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孩子不应该这样教

郭莹莹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郭莹莹  

页数:

188  

前言

每个孩子都是一丝不挂、两手空空地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可以说,他们的未来都一样,是一个谜。 然而,他周围的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迎接他、教育他,孩子一天天长大,成了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拥有了不同的生活轨迹。 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家庭、学校、社会都对他们负有保护、教育的责任。每天,孩子都会被灌输各种信息: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孩子们在想一些问题或采取某种行动时,他们也会不自觉地想:“爸爸妈妈一定会这样说吧。”或者是“老师也会认为我做得对!”孩子的思维与行为习惯,早就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了。 如果你告诉孩子错误的观念,他们会用这种错误的观念思考。 如果你告诉孩子错误的做事方法,他们就会照做。 如果你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他也很可能用错误的方式来对待他人。 所以,当你感到孩子难教的时候,要首先检讨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用错误的方法是不能教好孩子的。但事实上,大人们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很少有人能承认自己在教育方面的过失;或者总是等到孩子在人生之路上出现重大的偏差时才来反省。 想想看,你会不会对孩子说出诸如带有“威胁、讽刺、抱怨或打击”的话?你是否经常对孩子提一些过高的要求,让他们不能用平常心看待得失?你是否经常训斥孩子,粗暴地对待他们的要求?或者你经常出尔反尔,不能为孩子做出榜样,使他们没有安全感?…… 日本教育专家中谷彰宏说过,所谓教育,就是指向一个无知的人的头脑灌输知识和思想的过程。 我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当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对生活时,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效仿家长。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许多错误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不能不让人忧心。而更可怕的是,家长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本书旨在指出人们教育中的错误观点和方法,并用一些家庭教育中的案例来提示家长正确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你正在用书中所指出的错误方法教育孩子,请赶快改正吧。 父母的努力和学习,将成就孩子的才能与成功。为了孩子,请不要停止学习和成长,尽量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和教育孩子。

内容概要

每个孩子都是一丝不挂、两手空空地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可以说,他们的未来都一样,是一个谜。
然而,他周围的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迎接他、教育他,孩子一天天长大,成了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拥有了不同的生活轨迹。
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家庭、学校、社会都对他们负有保护、教育的责任。每天,孩子都会被灌输各种信息: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郭莹莹编著的这本《孩子不应该这样教》旨在指出人们教育中的错误观点和方法,并用一些家庭教育中的案例来提示家长正确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正在用《孩子不应该这样教》中所指出的错误方法教育孩子,请赶快改正吧。

作者简介

郭莹莹
毕业于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现任师范学校儿童心理学教师,并为多家儿童早期教育机构提供指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讽刺和责骂──会让孩子的心灵蒙羞
那个角落里的身影
被损害的亲情
天生是个坏孩子
第二章 不能输,只能赢──让孩子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得失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失败
毁掉幸福的价值观
不堪重负的教授之子
第三章 听话就是好孩子──让孩子不能独立思考
令人窒息的母爱
没有朋友的乖宝宝
孩子不是木偶人
第四章 不是对,就是错──让孩子不能客观地认知环境与他人
单纯容易受伤害
轻易说出「我完了」
当敌视的眼光对准父母
第五章 都是为了你──过度的迁就与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小霸王之祸谁之过
孩子眼里的银行
斗米恩,升米仇
第六章 永远都要当主角──这样的孩子并不受欢迎
自杀公主的日记本
人人爱我,我爱人人
被人讪笑的大话王
第七章 不要紧、没关系──无原则的宽容只会助长不良习惯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一失足成千古恨
真的没关系吗?

