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刑事法评论。第15卷

陈兴良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2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兴良  

页数:

667  

字数:

790000  

内容概要

本卷是《刑事法评论》的第15卷,也是内容十分丰富的一巷,尤其是一些陌生的名字出现在作者群里,这是令人鼓舞的。《刑事法评论》一贯坚持以推出新人为己任,并以此作为推进我国刑事法理论发展的长久之计。 死刑问题在当前不仅是学界关注,而且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年会(2004年9月10日一11日)上,死刑问题就是主要议题之一,并结集出版了《死刑问题研究》(上下册,共计134万字)的年会论文集。从年会论文及讨论的情况来看,学者在死刑问题上的共识是显而易见的:严格限制死刑,最终废除死刑。但我们必须看到,整个社会公众对于死刑的认识与学者的认识之间是存在巨大差距的。前不久,学者关于经济犯罪废除死刑的言论见诸报端,引起民众哗然,以下是摘自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友“云淡水暖”的一个帖子,民众反应可见一斑。

书籍目录

主编絮语[死刑研究] 支持死刑民意的内在驱动力分析 ——死刑存废的命运/祁胜辉 一、导论 二 支持死刑民意的一般信息 三、遏制迷信--支持死刑民意的功利驱动力 四、复仇冲动--支持死刑民意的道德驱动力 五、民意与死刑存废的命运 六、结论 美国与日本的死刑悖论[刘涌案研究] 关于刘涌再审案的师生对谈 一、关于写作《评论》的缘由和目的 二、关于具体问题 司法审判与媒体报道和舆论之关系新探 ——兼刘涌案法理解读 一、刘涌案件的司法进程及媒体报道, 二、对刘涌案的媒体报道和舆论分析 三、社会评价理论的推演 四、媒体报道及舆论与司法审判关系的几个命题--兼对一些流行话语的批判 五、结语[犯罪构成研究] 论作为归责理论的犯罪构成理论 一、引言 二、犯罪与刑事责任 三、罪责归属与刑事不法 四、结果归责与因果关系 五、罪责与罪过 六、归责理论与犯罪构成理论 七、结语 论我国犯罪论体系的统一 --以完善我国传统犯罪构成体系为路径/聂昭伟 一、犯罪构成体系在大陆法系及前苏联的演变 二、我国犯罪论体系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犯罪论体系的完善 犯罪客体论纲 一、犯罪客体的由来 二、犯罪客体的概念 三、犯罪客体的构成要件地位 四、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共同犯罪研究] 共犯与身份 --大陆法系与我国之比较研究/江溯 一、共犯与身份:比较法上的考察 二、共犯论的基础:共犯从属性与共犯的处罚根据论 三、身份与身份犯 四、共犯与定罪身份 五、共犯与量刑身份 六、共犯与消极身份 七、结论 共谋共同犯罪引论 一、序说:“共谋共同犯罪”之提倡 二、范畴辨正:我国刑法中“共谋”之界说 三、形态透视:“共谋共同犯罪”之理论形态 四、路径选择:“共谋者”之刑事责任 五、结语 过失的共同正犯问题研究 一、问题之所在与议论的实益 二、各国立法概况 三、判例评析 四、理论纷争 五、我国学者的观点 六、过失共同正犯问题之我见[理论前沿][域外传译][专题研究]《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刑事法评论。第15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