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建筑事件.解构6人

尹国均 西南师大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西南师大  

作者:

尹国均  

页数:

299  

Tag标签:

无  

前言

20世纪中叶,一场关于社会文化、艺术、哲学的社会思潮在欧美产生并蔓延,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作为时间概念,它是“现代”的延伸,它通常用来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社会整体文化变异。如果说现代社会是基于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基础之上的话,那么后现代社会则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时空压缩基础之上的。尽管我们难以给“后现代”确定一个清晰的时间临界点,但可以确信我们正生存于一个后现代社会中。所谓后现代主义,是指反对强调主体性、反对把主观与客观相对立的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一词,有关学者在19世纪上半叶的建筑风格争论中就已提出,其“现代”主要指17—18世纪时期。德国哲学家尼采明确提出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认识论,他的哲学主张也反对主体性。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反对在场的本体论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在建筑领域,后现代主义表现出人们更关心于日常生活的思想特点。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在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中,建筑师杂糅了各种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体现出了后现代的设计理念。在后现代社会,建筑领域没有明晰的流派之说,许多建筑师兼顾多种风格,往往是众多建筑风格的拼贴、混合与折中;人们一般很难准确分辨出某一建筑形式和风格,所以有所谓新古典、新现代、乡土派、高技派,还有历史主义、生态主义、绿色主义、波普主义、解构主义或结构主义等等。由于多媒体、高技术建材、结构技术的发展,使建筑师们的幻想无所不能,所以有后现代的高技派、极简主义、张拉结构、薄壳结构等等。后现代建筑既无历史也无将来,它们似乎突然空降在了西方后现代城市的上空。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被称为后现代建筑宣言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反传统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在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20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传统的倾向更加强烈。对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等,以“后现代主义”一词用得最广。

内容概要

本书选择了伯纳德·屈米、弗兰克·盖里、丹尼尔·李伯斯金、彼得·埃森曼、德里达、扎哈·哈迪德等6个解构主义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通过对其相关理论和代表作的分析,详细地介绍了解构主义建筑:通过与现代主义、前卫艺术、行为艺术、表现主义等理论进行比较,讲解了“解构”的产生、特点、理论发展等相关内容。 “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共9本,丛书分为人物事件、建筑作品和理论文献三个阅读序列。丛书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阐释了后现代的思想和精神,是国内首次集中系统地介绍后现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全书。 本套丛书既是建筑读物,又是一般普及性文化读物,适合于建筑界、设计界、建筑院校、房地产业界、城市规划机构及普通建筑爱好者等相关人士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尹国均,男,1957年11月生,汉族,重庆市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规划协会理事,曾任职国务院体改办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现任重庆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书籍目录

1 引言 一、关于解构的一些理论问题 二、前卫、现代主义与“解构” 三、“解构”的产生2 “解构”童话 一、 “解构”建筑的特点 二、“解构”杂交 三、精神分裂症 四、解构的反理性 五、过程与行为3 解构与行为艺术 一、被解构者 二、解构与表现主义 三、生成与置换的解构4 解构者创作 一、破碎的镜像 二、被“解构”的建筑:碎片或是崩溃 三、 “解构者”的语法规则 四、解构者对“现代主义”的“解构”5 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ni) 一、拉维莱特公园(关于解构) 二、伯纳德·屈米同时拥有新与旧6 弗兰克·盖里(FrarK Gehry) 一、弗兰克·盖里  二、弗兰克·盖里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新的建筑实验 三、弗兰克·盖里访谈录 四、 “沸腾的天际线” ——弗兰克·盖里和美国加州当代建筑师的视界7 丹尼尔·李伯斯金(Danlel L1beSK1nd) 一、丹尼尔·李伯斯金 二、丹尼尔·李伯斯金煽情夺标……8 彼得·埃森曼的解构建筑9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10 解构的女人——扎哈·哈迪德

章节摘录

插图:抽象性是一种形式追求,任何艺术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生活、自然或现实进行着一种主观的抽象,也就是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建筑师从来都是用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语言“照亮”遮蔽着他所体验和感受到的生活。但这种“主观”的加入,到了解构派那儿愈来愈加强。最先明确“主观意识并明确提出要有意表现”,从印象主义到概念艺术,客观“镜像”被不同程度地取消,呈现出对艺术技巧的否定倾向。在解构和表现主义的创作中常常表现了一种对人生更为深刻的绝望以及对人生与世界的碎片式的感觉,这是一种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式的分裂症人格。面对困惑与危机,解构者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


编辑推荐

《建筑事件,解构6人》是“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之一。本套丛书既是建筑读物,又是一般普及性文化读物,适合于建筑界、设计界、建筑院校、房地产业界、城市规划机构及普通建筑爱好者等相关人士阅读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建筑事件.解构6人 PDF格式下载



前半部分较详细,后半部分很蛇尾


当当网不错,发书快,版也正。


很好,解析很透彻


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的打开看,书的结构目录很清晰,是一本不错的书。


很难看的懂还好吧


一本了解与学习后经现代主义建筑的好书 值得一看


晕啊,看了十分之一实在咽不下去啦,就一个感觉,晕。不过是本不错的书,介绍了结构的很多来源特点。


前面的内容很精彩,相比之下后面的内容显得虎头蛇尾。某些翻译不是很到位,很让人费解。


难度系数大 看不懂呀


对结构的了解很深入。很详细,资料收集也相对全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