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叙述

王志华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3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志华  

内容概要

《历史叙述:从客观性到合理性》主要讲述了,历史叙述包含着认知、审美和伦理三个维度,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好的历史叙述总是会尽力保持它们之间的平衡。在《历史叙述:从客观性到合理性》中,笔者王志华提出合理性这一概念,以此来确保认知、审美和伦理的平衡,严守它们之间的范围和界限,并因此和谐地统一了历史学学科规则与历史学家自由创作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王志华,男,汉族,江西赣州人,外国哲学博士,江西理工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历史哲学、政治哲学等。

书籍目录

序 导论 第一节关于选题的自白 第二节历史叙述的三个维度 第三节从客观性到合理性的内在逻辑 第一章历史学的高贵梦想:客观性 第一节兰克的“如实直书” 第二节亨普尔的科学解释模型 第三节沃尔什的配景理论 第四节哈斯科:客观非中立 第五节历史学客观性的本质意义 第二章历史学客观性的困境 第一节兰克:“如实直书”何以可能? 第二节亨普尔:“科学解释”遗漏了什么? 第三节沃尔什配景理论中的相对主义因素 第四节哈斯科:过于自信的认知诉求 第五节历史学客观性问题的症结 第三章后现代思潮的崛起:论怀特的《元史学》 第一节《元史学》的主旨 第二节《元史学》的转义理论 第三节《元史学》的人文意义 第四章怀特《元史学》再评述 第一节怀特的《元史学》:认知维度的消失 第二节怀特论《旧制度与大革命》 第三节怀特的语言魔术 第四节关于海登·怀特研究的一点建议 第五章历史叙述的合理性:超越客观性和相对性 第一节认知、审美和伦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历史写作中的“度” 第三节关于未来历史哲学的一点看法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适当概念”具有可证伪性,我们才能够有意义地说历史学家要详细考察他们的证据,要保持思想的诚实性等等。而那些不可证伪的概念,诸如绝对精神、阶级斗争、上帝之城、大写的人类进步等,把人类历史说成是朝着上帝之城的演进,或者是绝对精神的展开等等之类的命题,都属于不可证伪的命题,它们和历史事件之间没有内在的互动关系,因为无论实际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足以威胁到这些概念本身的合法性,正说反说都一样,它们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虚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谈论思想的诚实性、尊重历史证据就没有意义。埃尔顿曾经指出过,专业的历史学家借用此类不可证伪的概念来解释历史是非法的,他说,“这并不等于说历史学家在缺乏证据的时候可以使用‘时代精神’来解释事物;只有业余者才求助于时代精神或者民族性这类虚幻之物。”正是因为如此,沃尔什把根本的道德冲突排斥出客观性领域,这是非常明智的。其二,史料可以证实“适当概念”。“证伪”是从消极的意义上说的,即检查某个文本所包含的相关历史事实是否全面准确;而“证实”则是积极意义上的,它侧重历史事实与适当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四节 哈斯科:客观非中立 近四五十年以来,由于认识到主观因素在历史学中不仅不可清除而且还是一个核心要素,“客观即价值中立”这一教条遭到了毁灭性的攻击。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史学家都开始抛弃客观性这一范畴,认为它已经过时,对史学实践毫无用处。其中,彼得·诺维克就是杰出的代表,在其皇皇巨著《那高尚的梦想: “客观性问题”与美国历史学界》中,把价值中立式的历史学客观性范畴看成是不能实现的高尚的梦想。托马斯·哈斯科(Thomas L.Haskell)不同意诺维克的说法,认为客观性范畴没有过时,提出“客观非中立”的观点,试图在认可主观因素的前提之下来探讨客观性。 哈斯科对客观性情有独钟,他立场非常明确且坚定,指出客观性的理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日常事务之中,当人们打开信封、拿起报纸、走上法庭等等的时候,无论他们是不是专家,都必须满怀信心地在相互冲突的解释之间作出选择,知道它们之间不仅不同,而且有优劣高低之别,而选择与择优的行为其实就是客观性理想的应用。在历史学中也是如此,我们要在不同的史学观点、不同的史学著作间作出选择,就需要借助于客观性这一范畴。同时,哈斯科鲜明地指出,客观性绝不是要求历史学家在其著作中放弃自己的政治立场与偏好。“当发现那些推崇客观性并自认为客观的历史学家对动员一战、孤立主义、冷战的责任、越战、种族隔离等诸如此类有着强烈的兴趣,并为了在公共论辩中提升他们自己这一方而写作的时候,谁会感到惊奇或失望呢?”历史学家带着偏好去研究与写作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没有必要苛求他们一定要价值中立,否则,就会贬低客观性理想与那些努力实现该理想的历史学家了。


编辑推荐

《历史叙述:从客观性到合理性》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叙述 PDF格式下载



后现代主义史学很难做,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填充,需要理解。王志华兄的这本书,在博论基础上修订而成,以一个人物的研究为主,覆盖了后现代主义史学的主要代表,立论中肯,论述精当,堪称佳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