数千年文明将再现辉煌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应该有所作为。心理学正日益走近和踏入我们的生活。目前它几乎已成“热学”。林林总总冠以“心理学”名谓的出版物不断更新着书店和读者的书架。心理学不再神秘。但也不必讳言,从“心理学”这棵大树繁衍开来的过度茂密的枝蔓,使其主干倒显得有些不明了。严肃的心理学工作者应该做些修枝整叶的工作。没有心理学主干的承托,心理学之树的常绿是不能长久的。培本固干是本译丛的宗旨。我们的目光还应看得更远。国内外均有学者断言,心理学将成为2l世纪的“显学”。我们同意这一观点,这并非心理学家的自大,某种意义上,这是科学发展史的必然走向。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自身奧秘的科学,即使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的所谓“前科学”的粗放时代,人类就已开始或一直在关注自身(我)。先哲们深刻的理性思考中蕴涵着无数实质为心理学的问题。仅就“知”的领域而言,以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者皮亚杰的理论分析,所谓“格物致知”,实际包含着一种“双向建构”的过程。人类的知识,不管是群体,还是个体,其构成都是这一双向建构的产物,即人(类)在认识世界的p-]时,自身的认知结构也得到了提升,而且,人(类)又不断使用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锤炼的“认知结构”这一利器,反身解剖自己的认识(甚至包括认知结构本身)'并及于其他专属于“人”的领域——意识的、思想的、情感的、人际的、个性的诸多方面。这种自我解剖的功能,唯有“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才能做到,它是人类精神的本质所在。而且,随着人类自身的发展,它会变得越来越自觉和深入地理学地位的日益凸显正是与此相伴随的。当今社会的发展已为之提供了许多佐证。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紧迫呼唤科学心理学的介入,因为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大厦须以“人”为支撑点。以现代人的智慧、理性、道德和情操,才能真正构成现代的文明。这对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当代中国来说,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内容概要

本书由圣约翰大学心理学教授Jeffrey S.Nevid和Spencer A.Rathus会同纽约大学的Beverly A.Greene联合编写,三位编写者都是长期从事变态心理学研究、教学和临床实践工作的临床心理学家,不仅学术造诣深厚,而且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 本书整合了多元化的理论观点,在异常心理是多种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从心理、生物和社会三个层面对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了介绍。全书资料新且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学科定位准确,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强,使本书内容适合心理系学生和研究者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医学生,特别是精神科医师的参考书籍,为他们提供所欠缺的关于异常心珲现象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开阔他们的眼界。

作者简介

Jeffrey S.Nevid是纽约圣约翰大学心理学教授,指导圣约翰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课程,教授研究方法、心理评估和行为治疗的研究生课程,还指导博士生的临床实习工作。他在纽约州立大学的阿尔巴尼分校完成了自己的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曾是纽约的特洛伊市SAMARITN医院的心理学

书籍目录

总序译校者的话前言作者简介第1章 引言和研究方法 如何定义异常行为?  确定异常的标准  异常行为的文化基础 异常行为的历史观点   鬼神学的模型  医学模型的起源:“病态体液”  中世纪时代   巫术  收容所   改革运动和道义治疗  后退的一步  社区心理卫生运动:大批病人离开正式医院  异常行为的当代观点 变态心理学中的争论 什么是异常行为?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科学的目标  科学方法  研究中的伦理学  自然观察  相关法  实验法  流行病学研究  血缘关系研究  个案研究 深入考察 批判性地思考变态心理学 总结第2章 当代视角看异常行为 生物学观点  神经系统  对异常行为的生物学观点的评价 变态心理学中的争论 全是基因的作用吗? 心理学观点  心理动力学模型  学习模型  人本主义模型  认知模型 社会文化观点  种族与心理健康  对社会文化观点的评价 生物心理社会观点  素质-应激模型  对生物心理社会观点的评价  Jessica的例子——最终论断 总结第3章 异常行为的分类与评估 如何对异常行为分类?  DSM和异常行为类型 评估标准   信度 评估方法 变态心理学中的争论 评估中的社会文化和种族因素 总结第4章 治疗方法第5章 应激、心理因素和健康第6章 焦虑障碍第7章 分离性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第8章 心境障碍和自杀第9章 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第10章 进食障碍、肥胖症和睡眠障碍第11章 性和性别身份障碍第12章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第13章 人格障碍第14章 儿童和青少年期异常行为第15章 认知障碍与年老有关的障碍第16章 变态心理学与法律专业术语小词典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DSM的作者也认识到他们用精神障碍这个词是有问题的,因为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之间存在一种长期但模糊的区分(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1994,2000)。他们指出有许多的精神障碍中存在躯体问题,而躯体障碍中又存在精神问题。此诊断手册继续使用精神障碍一词是因为它的研究者一直没找到一个适当的可代替的词。在本文中我们用术语心理障碍代替精神障碍,是因为我们感到把异常行为放在心理学范畴来研究更公正、恰当。而且,心理这一词更好地囊括了行为模式和严格的心理体验,例如情绪、思想、信念和态度。心理学家JeromeWakefield(1992,1992,1997,2001)提出障碍(disorder)一词应被概念化为“有害的功能紊乱”。一种有害的功能紊乱通常表现为某一心理或身体系统不能进行正常的功能活动,结果导致对个体有害的或负面的结果。根据这一界定,仅用功能紊乱不能全括障碍的定义。例如,即使一个人天生有两个肾,那么如果只有一个出现了功能障碍,而这一个肾不能正常工作(或失去一个肾)并不会对个体的正常生活产生损害。相反,在脑记忆力的储存或恢复上的功能紊乱则称为障碍,因为它导致了有害的结果,例如记忆缺陷会使这个人很难有效地工作。虽然我们发现不是所有的心理学家都同意Wakefield提出的概念,但是他的概念还是有一定启发性的(Lilienfeld&Marino,1995)。现存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还不能对什么是心理系统的正常功能构成达成一致(Bergner,1997)。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DSM是用来对障碍分类的,不是给人分类的。我们不是把某个人分为精神分裂或抑郁症,我们指的是一个具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或重性抑郁的人。术语上的区别不仅仅是语义的问题。把某人归类为精神分裂则传递出一个不幸的并令人耻辱的暗示,即一个人的身份由其所患障碍定义了。DSM的特征DSM是描述性的,不是解释性的。它描述异常行为的诊断特征或用医学术语说明异常行为的症状;它并没有试图解释异常行为的原因或采用任何的理论框架,如心理动力学或学习理论。利用DSM分类系统,临床家通过把来访者的行为与定义为特别的异常行为(心理障碍)的标准相匹配得出一种诊断。表3.1呈现了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我们根据异常行为类型所共有的特征把他们进行分类。例如,主要具有焦虑特征的异常行为类型。如惊恐障碍或广泛性焦虑障碍(见表3.1)都被归类为焦虑障碍,而具有情绪混乱特征的行为被归类为心境障碍。DSM推荐临床家根据五大因素或五个轴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这五个轴提供了关于个体的大量信息,而不仅仅是一个诊断(见表3.2)。这一系统包括下列五个轴:


