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重释文学史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丽娃学术沙龙 编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丽娃学术沙龙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03出版)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丽娃学术沙龙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03出版)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丽娃学术沙龙 编  

页数:

27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丽娃学术沙龙是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术活动组织,取名“丽娃学术沙龙”缘于华东师大老校区的那条知名的丽娃河。虽然中文系现在已整体搬迁至闵行新校区,但“丽娃河”的雅致和情调似乎已成为中文系学子无法抹去的标志性“象征”了。  丽娃学术沙龙成立于2003年的冬天,至今已有七年。这一年的秋天,中文系组织秋游,时中文系的青年教师已颇成规模,且大都来自北大、复旦、南大等名校,学缘背景不同,师承关系各异,迫切需要相互增进了解,营造学术氛围。于是在山光水色之中,觥筹交错之间,大致议定了相关事宜。秋游之后,丽娃学术沙龙便正式成立,并在文化研究网上开设论坛,朱国华首任版主。沙龙没有明确的口号,以增进友谊,激励学术为宗旨,内容涉及文史哲,注重学术辨析,以营造自由论争的学术风气。

书籍目录

“文学”的建构与重释文学史/1——兼论二十世纪早期“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意义文学史中的符号流向和“易”的框架/13——一种解决历史书写悖论的尝试文学史:文类、叙事和历史语境/28认识与智识:跨语境视阈下的艺术终结论/43暮归的诗学:孟浩然的诗艺习得与超越/64李清照《词论》价值重衡/81从“《诗》、《礼》相解”论王安石的《诗经》学/92论中国古代戏曲编年与戏曲史观念/106重写文学史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反思/116——以中国古代小说史为中心论陈衍的“学人之诗”说/126“小说”与“杂家”/143“文学”与“文章”义说/153回归与开拓:语言一文学汉语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关键词/165伪满洲国时期文学杂志新考/181上海城市文化传统中的“江南”初探/194——以三十年代新感觉派作家创作为例高晓声与他的“国民性话语”/206——兼谈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寻根文学”与民族认同的建构/219表现形式与经验世界的纠葛/230——论孙甘露的《呼吸》“文学批评个人化”:在后形而上学范式下/241孟婆汤的记忆格式化与文化抵抗/252东汉买地券著录、研究情况概述/261后记/270

章节摘录

版权页:但新文体既产生之后,仍然有一般人保存着旧的文体。这种人‘舍其所胜,而就其所不胜,皆寄人篱下者耳”’。“时代”所意味的时间价值体现了新的文类形态依时间的推进取代旧形态的观念。2.文类应有整合的功能,必须以系统的方式确定不同体裁各自的位置,要是仅仅把不同种类、代表不同规模的文学体裁不加区分地进行罗列的话,非但不能在文类上给人启迪,反而会造成混乱。胡怀琛说:“中国文学,体裁之多,名称之杂,为他国所未有。日歌,日谣,在古者体例各别;日文,日笔,至近日界限难分;或名存而实亡;或名同而实异。”②针对这种芜杂且没有历时性观念的文类划分方式,文学史的工作是“划其界而正其名”,以现代观念对传统文学施加统一的解释。使每种体裁谨守派给自己的领地,并做到术语的前后一致,符合常理。自1935年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确定西式的文类四分法(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的权威性以来,日后谈论中国文学时,俱以此为纲。但问题接踵而来,现代的中国文学史对过往文类的鉴定重组虽然干脆利落,可是这个过于统一的解释却取消了文学经验的多样性,结果则是从各种西方的观念中选择部分,形成超越地方性的文学类型,建构一个“国民”的、单一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过滤形成的“标准”文学史所蕴含的进化论和目的论的倾向显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的。在钱锺书看来,那种认为文类发展是前后承接的观点在理论上或许成立,实际上却做不到,“夫文体递变,非必如物体之有新陈代谢,后继则须前仆。譬之六朝俪体大行,取散体而代之,至唐则古文复盛,大手笔多舍骈取散。然俪体曾未中绝,一线绵延,虽极衰于明,而忽盛于清:骈散并峙,各放光明,阳湖、扬州文家,至有倡奇偶错综者,几见彼作则此亡耶。复如明人八股,句法本之骈文,作意胎于戏曲,岂得遂云制义作而四六院本乃失传耶。诗词蜕化,何独不然。”


编辑推荐

《重释文学史》:丽娃学术沙龙论丛·第1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重释文学史 PDF格式下载



书有些被破坏,印刷装订的不是很好,希望下次购买的时候收到好一点的书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