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高校后勤业务属性与外包程度的实证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文丛

彭说龙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

彭说龙  

页数:

176  

内容概要

  随着中国社会服务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服务企业的出现,使得高等院校的部分后勤服务的外包成为可能。事实上,中国企业的社会化分工精细程度的不断提高与中国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加快是相辅相成的,在高校后勤业务的外包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开始显露出一些本身的特点:一方面构成了高校后勤活动实施外包活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对高校后勤活动实施外包构成了压力。这些社会现实构成本专题研究主题的现实背景。同时,有关组织核心能力和战略外包方面的研究均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理论体系也逐渐建立和不断完善。高校后勤服务机构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组织,有关其外包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关的理论发展为高校后勤业务进行外包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书籍目录

1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研究的现实背景1.1.2 研究的理论背景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的意义1.3 研究对象1.3.1 大学1.3.2 大学后勤服务1.3.3 大学后勤服务业务外包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4.1 研究的内容1.4.2 研究的方法1.5 研究流程1.6 本书结构2 理论综述2.1 高校后勤服务理论综述2.1.1 高校后勤服务的起源与发展2.1.2 高校后勤服务的内容2.1.3 高校后勤服务的管理模式2.1.4 国外高校后勤服务的管理模式2.2 核心能力理论综述2.2.1 核心能力理论溯源2.2.2 核心能力的概念2.2.3 核心能力的特征2.2.4 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的意义与战略外包2.3 战略外包理论综述2.3.1 外包的概念2.3.2 外包兴起的背景与动因2.3.3 各类组织的外包研究综述2.3.4 战略外包理论的整合2.3.5 战略管理理论演变与外包3 高校后勤战略外包影响因素分析3.1 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的发展阶段3.1.1 生产服务阶段(计划经济时期:1950-1978)3.1.2 生产管理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4)3.1.3 经营管理阶段(后勤社会化初期阶段:1985-1999)3.1.4 监督管理阶段(后勤社会化中期阶段:2002-2010)3.1.5 契约代理阶段(后勤社会化后期阶段:2010-)3.2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变迁3.2.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校办社会”模式3.2.2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3.3 我国高校后勤业务外包的原因3.3.1 内部原因3.3.2 外部原因3.4 我国高校后勤业务外包的制约因素3.4.1 校外制约因素3.4.2 校内制约因素4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4.1 我国高校核心业务与后勤业务的关系4.1.1 我国高校的核心业务4.1.2 我国高校后勤业务与核心业务的关系4.1.3 我国高校后勤业务对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形式4.2 高校后勤业务属性的选择4.2.1 我国高校后勤业务属性的特征分析4.2.2 我国高校后勤业务关键属性选择4.3 高校后勤服务项目的选择4.4 基本思路与假设推导4.4.1 高校后勤服务的稳定作用与后勤服务外包4.4.2 高校后勤服务的育人作用与后勤服务外包4.4.3 高校后勤服务的营利性与后勤服务外包4.4.4 高校后勤服务的人员刚性与后勤服务外包4.5 研究假设的总结5 研究方法与统计结果5.1 研究方法5.1.1 问卷设计5.1.2 样本容量5.1.3 变量度量5.1.4 问卷的回收5.2 统计分析结果5.2.1 样本特征及变量可靠性检验5.2.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5.2.3 假设检验结果6 高校后勤外包的案例研究6.1 案例研究6.1.1 研究目的6.1.2 案例过程的研究方法6.1.3 试验对象的选择与理由6.2 研究阶段划分6.2.1 建立适应外包行为的组织机构阶段6.2.2 引进社会企业试点阶段6.2.3 外包为主的后勤管理模式建立阶段6.3 阶段的研究过程6.3.1 第一阶段6.3.2 第二阶段6.3.3 第三阶段6.4 数据分析6.4.1 实验数据6.4.2 数据分析7 结论与讨论7.1 研究结论7.1.1 稳定性是影响外包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7.1.2 营利性对外包决策产生重要影响7.2 讨论7.2.1 关于高校后勤服务的育人作用7.2.2 关于高校后勤服务的人员刚性7.3 本研究的贡献与创新之处7.4 研究的局限性7.5 未来研究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高校后勤业务属性与外包程度的实证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文丛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