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普鲁斯特传

[法]莱昂·皮埃尔-甘,Léon Pierre-Quint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

[法]莱昂·皮埃尔-甘,Léon Pierre-Quint  

页数:

189  

字数:

109000  

译者:

蒋一民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本书是法国第一部研究普鲁斯特的专著,分为两大部分:作者生平和作品。生平部分详细描述了普鲁斯特从童年直至去世整个一生的经历,包括他的种种怪癖和轶事。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普鲁斯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看到一个热衷于社交场的巴黎青年如何转变为一个闭门隐居、献身艺术的文学大家。作品部分一分为二:前一部分就普鲁斯特的作品本身进行论述,分析了作品的创作方法、风格、人物、语言等等;后一部分探讨的是普鲁斯特创作的指导思想,包括他的世界观、艺术观等方面。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莱昂·皮埃尔-甘(Pierre-Quint.L.) 译者:蒋一民莱昂·皮埃尔-甘(1895-1958),原名莱昂·斯坦代克,生于巴黎一个犹太家庭。自幼体弱多病,并因此免服兵役。战后接替马尔罗主持萨日代尔出版社的工作,因发表安德烈·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而名噪一时。主要著作有《普鲁斯特传》和《安德烈·纪德》。译者简介:蒋一民,江苏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1988年获南京大学外文系法国文学硕士学位。1989年赴美国伊利诺依大学留学。1994年获法国文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美国海洛德·华盛顿图书馆。

书籍目录

作者序
第一部分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生平
第一章 一生的意义
 第二章 追求
 第三章 社交生活
 第四章 退隐
 第五章 荣誉
第二部分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作品
 第一章 探索内心深处的方法
 第二章 风格
 第三章 无意识的作用
 第四章 绵延与时间的作用
 第五章 人物的演变
 第六章 话语,人物内心自我的表现
第三部分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世界
 第一章 社交沙龙
 第二章 所多玛和蛾摩拉——个人与社会
 第三章 欲望与爱情
 第四章 艺术和神圣的感情
马塞尔普鲁斯特生平及作品年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当时戏剧正盛极一时,我们今天对此是很难理解的。在莫里斯的巨大石柱上,贴着五颜六色的广告,上面写着演员的姓名:萨拉.伯恩哈特、穆奈·絮利、戈·德洛内,在拉·贝尔玛①的天才中能够看到他们的影子。法兰西喜剧院就像一座神圣的庙宇,奥吉埃②和小仲马的剧本到处上演。阿尔蒂尔·梅耶在《高卢人报》上开辟了连载专栏,萨尔塞统治着《时报》的论坛。这些通俗喜剧使年轻的普鲁斯特欣喜若狂,陶醉在一股激情之中。香榭丽舍大街的这群人中也有一些小姑娘,其中有几个很得普鲁斯特的欢心。为了她们,他放弃了热情洋溢的聊天,忘却了小说、诗歌。他必须向她们坦露心灵的激动,倾诉奔腾活跃的思想。他已经感到了奉献与自我牺牲的需要,第一次感到自己那颗充满爱情的心的搏动。他恳求“吉尔贝特”(他根据这些姑娘创作出来的人物)与他结下新的、纯洁的、深厚的友谊,这大约是从离当时最近的那个1月1日开始的。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你为爱情贡献了所有的一切,包括你自己,爱情可以给你几分钟的欢乐,这也许就是生活中的些微乐趣Ⅱ巴,可是你却得为此久久地尝尽痛苦滋味。1889年是法国实行志愿兵役制的最后一年,中学毕业会考一结束,普鲁斯特便报名入伍了,那年他18岁,被分配在步兵第76团。他的身体一向不好,因而免除了繁重的勤务杂役,也不用参加长途行军。奥尔良驻军的指挥官阿韦尔上校对他极其照顾。年轻人一心想深入了解他刚刚踏入的这个崭新世界。他生性严谨,从来不会只从表面上考虑问题,现在他对战略问题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在(《盖尔芒特家那边》一书中,当主人公与朋友圣卢一起讨论在许多伟大将领的历史中出现的战术问题时,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见解。退伍后,他便面临着选择一个固定职业的问题。他感到自己完全被文学迷住了,以前他曾经写过一些散文、诗歌(普鲁斯特曾出版过小册子(《画家的肖像》)。15岁时,他写过一段文字,已经颇具他后来创作中的那种特殊风格,他分析了马丹维尔城的三座钟楼给他留下的强烈印象。这段文字被他原封不动地搬入《在斯旺家那边》和《仿作与杂记》。他明确地感到自己头脑中已经孕育着一部作品,当然他还不清楚其形式与计划。然而他知道,这部作品主要将出自为了寻觅最珍贵的印象而在意识中进行的探索旅行。孩提时期,他常在梅塞格利斯那一带散步,有一天风雨过后,眼前出现的景色使他惊呆了。“那时,我瞧见水面上和墙壁上带着美丽的微笑,和天空的微笑遥相呼应,我挥舞着收拢的雨伞,兴奋地大声嚷着:‘嗨,嗨,嗨!……’然而,与此同时,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不仅仅限于这几个模糊不清的字眼,而是要努力在心醉神迷之中看得更为清晰一些。”寻觅最朦胧的感觉并将其置于智慧的屏幕之上,理解内心深处最隐蔽的东西,他把这种理智和感情的活动当做自己的首要任务。每当他没有及时捕捉住自己的某种情感,以便对它加以分析,由此将它扩张开去,赋予诗意的再创造,而他又意识到这种情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便会责备自己的这种懒惰,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宽恕的严重过失。


