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徽集:清代扬州学记.顾亭林学记
2005-12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舜徽
331
无
这本书是十多年前,我在兰州教书时,所撰《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一部分。当时着重阐述扬州学派’原名《扬州学记》,是用文言文写的,没有写完便停笔了,其中《叙论》部分,曾刊人《积石丛稿》(有1946年排印本)。现在重新整理、补充、修订,写为语体文’并改用今名。关于叙述体例,有下列几点: 一、此书旨在阐述清代扬州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和治学方法,抽举几位较为重要的中心人物为主题,次要者附见。 二、清代扬州府治,领二州(高邮、泰州),六县(江都、甘泉、仪征、兴化、宝应、束台)。今兹所述,不越此限。 三、扬州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的特点’都在《叙论》中首先概括地加以说明,至于详细进行分析或批判。则分见各专章。
本书是以学记形式,分别以清代扬州学派、明清之际的大学者顾亭林为对象写出的清代学术史,突出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学者、学派的重要贡献。《清代扬州学记》对扬州学派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顾亭林学记》结合顾炎武的生平,对其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
张舜徽先生(1911一工992),湖南沅江人,著名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生前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 张舜徽先生一生勤奋治学,博涉四部,在传统学术的诸多领域造诣精深,留下大量论著。他在《八十自叙》中总结说:“余之治学,始慕干嘉诸儒之所为,潜研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者有年。后乃进而治经,于郑氏一家之义,深入而不欲出。即以此小学、经学为基石,推而广之, 以理苇书,由是博治子、史,积二十载。中年以后,各有所述。爰集录治小学所得者,为《说文解字约注》;集录治经学所得者,为《郑学丛着》;集录治周秦诸子所得者,为《周秦道论发微》、《周秦政论类要》;集录治文集笔记所得者,为《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而平生精力所萃,尤在治史。匡正旧书,则于《史通》、 《文史通义》皆有《平议》;创立新体,则晚年尝独撰《中华人民通史》,以诱启初学。至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平生致力于斯,所造亦广。若《广校雠略》、《中国文献学》、《汉书艺文志通释》、《汉书艺文志释例》、《四库提要叙讲疏》诸种,固已拥彗前驱,导夫先路。”此仅为就其平生著述中较费心力者而言,已足以彰显先生对学术界的重大贡献。他的这些成就,使他成为公认的国学大师,更是华中师范大学不可多得的代表性学者。
清代杨州学记 前言 第一章 叙论 第二章 王懋蛇 一 王氏生平和著述 二 王氏治学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努力 三 王氏对朱子之学的贡献 四 王氏最亲密的学侣——朱泽澐 五 王氏乡里后学的继起——刘台拱、朱彬、刘宝树、刘宝楠、刘恭冕、成蓉镜、刘岳云 第三章 王念孙(附王引之) 一 王氏父子的生平和著述 二 王氏的训诂学 三 王氏的校勘学 四 王氏最亲密的学侣——任大椿 第四章 汪中 一 汪氏生平和著述 二 汪氏对于儒家正统思想的批判 三 汪氏治学的识见与规模 四 汪氏家学的继起——汪喜孙 五 汪氏最亲密的学侣——江藩 第五章 焦循(附焦廷琥) 一 焦氏生平和著述 二 焦氏治学的精神与态度 三 焦氏治学的识见与规模 四 焦氏的经学和史识 五 焦氏的哲学思想 六 焦氏最亲密的学侣——黄承吉 第六章 阮元 一 阮氏生平和著述 二 阮氏的训诂学 三 阮氏的考证学 四 阮氏的哲学思想 第七章 刘文淇(附刘毓崧、刘寿曾) 一 刘氏生平和著述 二 刘氏的经学 三 刘氏的校勘学 第八章 刘师培 一 刘氏生平和著述 二 刘氏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的成就 三 刘氏研究经学和校释羣书的工作 四 刘氏的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 附录:清代扬州学者年表顾亭林学记
无
重读张舜徵先生《扬州学记》外一首
二十年前枉慕名,而今重读叹专精。
达乎时变通消息,趁与躬亲识款情。
瓢饮大江开一窍,灯传异代遂平生。
会将敦朴添风雅,为报公心惠雅声。
外一首·也题扬州学派
千载豪奢富贵名,应时翻作硕儒声。
条梳僻理分余泽,粹琢绀珠醒后生。
能集大成风始健,务求综贯事方征。
纤毫更见珠玑美,缀与斯文趁晚晴。
都是痴心的学者,,内容就不多说了,,绝对满意,,买本支持一下张先生吧
有没有人注意这套书啊?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这个大师那个大师的,那些个大师是给咱们写书看的吗?咱们这些人,连挨那些大师骂的资格都没有!这位作者恐怕知道名字人的都不是很多吧?可这倒是位写书给我们看的大师呢!最好别错过了。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网购便宜快捷,书店几乎不去了。
很见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