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编体育教学论

邓星华,谭华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邓星华,谭华 主编  

页数:

219  

前言

体育教学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是未来的体育教师从事教学实践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需要做出合理、科学的阐释与说明,从而指导新的体育教学实践。这本体育教学论就是在体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组织编写的,以求反映时代发展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新要求和新形势下体育教学的新特点。第一,重点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健康的三个维度,这一点在教材中得到重点体现。从学习目标到学习方法,再到学习评价,都反映了这一特点。本书强调通过学习目标的引导作用,反映"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强调学习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学习评价要紧扣健康的三个维度。第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教材有针对性地介绍了体育学习者各年龄段的特点与需求,强调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都应围绕学生的特点展开。如体育教学法的选择与体育教学计划的制订等各个方面,都重点介绍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内容,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反映时代性要求。最近,教育部已经组织对2001年秋季开始试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了新的修订。本教材力求体现这些新的修改,如将课程内容由五个方面合并为四个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体能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同时,还介绍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力图使本教材反映时代发展的需求。第四,突出实用性。"体育教学论"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其对体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在系统介绍相关理论的同时,加入"相关链接"、"阅读"、"尝试评价"和"教学案例"等栏目。这些栏目不仅丰富了教材的知识性,而且加强了教材的实用性。书中选人的案例来自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自身实践或亲身感受,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指导性。 二、体育课程领域 课程研究有很多不同的方面,例如课程的设计问题、课程的改革问题等。可以把这些课程问题统称为课程研究的领域,或者简称为课程领域。跟课程的概念一样,在课程研究领域中也有对同一主题却有不同的提法,或者对不同的研究问题却有相同的提法的情况。①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影响到了对体育课程领域的理解。

内容概要

本书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材。除了介绍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原理与实务外,本书还对基础教育体育新课程的特点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解析、阐释与说明,以反映时代发展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新要求,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其特色:一是重点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二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需求;三是反映时代性要求:四是突出实用性。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 一、体育课程的概念 二、体育课程领域 三、隐性体育课程第一章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第一节 体育课程目标概述  一、课程目标的概念   二、课程目标的三种取向  三、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 第二节 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一、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  二、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三、体育课堂教学任务第二章 体育学习者与体育课堂学习 第一节 小学生的发育特征、体育学习目标与体育学习  一、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目标  二、小学生的认知特征与体育学习行为  三、小学生的情感特征与体育课堂学习行为  四、感觉统合失调与小学体育教学 第二节 初中学生的发育特征、体育学习目标与体育教学  一、初中学生体育学习的目标  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与体育学习  三、初中学生情感的基本特征  四、初中学生的情感特征与体育学习 第三节 高中学生的发育特征、体育学习目标与体育学习  一、高中学生体育学习的目标  二、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与体育学习行为  三、高中学生情感特征与体育课堂学习行为 第四节 学生的背景与体育课堂学习行为  一、背景与体育背景  二、影响学生体育课堂行为的背景第三章 体育课程知识与体育课程编制 第一节 体育知识  一、作为学科要素的体育知识  二、作为体育课程内容的体育知识  三、人体基本活动技能  四、运动动作 第二节 体育课程编制  一、体育课程编制的基本模式  二、体育课程资源与体育课程的组织  三、体育课程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 第三节 三级课程管理  一、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  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三、体育校本课程  四、三级课程管理中的校长与体育教师  五、学生、家长与体育课程决策 第四节 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一、从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  二、由运动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  三、由体育教学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  四、从教材的传习者转变为教材的使用者第四章 体育教学法 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与体育教学策略  一、体育教学原刚  二、体育教学策略 第二节 有效体育教学  一、什么是有效体育教学  二、有效体育教学的标准  三、有效体育教学的实施 第三节 体育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二、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第四节 体育课外作业  一、体育课外作业的特点与类型  二、布置体育课外作业的依据  三、体育课外作业的检查与批改第五章 体育教学计划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计划概述  一、体育教学计划的种类  二、编制体育教学计划的核心要素 第二节 水平教学计划  一、制订水平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二、如何编制水平教学计划  三、水平教学计划的种类 第三节 学年教学计划  一、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二、如何编写学年教学计划  三、学年教学计划的类型 第四节 单元教学计划  一、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二、如何制订单元教学计划  三、单元教学计划的类型 第五节 课时计划  一、制订课时计划的基本要求  二、如何编写课时计划  三、课时计划的类型第六章 体育教学过程与控制 第一节 体育教学概论  一、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体育教学的内容 第二节 体育教学过程结构  一、体育教学过程结构分析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要素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 第三节 体育课堂管理  一、建立课堂常规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管理  三、体育教学中的沟通技巧  四、突发事件的管理  五、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  六、特殊群体的管理第七章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 第一节 体育课程评价概述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  二、教学评价的特点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第二节 体育教学评价  一、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  二、课堂教学评价 第三节 体育学习评价  一、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  二、体育学习评价的方法 第四节 说课与评课  一、体育说课  二、体育评课第八章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体育课程资源的涵义与分类  一、体育课程资源的涵义  二、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体育教师  二、学生  三、其他人力资源 第三节 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二、制作简易器材  三、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  四、合理布局学校的场地和器材  五、合理使用场地和器材 第四节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三、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  四、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五、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五节 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体育课程的基础1.体育课程的本质和分类 体育课程的本质和分类主要研究体育课程的历史演变过程、体育课程概念和本质、体育课程的分类等。(1)体育课程的历史演变过程体育课程的历史演变过程,是统一于体育发展的历史的。在原始体育阶段,体育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因此,也就无所谓体育课程的形态。进入文明时代后,人类逐渐积累了大量的有关身体活动与身心变化之间联系的经验知识,在这个时期,人类已经开始把某种身体活动与某种身体变化联系起来认识,并自觉地把这些经验用于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可以把这个阶段的体育称为经验体育。经验体育的基础是自然经济和等级社会。它已经是人类自觉的体育,但由于缺乏对身体活动机理和身体变化规律的深入认识,因而还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它具有完整的体育元素、体育价值和很大程度上独立的存在形式,但还主要依赖于习俗而自我维系和自我调节②。在此阶段,人们逐渐认识了体育的某些功能和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开始自觉运用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来改善身体状况。体育作为一种训练手段,开始在一些儿童教育、军人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体育教育和军事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之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把人类带入了自觉审视自身的新阶段,人及其生活乃至人体都逐渐对象化,人类自身逐步成为人类认识甚至改造的对象。


编辑推荐

《新编体育教学论》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编体育教学论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不错,有理论深度,看了有所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