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韦爽真 西南师大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西南师大  

作者:

韦爽真  

页数:

135  

字数:

288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环境艺术设计市场和教育在内地已经喧嚣热闹了多年,时代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沉淀出理性的专业梳理。面对一届届跨入这个行业的学生,给出较为全面系统的答案,本系列教材就是针对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而编著的。  编著这套与课程相对应的系列教材是时代的要求、足发展的机遇,也是对本学科走向更为全面、系统的挑战。  它是时代的要求。随着经济建设全面快速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市场实践中一直是设计领域的活跃分子,创造着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着众多的就业机会,广大从业人员、自学者、学生亟待一套集理论分析与实践操作相统一的,可读性强、针对性强的教材。  它是发展的机遇。大学教育走向全面的开放,从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的转变使得更为广阔的生源进到大学,学生更渴求有一套适合自身发展、深入浅出并且与本专业的课程能一一对应的系列教材。  它也是面向学科的挑战。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与建筑、规划等不同的是它更具备整体性、时代性和交叉性,需要不断地总结与探索。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学科发展要求走向更为系统、稳定的阶段,这套教材的出版,对这一要求无疑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因此,本套系列教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针对教材市场的各种需求,具备以下的共性特点:  1.注重体现教学的方法和理念,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并且体现一定的教学程序,使之能作为教学备课和评估的重要依据。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分为理论类、方法类、技能类三个部分,细致地讲解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各个层面的教学内容。  2. 紧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作者在此领域的专长与学识。在写作体例上,一方面清楚细致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运用范围及传承与衔接;另一方面又展示教学的内容,学生的领受进度。形成严谨、缜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的文本资料,成为在教材图书市场上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与教学进度紧密结合的范例,成为覆盖面广、参考价值高的第一手专业工具书与参考书。  3. 每一本书都与设置的课程相对应,分工细腻、专业性强,体现了编著者较高的学识与修养。插图精美、说明图例丰富、信息量大,博采众家之长而又高效精干。  最后,我们期待着这套凝结着众多专业教师和专业人士丰富教学经验与专业操守的教材能带给读者专业上的帮助。也感谢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全体同仁为本套图书的顺利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预祝本套教材取得成功!

内容概要

本书是带着整体性的眼光,针对环境艺术所有专业方向的初学者而编著的。首先,本书对环境艺术专业现状中的诸多头绪作了一个梳理。 本教材有对该专业基本概念的定义、现状和发展前景的描述,通过概念清晰的图表、插画说明作者的观点。书中大部分内容基于教学实践的体会,也综合了国内外相关教材的著名论述,包括思考题、训练题等,能实际的指导教学的进程实施。 另外,本书在介绍基本内容的同时,搜罗了国内外历史中知名的设计案例并附有简要的评述,给扩展专业眼界带来益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关于设计 一、设计的基本概念 二、现代设计的三大类型 三、设计学习中的误区 第二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 四、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属性与特征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属性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特征 本章小结第二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起源 一、关于历史 二、起源时期 第二节 传统时期 一、欧洲及与之相关的环境艺术 二、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及影响 三、美洲的环境艺术 四、两河流域与印度的环境艺术 五、伊斯兰教地区的环境艺术 第三节 传统时期后期 一、近代环境艺术 二、现代与后现代环境艺术 本章小结第三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与设计原则 第一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生态学 二、建筑人类学 三、环境行为心理学 四、环境美学 五、人体工程学 六、信息化智能化 第二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形态要素 一、形体 二、材质 三、色彩 四、光影 第三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法则 一、比例与尺度 二、均衡与稳定 三、节奏与韵律 四、主从与中心 五、对比与相似 第四节 环境艺术的设计原则 一、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统一原则 二、尊重地域文化的原则 三、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原则 本章小结第四章 环境艺术设计实践 第一节 环境艺术设计事务 一、环境艺术设计实践的类型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成过程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成果形式 第二节 环境艺术设计创作特征 一、功能特征 二、整体特征 三、时空特征 四、审美特征 第三节 环境艺术设计师的位置与修养 一、环境艺术设计师的位置 二、环境艺术设计师的修养 第四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评估标准 本章小结第五章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第一节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过程 一、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创立 二、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 第二节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 一、人才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二、专业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第三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思想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手段 本章小结第六章 21世纪的环境艺术设计 第一节 思想层面 一、生态化的价值取向 二、地域特色的强调 三、时代精神的表达 第二节 实践层面 一、多方利益团体协作化 二、技术更新科技化 三、质量监督制度化 第三节 教育层面 一、专业分类细化 二、紧密结合实践 三、加强内外交流 本章小结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最后,在设计的实现阶段,我们要清楚设计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脑力劳动的过程,其中要包含装饰工艺、工种、技术上的完善,会产生出技术与工艺美感,甚至也是某一设计结果的主要方式。但我们要知道,设计虽然与技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技术上的完善并不能代表设计思想理念的完善。技术的参与能更好地体现设计的意图,而设计创作是更具有策划价值的创意行为,我们对技术的投入并不代表已经完成了对设计本身的投入,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图1.1.8)  在学习和运用一门技能的过程中,我们的确要经历对事物的认知、理解和实践的过程。对设计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职业来说,更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喜爱到钟情的情感历程,在这个历程中,理性与感性、艺术倾向与技术倾向的相互交织,推动着设计这个充满魅力的学科向前迈进。  第二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空间,是人类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条件,也是人类按自身的理想不断改造和创造的对象。根据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成果,我们从三个系统来理解环境的概念与范畴。  1.自然环境  “从广义上讲,自然环境的范畴包含我们能认识到的世界一切物质存在,大到整个宇宙,小到微观的基本粒子;从狭义上讲,自然环境就是未被人类开发的原始形态领域,也就是由山脉、平原、草原、森林、水域、水滨等自然形式的地表形态,和风、雨、雪、霜、雾、阳光等自然现象共同形成的生命系统。地球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环境系统——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三个圈层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形成的维持生命过程相互渗透制约的生态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