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刑法的精神与范畴

曲新久 政法大学
出版时间:

2003-1  

出版社:

政法大学  

作者:

曲新久  

页数:

564  

字数:

47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以刑法精神和范畴为研究对象的刑法哲学论著。作者综合运用历史的、比较的、语义分析的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我国刑法学界的共识话语,广泛地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紧密地结合中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深入地探讨了个人自由、社会秩序、正义原则、功利目的等刑法精神(价值)的内容与意义,系统地阐述了犯罪、犯罪人、刑事责任、刑罚四大实体范畴(基本概念)和罪刑法定、罪刑相当、刑罚个别化、刑罚人延主久四大关系范畴(基本原则)及其相互间的复杂关系,由此自然形成了一个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的刑法哲学体系。

作者简介

  曲新久,1964年生,山东省莱州市人。198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律师协会刑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合著《案例刑法教程》,参加编著《经济刑法学》、《经济犯罪学》、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社会秩序与个人自由
第二章 刑法的正义原则与功利目的
第三章 犯罪
第四章 犯罪人
第五章 刑事责任
第六章 刑罚
第七章 罪刑法定
第八章 罪刑相当
第九章 刑罚个别化
第十章 刑罚人道主义
后记

章节摘录

  无论是把正义看成是宇宙的一种属性,还是把正义看成是实践主体的一种伦理行动标准,或者是国家的一种属性与目的追求,都不是在一个以上的个人要求加以比较并在其中寻求平衡的原则,而是非比较性地使用正义概念。  亚里士多德现实主义地发展了柏拉图的正义理论,在他看来,正义有多种含义,非正义也有多种含义。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分为普遍的正义与特殊的正义,普遍的正义是完美的品质,正义是隶属于善的道德品质,如勇气、慷慨等。正义是人们实施正当行为,和以正当的方式行事,并希望有正当的东西。公正是一种完全的善,待人以德是公正的全部,是全部的德行。这实际上也是非比较性的正义,与柏拉图的观点基本相同。与柏拉图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将平等与特殊的正义联系起来,他认为,正义要求按照均衡平等原则将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公平地分配给社会的全体成员,相等的东西给予相同的人,不相等的东西给予不相同的人。所谓的平等有两类,一类为其数量相等,另一类为比值相等。亚里士多德将特殊的正义分为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义,分配的正义表现在社会共同体成员荣誉、财产以及公民人人有份的东西的分配中,按比例地平等并且使每一个人都享有自己的所有。分配的公正包含着几何比例,即其标准是德行的比例。德行即理智与道德,是与灵魂的两个组成部分即理性与非理性相对的。理智的德行得之于教学,道德的德行得之于习惯。最高的德行是属于少数人的。所以,尽管亚里士多德将正义与平等联系起来,但他支持社会等级和特权,并为奴隶制辩护。矫正的正义提供人们交往中的是非标准,以调整人们交往的各种条件。交往又可以分为自愿的和非自愿的两类,自愿的交往如买卖、抵押、借贷、寄存、租赁等,非自愿的交往如秘密的盗窃、通奸、投毒、诱使他人为奴、暗杀、作伪证等或者暴力的抢劫、非法监禁、凶杀、强奸、致他人伤残、毁坏名誉、公开侮辱等。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刑法的精神与范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