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个人与组织

马力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6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

马力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有较强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类书籍,其中许多见解值得各类组织或企业、组织或公司老总参考和借鉴。 此书首先提出问题:个人面临职业发展的困惑、组织面临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其次从理论上阐述职业发展的内涵、介绍职业发展的各派理论;再次从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开发、个人在职业发展中的角色和任务、组织在员工职业发展中的角色和任务、内职业和外职业的匹配对职业发展的影响等几个方面,阐述职业场中的双赢结构理论。本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主题,即在员工的职业发展中构筑个人和组织双赢模式,以此论证双赢结构模式的基础、策略、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马力,男,1967年2月生,高级工程师和高级经济师,200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拥有MBA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现在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马力博士于199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民航部门从事空中交通管理工作:在上市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多年,工作经验丰富;现就职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中国移动的人力资源规划、HR队伍建设、项目管理等综合人事工作。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曾为多家大型国有公司设计有关人力资源的课题,并担任管理咨询顾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一、个人面临职业发展的困惑  二、组织面临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三、个人和组织共同面临的困难  四、解决之道——构筑个人和组织双赢模式 第二节职业发展的基本概念  一、职业的含义  二、职业生涯的基本内涵  三、职业发展的内涵  四、职业管理的内涵 第三节研究框架、方法及意义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第二章 职业发展理论概述及评析 第一节职业选择理论  一、帕森的“职业-人匹配”论  二、佛隆姆的择业动机理论  三、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  四、廖泉文的能岗匹配理论 第二节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一、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二、施恩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三、金兹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四、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五、廖泉文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三三三制)  六、小结 第三节职业发展路径及运动形式理论  一、职业发展路径理论  二、职业发展运动形式理论 第四节职业锚理论  一、职业锚的含义  二、职业锚的类型  三、职业锚对职业发展的意义 第五节廖泉文的提高职业发展成功概率的理论  一、烧开水理论——证明存在的过程  二、绣花理论——奉献中求发展  三、红叶子理论——开发自己的亮点  四、交点理论——寻找职业成功的新起点  五、“球论”——团队协作的支撑点  六、小结 第六节工作与家庭平衡理论  一、克拉克的工作-家庭边界理论  二、工作-生活平衡计划  三、双职业生涯理论第三章 职业发展因素分析 第一节个人因素分析  一、个人基本因素  二、个人素质  三、情商和逆商因素分析 ……第四章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有组织的职业生涯开发第五章 个人在职业发展中的角色和任务 第六章 组织在员工职业发展中的角色和任务 第七章 内职业和外职业的匹配对职业发展的影响第八章 构筑个人和组织双赢模式 第九章 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个人与组织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