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走出盒子的教与学

(美)Kieran Egan|主编:杨小微|译者:王攀峰//张天宝 华东师大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华东师大  

作者:

(美)Kieran Egan|主编:杨小微|译者:王攀峰//张天宝  

页数:

151  

前言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大时代。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方兴未艾,基础教育领域中学校变革的理论与实践也是形形色色。就其基本进路来看,大致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学校改革到底应该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或者是两者的结合?二是学校改革到底应该侧重于什么,是人、学校还是整个系统?前者是一个改革的路线问题,可称为“路线之争”;后者是一个改革过程中关注点的问题,可称为“重点之争”。  关于路线之争。1969年,Robert Chin和Kenneth D.Benne在其著作《影响人类社会的一般变革策略》中对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西方变革策略进行了概括。他认为,存在三种有计划的变革策略,即“权力一强制”型、“经验一理性”型和“标准再教育”型。第一、二种都是普遍常用的、自上而下的变革方式,它们要么依赖于政治、法律、行政和经济的力量强制推行,要么着眼于某种理想模式的普及。第三种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变革方式,主张变革是一个所有参与变革者共同建立标准和接受再教育的过程。这种自下而上的变革方式的兴起,使“自上而下”的传统变革方式受到了冲击,从而构成了路线之争的第一个阶段。80年代中期以后,在学校改革中得出了两个基本共识:没有充足的证据说明采用自上而下的、命令——控制方法进行的改革提高了学校的效率;不少成功的事例证明,自内而外的改革学校的做法是可以提高学校效率的。依此,“学校本位”的改革策略备受关注,这种“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开始与“自上而下”的标准本位学校改革和“自外而内”的市场本位学校改革分庭抗争,从而形成了路线之争的第二个阶段。路线之争在随后的90年代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者之间作非此即彼的选择了,而是开始寻找第三条路线。其中,欧洲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提出了“共同适应与发展”的策略。霍尔和霍德于2001年在《实施变革:模式、原则与困境》提出了所有变革者平等参与的“水平模式”。迈克·富兰则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以同样丰富的事例证明,“集权和分权都行不通”,变革要坚持做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时给予相互影响。  关于重点之争。20世纪90年代,学校变革的理论研究开始关注变革过程中以什么为重点的问题。M.Sasshkin和J.Eberlmier于1993年在一篇名为《学校变革的方法与过程》的文章中归纳了美国的教育改革存在的四种策略:(1)着眼于部分的策略,意图是革新学校里的某一部分,如教学大纲的某一部分;(2)着眼于人的策略,它的意图是改变人的态度、知识和技能,例如通过补习和继续教育来实现;(3)是指变革作为机构的单个学校,如通过组织发展。

内容概要

  《走出"盒子"的教与学:在课程中激发想象力(第4版)》:Robert Chin和Kenneth D.Benne在其著作《影响人类社会的一般变革策略》中对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西方变革策略进行了概括。他认为,存在三种有计划的变革策略,即“权力一强制”型、“经验一理性”型和“标准再教育”型。第一、二种都是普遍常用的、自上而下的变革方式,它们要么依赖于政治、法律、行政和经济的力量强制推行,要么着眼于某种理想模式的普及。第三种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变革方式,主张变革是一个所有参与变革者共同建立标准和接受再教育的过程。这种自下而上的变革方式的兴起,使“自上而下”的传统变革方式受到了冲击,从而构成了路线之争的第一个阶段。80年代中期以后,在学校改革中得出了两个基本共识:没有充足的证据说明采用自上而下的、命令——控制方法进行的改革提高了学校的效率;不少成功的事例证明,自内而外的改革学校的做法是可以提高学校效率的。依此,“学校本位”的改革策略备受关注,这种“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开始与“自上而下”的标准本位学校改革和“自外而内”的市场本位学校改革分庭抗争,从而形成了路线之争的第二个阶段。路线之争在随后的90年代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者之间作非此即彼的选择了,而是开始寻找第三条路线。其中,欧洲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提出了“共同适应与发展”的策略。霍尔和霍德于2001年在《实施变革:模式、原则与困境》提出了所有变革者平等参与的“水平模式”。迈克·富兰则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以同样丰富的事例证明,“集权和分权都行不通”,变革要坚持做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时给予相互影响。

