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师实践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姜培民 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姜培民 编  

页数:

312  

前言

  教师工作是终身学习的专业、学校发展的基石。如何切实提高教师在职学习的有效性,以适应社会进步和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业已成为教师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正缘于此,普陀区教育学院的姜培民、肖建民、黄颂康等同志,基于工作的需要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与基层中小学、幼儿园的领导、教师合作,自2002年以来坚持不懈地开展研究,历时7年,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师实践课程的重要命题,《教师实践课程构建与实施》就是他们凝聚数年心血的成果汇集。  长期以来,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存在“两多两少”的情况,即研究职前的多、研究在职的少,关注理论知识的多、关注实践经验的少,这是一种结构性的缺失。本书作者对此很有一些建设性的想法,他们在长期实践、调查研究、探究教师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从教师知识的基本来源出发,区別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贯通明言知识与默会知识,在研制《上海市普陀区“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规划》的过程中,提出了“二维四类多元”的教师在职学习课程框架,既重视理论课程的建设,又强调实践课程的开发。其中的教师实践课程,有別于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实习课程,是立足于教师经验的一种课程,是一种体验式、生成性的课程,“类似杜威讲的经验课程、佐藤学讲的登山型课程”。这种课程按照“实践逻辑”组织经验,通过围绕专题,“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促进学习者的行动、体验、生成、反思。教师实践课程是一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指向,以经历实践过程为内容,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研修方式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这是对教师在职学习课程模式的一种革新。

内容概要

  教师工作是终身学习的专业、学校发展的基石。如何切实提高教师在职学习的有效性,以适应社会进步和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业已成为教师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正缘于此,普陀区教育学院的姜培民、肖建民、黄颂康等同志,基于工作的需要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与基层中小学、幼儿园的领导、教师合作,自2002年以来坚持不懈地开展研究,历时7年,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师实践课程的重要命题,《教师实践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校本研修制度新探索》就是他们凝聚数年心血的成果汇集,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序言导言理论篇1.肖建民教师实践课程研究的背景2.肖建民教师实践课程的内涵与特点3.肖建民教师实践课程开发的意义4.黄颂康教师实践课程的目标与内容5.黄颂康教师实践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6.黄颂康教师实践课程的基本模式操作篇7.姜培民教师实践课程的设计8.姜培民教师实践课程的实施9.杨敏实例1.中小学班主任实践课程内容设计10.王立实例2.中小学学科教师实践课程内容设计11.奚岚沈毅敏实例3.幼儿园教师育德能力实践课程内容设计12.王洋实例4.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育德能力领域教师实践课程方案13.夏青实例5.班集体形成和突发事件处理——班主任育德、科研领域教师实践课程方案14.王颖红实例6.有效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教学能力领域教师实践课程方案15.汪燕萍实例7.落实课堂教学五环节提高课堂实效——育德、教学、科研领域教师实践课程方案16.李萍实例8.“问题解决教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学科研领域教师实践课程方案17.叶琪实例9.开发学校拓展型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科研能力领域教师实践课程方案18.彭虹实例10.集体学习活动中的回应策略研究——幼儿园教学、科研能力领域教师实践课程方案经验篇19.姜培民课程化 自主性开放式——《普陀区“十一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三大策略解读20.黄颂康教师实践课程:校本研修课程化的探索21.姜培民面向全体: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对象及其策略22.彭虹“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园长在教师实践课程组织实施中的探索23.华颖问题一课题一课程:教师实践课程的设计思路24.吴长江实践课程: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田野”25.夏时勇 教学实践:用智慧彰显教师专业发展的魅力26.肖建民行动教育:教师实践课程的基本研修方式27.肖建民 自主学习:提高教师实践课程有效性的关键28.奚岚学习共同体:幼儿园教师实践课程学习的基本组织29.赵群陈琦分层发展:构建教师专业研修的“立体”网络30.姜培民激励与导向:关注教师实践课程的评价31.陈杰发展性评价: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机制32.黄敏华朱俊 陆桂英孙纳新让教育智慧生成于教育实践之中——普陀区教师实践课程的实践探索33.朱俊何佩 聚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管理34.朱乃媚 变革体制创新机制——以教师实践课程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5.王惠琴研训一体关注实践评价引领——幼儿园组织教师实践课程的体会36.曹敏运用团队的力量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附录1.普陀区“十一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规划2.普陀区“十一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结构3.普陀区“十一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校本研修课程化指导意见4.普陀区“十一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基础性实践课程实施说明5.关于认真做好“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基础性实践课程2006学年学分认定工作的意见6.普陀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评估指标(试行)7.肖建民普陀区“十一五”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问卷调查报告8.黄颂康普陀区教师培训课程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为落实学习过程,要用制度固化教师团队集体活动和全程研修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还要规定对教师研修过程有全程记录,包括文本和影像资料。做实这些环节,教师实践课程才算真正得以落实。  4.实施学业评价  学业评价是引导教师投入实践课程,积极开展自主学习,不断追求专业能力发展的“指挥棒”。要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评价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教师实践能力的目标,把教师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鼓励为主,促进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发展是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评价要关注教师目标的达成度,更要看到教师自我发展的意愿。长期来我们擅长的是教师间的比较,这种横向比较有利于优秀教师的选拔,但不利于促进处于群体中下端教师的成长,这是一个相对人数较多的群体,也是教师实践课程实施的主体,建议用发展性评价对教师个体纵向发展进行比较和激励,让每一个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目标,看到通过研修获得的点滴进步。评价要看到学习后的即时效果,更要关注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教育教学实绩。评价要多元,可以用自评、互评和专家组评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专业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学分是学业评价的表现形式,学校还可以把学业评价纳入到对教师的单项评优或年终综合考评之中。  5.评选、奖励、表彰  评选、奖励、表彰是课程管理的激励机制。激励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优秀学员(学业优秀的和进步显著的)评选,有学分(基本分和奖励分)奖励和物质奖励,更有精神方面的表彰。有些学校甚至把学业成绩作为梯队构建的依据,如在评优课中排列前位的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等。还有学校把教师研修的业绩纳入到学校整体的激励机制中,把学业成绩作为年度考核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等等。学校在运用激励机制时必须注意保护每一位教师的自尊性和积极性,要看到一些发展状况不理想教师的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激励,这些人的奋起才是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的真正成效。  6.收集反馈、建立档案  收集反馈、建立档案是为了反映课程实施的轨迹和教师成长的轨迹。反馈包括团队反馈与个人反馈。团队反馈主要是管理团队充分听取学员意见,当然还包括着上级部门的专项督导意见。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教师实践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