章节摘录

事件案例 “那个女人才不会伤心呢!她不喜欢我,不过我也不喜欢她。”嚼着口香糖,十三岁的云扬一脸不在乎地说。 这不是第一次被老师请到办公室谈心,云扬已经有了几分熟门熟路的感觉,进门就和坐在门口的几位老师嘻皮笑脸地打招呼,还从他们桌上拿了一块口香糖嚼着。 云扬放学后常常到处游荡不回家,前天甚至告诉家里学校有野营活动而夜不归宿。老师语重心长地劝说着,希望云扬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她说到一个小孩子这么晚在外面玩,要是出了什么事情,你妈妈会有多伤心时,云扬抛出了这么一句话。 那个女人?!老师注意到云扬对自己母亲的称呼,她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十三岁少年对妈妈的称呼。想到昨天那位哭得梨花带雨跑到学校来看自己孩子是不是失踪了的中年妇女,那一脸焦急绝不是伪装,任何人都看得出她是多么担心自己的儿子。 是什么原因让这对母子出了问题?老9币感到疑惑。 经过一番长谈,直到日落西山,老师才弄清了云扬成天在外游荡的原因:他认为自己的母亲非常看不起他,不喜欢他,常常带着讽刺的语气和他说话。“养你还不如养只狗”“你怎么这么没用,我看你不如重新去读一次幼儿园”“比起我年轻的时候你真是太差劲了”之类的语言是云扬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听到的话。 面对老师的温言细语,云扬感到委屈,他说:“老师,我们再顽皮你都是这么对我们说话。在家里我明明什么都没做错,那个女人还经常叫我‘走远点别碍事“你不要这么烦好不好’……” 长期听到母亲的负面语言,云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她不喜欢我。相对地,云扬也对母亲的行为非常反感,觉得她对自己纯粹就是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碴。家里的气氛让云扬觉得压抑,每天回到家都会感到情绪骤然低落,无论是看见母亲的身影还是听见她的声音都会让云扬感到厌烦。渐渐地,由最初的辩解变成争吵,母子关系进一步恶化。 家外的世界宁静而美好,云扬爱上了在外游荡的滋味。对他来说,只要不回家对着母亲那张脸,在外挨饿受冻也无所谓,何况还有游乐场、网吧这样好玩的地方吸引着他。外在的诱惑越来越大,终于发展到了欺骗家里、夜不归宿的地步。接下来呢?结交不良青年?加入帮派?然后彻底堕落?老师由衷地感到担心。 老师把云扬送回家,和他母亲进行了一次沟通。云扬的母亲大呼冤枉,说自己就是个直肠子,从小就牙尖嘴利不让人,对任何人说话都是这个语气,为什么云扬就会这样想呢? 云扬母亲也感到很无奈,自己上班压力很大,有时候遇上烦心事一肚子苦闷回到家,云扬又不懂事的话自己的确会呵斥几句,但是绝对没有要伤害云扬的意思,很多话说出口就忘记了,为什么孩子却耿耿于怀。 对于孩子在背后称自己为“那个女人”,云扬母亲感到非常伤心,几欲垂泪。 老师很理解云扬母亲的心情,但是也无可奈何。对于心灵敏感的青少年,来自最亲的人的语言对他们的影响不可低估,一句随口说出的话可能会深深地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成为毁灭亲情的利刃。云扬母子的悲剧,不啻是一记警钟。 问题分析 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家长面临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压力,在外面可能还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回到家这个自己的地盘时就会彻底放松,让情绪得到宣泄。可是在放松精神的同时,有可能就疏忽了亲人的感受,甚至迁怒于他们。尤其是当这种不良情绪宣泄到敏感脆弱的孩子身上时,给他们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 人的情绪是相互影响和投射的,家庭是孩子的主要生活空间之一,父母更是孩子向这个世界进行认知的主要对象。孩子的认识能力比较单一,不会辨别父母之所以这么做背后的原因,只会用父母的表面行为作出自己的判断。 孩子不同于大人,他们的心理脆弱而敏感。一些成年人认为无伤大雅可以理解的东西放到孩子身上,就可能是摧毁其感情的杀手。日本儿童学家内藤寿七朗就曾说过:“母亲的心理如何,会导致孩子的心灵朝着好坏两个方向冲击,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妥,孩子都会敏感地感受到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就像案例中的云扬母亲,在她眼中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妥的言行,更没有如孩子所说的不爱他。但是她由于情绪不好时对孩子的粗暴,甚至带有讽刺的言辞,都让云扬觉得母亲并不爱自己,最后选择了逃离家庭这个让他窒息的地方。 另外,孩子小时候的是非观比较单纯,一般受到的都是一些正面教育,同时会认为自己的父母都是“好人”甚至是完美的人。当父母在家里放松了情绪,不自觉地谈论一些工作生活上的琐事,有可能表现出一些让孩子感到不可思议的情绪,例如小气计较、贪财吝啬、虚伪世故等。自己的完美父母竟然有这种想法?!这种态度上的反差与矛盾,也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刺激,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还有的时候,家长之间发生冲突,情绪失控导致争吵甚至扭打,都会让孩子形成不健全的心理,对世界变得冷漠,性格偏激。 因此,要想让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家长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控制好情绪,尽量传达一些友善亲和的信息,让他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而不是认为父母忽视甚至讨厌自己。 同时家长也要尽可能寻求自己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一面,培养孩子阳光的性格。如果一直在孩子面前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怨气十足,只会让孩子性格更走向悲观阴暗。要知道孩子的性格是我们自己心理的投射,如果孩子变得阴郁,一定是父母身上出了问题。 电影《美丽人生》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值得爸爸妈妈们学习的典范。身处纳粹集中营,暗无天日的环境,绝望的未来都让人觉得生活没有一丝阳光。但是父亲为了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让监狱变成孩子的游乐场,让残酷黑暗远离孩子。在父亲的苦心经营下,直到最后,孩子依然是乐观开朗的,短暂的人生没有留下遗憾。 教育指导 父母是一面多棱镜,折射着生活。做得好,就能带给孩子生活美好的一面;做得不好,则会让孩子眼前一片灰暗。因此,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重中之重。 ★不迁怒孩子 家长遇到情绪不佳的时候,一定不要随便对着孩子发脾气。当孩子没有做错任何事情的时候被训斥或者粗暴对待,都会让他们觉得这是父母不爱他的表现。无辜受训时感到委屈而愤怒,会使孩子产生针对家长的对立情绪。 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实在不能控制,可以采取走为上计的方式,暂时离开孩子的视野,等情绪平静下来再和孩子相处。P12-16


编辑推荐

郭莹莹编著的这本《孩子不应该这样教》旨在指出家长在教育中常常容易犯错而自己却不知道的错误和方法,并用一些家长教育中的典型案例提醒家长正确而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家长提供可借鉴的简单可行教育方法,走出教育的误区,解决教育中的实际困惑。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孩子不应该这样教 PDF格式下载



书很好,有很好的知道作用


经验太多,很难入手。从孩子的问题切入,很有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