编辑推荐

《普鲁斯特传》是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普鲁斯特传 PDF格式下载



从普鲁斯特一生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普鲁斯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作品。


买回来当晚熬夜看完啦,深刻而感人。
要想理解普鲁斯特和他的作品,一定要看这本书。
翻译也很好!


书很柔软,不坏,内容深刻独到,对理解普鲁斯特的精神与创作很有启发。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看了几遍,很是过瘾,特购其传以自慰。好喜欢!


他的追忆逝水年华 多大的巨作呀 所以想了解这个作家


读完原著再看此书,获得不错的理解


简略描述了普鲁斯特的一生,加入作者本人的感悟和观点~当然,要深入地了解这位大师,还是去看作品吧。


有的地方字太小,眼睛受不了。内容还可以。


普鲁斯特是个神经质的天才,他崇尚优雅,有段时间住到凡尔赛去,宁可在小旅馆作居停主人,也不愿意被巴黎的香风熏染,为什么,因为凡尔赛有他的同行情人。我可没有说普鲁斯特是个名头最大的Gay,我不确定,法国现代文学史上也没人敢肯定,但种种证据表明他确实有这个倾向。这就是很多人追问的问题——普鲁斯特当年为什么去凡尔赛置换自己的心情?为什么要去住进一家小旅馆然后偏偏装b似的要和旅馆隔壁的热内频频约见?是因为普鲁斯特努力要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绅士,尽管他生前没有做成绅士,他通过热内告诉后人——他很努力的朝着绅士大步迈进过,但是并不成功。


这几年出版的关于普鲁斯特的书基本上都很烂,像《追忆似水年华之前:普鲁斯特之夏》、《追寻逝去的时光:28为作家。。。》等等,缺乏深度,此书多少挽回一丁点。1998年浙江文艺出版的徐和瑾先生的译本《普鲁斯特传》可惜已经绝版了,连二手书市场都很少。我们对普鲁斯特的关注度太低!!


内容不太好读,可能是法文翻译过来的有点难懂,薄薄的却让我看了很久,一边看一边打瞌睡,还好,最后看完,了解了普鲁斯特是个什么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