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育哲学论稿

余家菊 著,余子侠 编校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余家菊 著,余子侠 编校  

页数:

22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华大博雅学术文库:教育哲学论稿》辑录的文字系著名教育家余家菊有关中国教育哲学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系列论作。其中《教育哲学》系作者于抗战时期为中华大学学生授课的讲义,该讲义全面阐释了“教育的向上性”、“思索”、“知止”、“人格的发育”、“人性论”等教育哲学方面的重大论题。另附录二十余篇作者在不同时期的论作,则可视为对这些教育哲学论题的延伸和注解。全书文字结合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和教育变革之实际,从哲学的高度针对中国社会及教育的现实进行了颇为深邃且见解独到的论析,为欲了解和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及教育者不可不读之作。

作者简介

  余家菊(1898—1976),字景陶,又字子渊,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出身书香之家,七岁入家塾,1909年入县道明高等小学堂,开始接受新式教育。中华民国成立后,进入设于武昌的教会大学文华大学预科,当年秋转入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预科,三年后考入大学本科中国哲学门学习,1918年6月毕业后担任中华大学附设中学部监学。1920年2月考入北京高师教育研究科,未及毕业即于1921年冬以教育部公费生赴英国留学,先就读于伦敦大学主修心理学,后转入爱丁堡大学专攻哲学。1924年夏回国,先后任教于武昌高师、东南大学、冯庸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高师、中国大学等校。自20岁在武昌中华大学学报上发表文章以后,终身著书不辍,留世文字近千万言,其中有关文化教育的论述有数百万字之多。这些论作颇能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实际,尤其能针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问题,提出一些颇有独创性的见解,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建树甚大。

书籍目录

章序梁序魏序教育哲学第一章 教育之向上性第二章 思索第三章 知止第四章 人格之发育第五章 人性论附录人格之动力感情教育论理想与训育论今日习气之由来及其救治法复兴爱的文化略论读经问题四书思想要义《春秋》昭示的建国总方略《周易》的基本思想《诗经》的思想要略《书经》的重大启示《礼记》的简略回忆我的学习生活人生的依据人生的风格理智与信仰再论理智与信仰科学与国民气象孔学与国民气象佛教与国民气象耶稣教与国民气象哲学与国民气象论国民精神建设建立国民信仰自由与秩序平等与秩序权利与秩序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教育之向上性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统治世界,小之则个己之经纶得展,大之则一世之太平可期,此其可乐宜莫与竞矣。然而古人谓其可乐之量小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果教育之价值高于政治乎?抑二者之本质原不可同日而语乎?请试思之。  一、政治之特质为强力,其方法为支配;教育之特质为爱护。其方法为感化  教育者,人群文明所赖以维系者也;政治者,人群安宁所赖以保持者也。一则功在当时,一则泽垂后世;无后世,当时之业固如转眼浮云;无当时,而后世之泽亦莫得而绵延。两者之效力时限,尽可有久暂之殊,而两者价值之大小,则实难有高低之分。为政之乐所以不及教育者,以政治之特质为强力,其方法为支配;教育之特质为爱护,其方法为感化。一为爱人之事,一为强人之事。强人者束之以力,爱人者喻之以理。慑于力者貌从而心或违拒;喻于理者,心悦而后诚服。表里如一,天机活泼纯粹,无虚伪之作,矫枉之苦。故曰:“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教育哲学论稿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