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控制

郭成伟 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郭成伟 编  

页数:

394  

内容概要

  《社会控制:以礼为主导的综合治理》为国家211工程项目子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它是中国法学史与中国社会学史两大学科交融而绽放的一支学术新葩。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在其星河灿烂的文明发达史上,中国法学史与中国社会学史为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并发挥了重大的影响与作用。现今,作者不畏艰辛,跨越学科,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传统社会礼治下的社会控制,不能不说是带有一些学术补白的作用。应当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礼法配合,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最终造就了成康、文景、贞观、康乾盛世。由此而形成的以预防为核心的综合控制的治国准则与管理模式,实为我中华民族所独创,它不仅影响周边国家,也影响整个世界,是值得认真总结与借鉴的成功经验。这正是《社会控制:以礼为主导的综合治理》研究的重要价值之所在。

书籍目录

前言导论第一编 奴隶社会犯罪与社会控制第一章 社会犯罪的成因与种类一、犯罪成因二、社会犯罪的种类第二章 社会控制的理论原则一、君权至上的原则二、礼乐刑政相互为用的原则三、礼治原则四、“富之、教之、化之、绳之以法”的原则第三章 社会控制的举措一、综合各种手段全方位地控制犯罪二、从预防、惩办、管理、教育的整体上全面控制犯罪三、礼刑结合制裁犯罪第四章 社会控制体制与吏治监督一、君主在社会控制体制中的至上地位与支配权二、奴隶社会的社会控制体制三、吏治监督管理第二编 封建社会犯罪与社会控制第一章 战国秦汉的社会犯罪与社会控制第一节 犯罪成因与犯罪种类一、犯罪成因理论二、社会犯罪种类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理论原则一、秦朝法家综合为治原则二、汉朝儒家化的社会控制原则第三节 社会控制的措施一、安民的经济措施二、以乡、亭之制编制居民,加强犯罪控制三、通行凭证制度四、火政消防责任制度五、预防、惩办、管理、教育相结合的社会控制六、法律控制措施第四节 社会控制体制与吏治监督管理一、社会控制体制二、吏治监督管理措施……结语 中国古代社会控制理论与实践的评价

章节摘录

  第一,请英宗弟(即景泰帝)监国。第二,宣布王振罪状,诛其余党。第三,积极备战,坚决保卫北京,反对南迁。这些措施得到京城军民一致支持,使北京城迅速稳定下来,并且于同年十月粉碎瓦刺军进攻,进一步稳定了北方的政治与军事形势。由于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迫使瓦刺军放弃夺取北京的计划,不久把英宗送回北京,与明朝议和。英宗回京后,因权力欲望驱使,不顾国家大局,与宦官曹吉祥、官僚徐有贞、石亨等人相勾结,阴谋复辟。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景泰帝病危,英宗的党羽夺取东华门,拥佐英宗重登皇帝宝座。英宗复辟后,立即派人逮捕于谦,于谦惨遭杀害,夺门有功者都被授以勋爵,政变后国家权力重新落人宦官邪党手中。  皇权的膨胀引发了围绕皇权的激烈争夺,同时,皇权的极度膨胀又引发了明朝一种畸形的政治——宦官特务专制。冯宝、刘瑾、魏忠贤,都是权倾一时的大宦官,操纵朝政、残害忠良,劫掠商民,激起民变。  明朝万历以后,充当皇帝爪牙的宦官们,往往借助朝廷的势力肆意劫掠城镇工商户与采矿工炉。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宦官陈奉在湖北荆州重征商税,不顾百姓死活。商民对之痛恨至极,聚集数千人,投掷砖石,陈奉被迫逃至武昌。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陈奉又在武昌征商,激怒商民百姓万余人,将陈奉徒党五六人抛入长江,迫使陈奉再次逃窜。据大略统计,仅在两湖地区因宦官征商激起民变就有十多次。同年,宦官孙隆在苏州征商规定:“每机一张,税银三两”,又私立标准,凡丝织品上市者“每匹纳银三分”,由于实行“竭泽而渔”的方针,使得工商户无法维系生产,大部“机户皆杜门罢织”致使广大机工纷纷失业,生活无以维继。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控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