作者简介

  Kieran Egan ,是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育系的教授,著有《儿童的思维》、《搬弄是非的兔子》、 《用发条转动的橙子》等书。Maureen Stout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和作家。Keiichi Takaya是想象教育研究团体的研究员,现在在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等多所日本大学教授英语和教育。湖北荆州人。  王攀峰,1977年9月生。1995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999年、2002年分别获得教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起,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任教2008年被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参与多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撰写出版学术专著《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参编大学教材《课程论》等多部。

书籍目录

“当代学校变革的理论与实践”译丛总序,前言第一部分 为教育想象设置背景1 想象,过去和现在Kieran Egan2 现代教育思想背景下的想象Keiichi Takaya3 教育研究中的批判性思考:想象和新知识Maureen Stout第二部分 想象和教育实践4 数学课堂的情感与认知之重组:想象的作用Peter Li ljedahl5 想象与文学教学:诠释与道德启示Geoff Madoc-Jones6 富有想象力的科学教育:两个问题和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Sean Blenkinsop7 文化背景中的想象和艺术教育Sharon Bailin8 “想象发言”:想象与问题青年的教育Andrew Schofield9 富有想象力的多元文化教育关注一种包容理论Mark Pettes编著者和参编人员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当前,从事英语语言教学(EIA)的教师们需要完成多项任务:  ·通过指导孩子们丰富和规范言语想象来发展他们的读、写和语言交际能力。  ·训练孩子们在社会活动中和就业方面的语言能力。  ·通过叙述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深入学习社会与个体的发展历史。  ·通过初步的文学研究,帮助孩子们深入地、全方位地和细致地了解人性。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讨论,鼓励孩子们对某些基本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对伦理学的理解。  ·创造机会,使得学生们能够流利地运用诗词、叙述的表述方式,适应和熟练掌握由语言、修辞、语法构成的话语复杂逻辑。  ·引导学生形成中肯的个人风格和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写作和再写作发展其观念的组织能力。  ·学生们通过体验文学著作和个体创作获得艺术审美能力。  ·使学生沉浸在诗意般的语言中而不仅仅是把语言看做一种技术性的工具。上述这些目标只是ELA课程多样化要求的一一部分,但我认为,尽管之前的要求很重要,但是这个课程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文学对话获得意志、情感和智力的教育。在朝这个方向的努力过程中,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当一定的理解力形成时,个体才能为有道德的高尚的理想和生活实践所吸引。  意志是一种激发人的选择或决策的能力或心理倾向。这些意志行为有时被称为决断力,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图等要素。认知是由思维、学习、记忆、情感(感知、情绪和印象)、意图、意志力和意向构成的。意图即人类心灵的基本渴望和驱动。  对于上述因素,涉及到伦理教育方面,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最好地促使年青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对生活的正确理解方式。在伦理学上,争论的焦点是围绕着自由意志力及其与负责任行为的起因、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展开的。Oakeshott(1989)把这种自由看作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所具备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爱因斯坦  我确信,这本书集中提到的基于想象力的教育策略会对我们的学习方式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  ——名誉文学博士、文化评论家、政策咨询家、《反抗的想象力,文化为何重要》的作者Max Wyman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时被视为与备考背道而驰,实际上,考试获得高分与学习中富有想象力并非相互排斥。当学生在学习中运用了想象力,他们在任何测验或测量中的教育成绩将有所提高。这本书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知识在大脑中是如何增长的,以及想象力在我们的一生中是如何运行和变化的。在此基础之上,学识广博的作者们阐述了创造性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设计和教学方式。  ——Sharon Bailin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走出盒子的教与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