编辑推荐

《变态心理学:变化世界中的视角(第6版)(套装上下册)》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变态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个人感觉这本书的编写还是比较系统、各种心理机制的阐述都非常到位。适合作为专业提升书籍来学习。···非常喜欢。


所谓“变态”是相对“正态”而言的。那么什么是“正态”呢?符合道德规范而不是符合法律规范的才是“正态”。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能符合公德、道德、美德而完全没有偏差的人,就现在来讲,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这样的人。那么偏离了“正态”道德,就是“变态”。所以,就现在来讲,全世界范围内,所有有意识的人,都是“变态”。大家以为如何?


有人看到我买了这一套书,大惊:你怎么看这么变态的书。。。其实这书一点也不变态,我还没开始看,但是应该不错!


很感谢编写这本书的工作人员。全书结构非常清晰。又有实际的案例作为参考,配合课前提问,课后巩固。。。。真的觉得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最用心的一本了···


学术性比较强


文章很专业,看到一半有些吃力


让人有想看的欲望


是翻译后的中文版,还是很不错的


买了14本书,其中的一本,大概看了下,还不错的。算是比较全的。符合我需要的一些内容。

纸张不是很好。觉得有些糙了。这点要改进啊。

内容不错,但是纸张不好,的确很伤眼睛和看书的舒适度啊!


先不管内容怎么样,纸质非常薄,最可气的是收到的时候塑料包装破了,整个封面像被摩擦过一样彻底磨破了,里面的毛毛都露出来,超级恶心,不知道卓越怎么发货的,这种货还照常发给买家么,太气愤了,已经申请换货


作为学了这么多年专业的人,选书很难,但这本书送到后翻开第一眼我就爱上了它,pearson education 从来没让我失望。后边的参考文献整整40页,尊重原著华东师大出版社值得肯定,继续支持


书皮上覆的膜在书翻多了后会起卷,小暇疵。


通过对该书的阅读,我觉得收获还是挺多的。


比国内林老师那本变态心理学,实在好太多了,全面细致。


看起来比较吃力,理论性很强


虽然很破旧,虽然很单薄,虽然很贵!不过我一点也不后悔买了!在学校的图书馆看了一下午,还是觉得值得买!通俗易懂,不错。


看了一点,还是挺不错的,就是我这种非专业人士看得有点吃力。另外,其他的人反应的书的封面很脏,这是真的,所以介意的TX还要三思啊!


是很好的东西,里面先讲述了异常行为的基本判断和历史,接着是如何研究,最后是各种异常行为的分析治疗防御等。个人认为是本很不错的读物,适用于大多数人。缺点目前没发现,因为我看了不多。就是挺贵的,没想象中的厚,嘻嘻。


封面果然如之前买过的朋友形容的那样,实在不怎么新……但书的内容我是相当喜欢


还没有开始细看,大概翻了一下,还行吧,就是书皮脏了点。


收到,最近忙,还没来得及看,不过包装、纸张都不错。


作为一本教材而言确实不错,确实有当枕边书的潜质~语言通俗易懂,案例生动~值得拥有~~


还没看呢,不过包装的很好哦,快递也很快,建议可以进那本马丁格文的《犯罪者与动机》在网上下载看得很辛苦,希望可以买书来看


书不错,快递不给力,仅此而已


纸有点薄,大概看了看内容,还是不错的。插图多,格式比较活泼,但是也显得体例不是很明晰,请读者注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