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育教学实务

教师招聘考试研究中心 组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教师招聘考试研究中心 组编  

页数:

248  

字数:

501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如《史记·孟子苟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我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或“西宾”。  《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教授知识、解答问题的人;《礼记》中“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可见,老师“不应该专教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正因如此,在我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人美文明得以延续的功臣。他们所做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师者,一尺讲台万丈空,桃花源里自耕农,磨剑十年图破壁,开怀一笑坐春风,桃李报我山河丽,我付桃李一片情,不为浮华遮望眼,愿作春泥化落红。”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这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应当具备学科知识素养,这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教师除需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素养之外,还必须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素养。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以及具备教育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的指示,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个性和品德形成的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规律教育学生等。“逢进必考”的教师准人模式,为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选拔构筑了良好的基础,显示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本身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使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为配合全国各省市教师招聘录用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帮助报考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全面、准确地领会中央精神,掌握考试内容,了解考试要点,熟练掌握各种题型和应试技巧;为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优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全国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将全面铺开教师招聘考试录用工作。为此,在有关部门和院校的大力配合下,本教材编委会精心编写了这套教师招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内容概要

编委会在深入研究全国各地公开教师招聘录用考试的基础上,总结近几年的命题趋势,从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点入手,覆盖全部考试内容,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读者有针对性地备考,从容应对考试。 本套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新颖性、前瞻陛原则,在准确分析、把握教师招聘录用考试的基础上,让考生从宏观上对考试内容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实用性极强。选编最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该书的内容完全符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中小学“代转公”招录考试课程考试大纲中的《教育教学技能》小学老师版、初中老师版、高中老师版考试大纲的要求。与该套丛书(共三本)中的《教师面试指导》一书互相补充,涵盖了教育技能与教学技能的全部知识点。

书籍目录

上篇 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课程  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与理念  第三节 新课程结构  第四节 新课程标准 第二章 新课程中教育观念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一节 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第二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三章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  第一节 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的要求  第二节 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节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变化  第四节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反思 第四章 新课程评价  第一节 课程评价概述  第二节 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三节 学生评价  第四节 教师评价  第五节 课程教学评价  第六节 课程实施评价与考试改革  第五章 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开发 第一节 课程管理的政策与制度  第二节 课程资源开发中篇 新课程教材教法 第六章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与教学转型  第一节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的全面转型 第七章 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的解读分析  第一节 新教材的特点  第二节 新教材的功能 第八章 新教材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第一节 新教材的教学策略  第二节 新教材的教学方法 第九章 新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节 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 新课程中教学设计的误区分析与提示下篇 教育写作与信息技术的运用 第十章 教育写作  第一节 教育论文的写作  第二节 教育叙事的写作  第三节 教育随笔的写作  第四节 教育案例的写作  第五节 教育教学反思的写作  第六节 教学工作计划的写作  第七节 教学工作总结的写作 第十一章 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节 计算机简单知识  第二节 文字、表格处理 第十二章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  第一节 网络信息的搜索  第二节 素材采集与格式转换  第三节 图形图像素材编辑  第四节 音频、视频素材编辑  第五节 动画素材的制作  第六节 电子教案的制作  第七节 演示文稿的制作  第八节 网页的制作第十三章 教育技术综合能力 第一节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文科)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理科)附录 教师招聘录用考试教育教学实务仿真试题(一) 教师招聘录用考试教育教学实务仿真试题(二) 教师招聘录用考试教育教学实务仿真试题(一)参考答案 教师招聘录用考试教育教学实务仿真试题(二)参考答案

章节摘录

  四、新课程需要教师掌握哪些专业技能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如同医生的临床和律师的辩护活动一样,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是教师专业化表现的特点。面对新课程,教师要树立新形象,必须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除了前面提到的尊重、引导、反思、合作之外,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IT”、学会创新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一)学会关爱  爱是教师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热爱学生是教师爱心的集中体现。  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爱首先要尊重。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个性特点、抱负志向,尊重学生的选择判断和个人意愿。  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关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当学生开始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开始走向成功。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而当教师对学生随意品头论足时,学生的内心正在对教师做出相应的评判;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教师自己的人格必然会在学生的视线中失落。  师爱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爱“好学生”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容易做到的,难能可贵的是对“差生”的爱心: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而要想激发对“差生”的感情,就要摘掉有色眼镜,睁大眼睛去寻找学生身上闪光的因素,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暗示、肯定。一旦这片良苦用心、真挚的感情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就可能产生出巨大的力量,甚至能创造出奇迹。  爱要有度。“溺爱”当然不行,要做到爱得有节、严得有度。“我是为了学生好”,而这样的“好心”却常常办出一些损害学生人格,甚至危害孩子健康和生命的事情。“恨铁不成钢”、“不打不成材”等陈腐观念,导致家庭和学校时常演绎出一些教育的悲剧。实际上,“棍棒”只能造就奴隶,“棍棒”威慑之下造就出来的人,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应对未来。“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让我们时常想一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教师应有“好心”,但更要有一个好结果。  (二)学会理解学会理解,才能学会关爱。理解不仅是认识手段,而且是人的存在方式。“误解是教学失败的重要原因,理解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当前充满误解的教学是扭曲学生心灵的教学。教师的言行,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考虑学生们的想法和感受。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而不能把我们的认识和想法强加给孩子。  学会理解,特别要理解哪些学习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他们往往被戴上“坏”帽子:“笨蛋”、“调皮捣蛋”、“道德败坏”等,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其实,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  (三)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教育艺术。学会宽容,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尽可能多地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尤其是对学生缺点错误的宽容性。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英国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但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心怀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期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有麦克劳德的幸运。


编辑推荐

  《教育教学实务》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写作与信息技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教育教学实务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的内容有待改进,信息技术的内容太多了。占了快一半页数了。并且讲的都是大学里学的最最基础的东西。与现在教师招聘的主要考查项目不符合。


本以为是应试类书籍,但不是完全的抛开冗长的理论讲解!应该要精炼点,题少!建议能把名词解释和填空简答分类讲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