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小眼看美国

陈韵正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韵正  

页数:

193  

Tag标签:

无  

前言

  至今,在我的脑海中有三位叫陈强的人。一位是著名电影演员,他很有名,但离我太远。还有一位是《中国教育报》驻河南记者站的记者,我特别欣赏他的文采。我在报社工作期间,曾经把他的文字当作范本鼓励其他记者向他学习,我们也因此联系不断。第三位是《中国青年报》驻福建记者站记者,《中国青年报》是我喜爱的报纸,因此也经常能够读到他的文字,欣赏且喜欢。但我们从未谋面,而且一段时间内他的文字似乎消失了。见到他时,是经一位友人引见,他送上了新作《大小眼看美国》。吸引我的是陈强的女儿,“小眼”陈韵正,他们父女俩同去美国留学,“小眼”记述了她在美求学片段。  我惊愕。一个10岁的小女孩随着父母留学,竟有如此眼光去看那陌生的国度、陌生的人们和陌生的教育,居然还写下了这篇篇文字!  你想象得出来吗?在美国上课,教室里居然有个浴缸,有一个学生居然在里面躺着听老师讲课,还说是“为了阅读课轻松起见”;还有穿着睡衣来上课的“怪事”;至于上课的内容更让人捧腹大笑了,比如数学课,老师在讲台上放满许多食品,请同学们自选,然后老师让同学们在盒子上找到它的重量,由此引发学生对美国计量单位的认识;像贷款买车、学生在教室里开餐厅、在课堂上制作枕头等等也都成了美国老师的教学内容。老师们兴趣盎然地教,“小眼”兴趣盎然地学。  对于一些敏感话题小姑娘也毫不避讳,如小学生怎么过情人节。怎么过的呢?原来,情人节前,学校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一个情人节礼物,爱好体育的同学就在礼物上写上“我爱你篮球”,有的送来一个爱心型的蛋糕,还有的把一个盒子做成海豚的样子,写上情人节快乐等等。当这些五颜六色的情人节礼物拿到教室时,老师一边夸奖孩子们的想象力,一边给孩子们颁发奖品,好不快乐!还有开家长会,那是多少中国孩子和家长头疼的事啊!在美国,家长会上学生唱主角。召开家长会时,学生们自己当着老师和家长的面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家长们一边听孩子们的介绍,一边询问有关情况,老师适时的加以解释和引导,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家长和老师三方面的交流沟通愉快地完成了。  还有些问题从“小眼”嘴里说出来,着实让人惊讶。如孩子发现在美国初中没有期中和期末考试,期末反而更轻松!“不仅没有考试,还在放假前的一个星期进行野餐,要求家长参加,庆祝一年的收获。”无法一一列举,来看看这些小标题,足以令人咂舌:《为小学同学开追思会》、《在美国提早一年毕业》、《英语不好如何跟得上》、《假期没有作业多轻松》、《职业生涯设计进课堂》…… “小眼”看美国,看上去没有逻辑推理,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支撑,更没有我们常见的中美文化差异比较的刻意追求之类。“小眼”独特的个人体验、平实的记录,娓娓的道来,都值得让我们沉思默想,特别是对我们的教育境况进行一下反思。“小眼”也许没有这样的深奥,又让我这“大眼”升华了那本来质朴的感受。但我还是被孩子发出的这样的感慨“回国上学,我不太适应了!”所震撼。请看孩子的办法:“我中午不再回家,而是留在学校吃饭,这样就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完成一部分作业,晚上七八点就可以把所有的作业搞定了。”读至此,心酸了。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成人可不要只做孩子状的思考、也不要老妇抹粉般的矫情,之后一切归于从前!  “小眼”看问题的角度、表达的真情,记述的方法,也许不被“大眼们”看上,而这种平实和真情恰恰是我们解决一些难题的入口。比如教育改革被认为是无法逾越的老大难,似乎中国的学生永远要背着加重的书包,永远要熬到深夜,永远要做大人般的表态,也永远不知道生活有多么美好,上学有多么有趣!难道真这么难吗?从一堂课的设计开始,从一个知识点的传授开始,从过一个节日开始,总之,从我们自己开始。指望几个重要批示、“神明”般来拯救中国的教育,是既悲哀又没有出息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看我们走不走,想不想走。如果终日怕摔、怕碰、怕摘了乌纱帽、怕丢了既得的银两,就永远无路可走,就永远像叫花子般的乞讨恩泽。 本书最后一句话,“小眼”是这样写的:“我希望将来还能到美国留学,爸爸说‘就看你自己能不能考上美国的大学了!’”“小眼”纯真而大胆的表态令人汗颜。我多么希望有一天听到孩子说:“我还是喜欢在中国上学!在中国上学是一件多有意思的事情啊……”

内容概要

“大眼”与“小眼”是一对父女,“大眼”去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访问留学之时,女儿“小眼”随父同往先后就读于美国的小学和中学。在此之间,父女二人身体力行,从不同的角度最大限度地体验中美差异。《大眼看美国》和《小眼看美国》就是这对父女联合写就的旅美经历。  在《小眼看美国》一书中,作者通过稚嫩的笔触,纯真的描写,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生动而有趣的课堂景象——教室里放着浴缸,穿着睡衣来上课,小学生也过情人节,老师发的钱能买时间,免费参加国际夏令营,暑假上学给学生奖励,美国人也学外语。而所有这些,竟然都是中小学的上课内容!匪夷所思吗?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呢——发考卷前先发零食,美国老师教我做家务,我在课堂上制作枕头,职业生涯设计进课堂,学生在教室里开餐厅。这些竟然也是上课内容。想了解是怎么回事?可以打开本书,一睹为快!  如果您是在国内读书的中小学生,可以翻开本书,看看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学生如何上课  如果您是准备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可以翻开本书,事先了解一下最真实的留美生活  如果您是讲台上的教师,可以翻开本书,看看美国的学校如何设置课程  如果您是教育家,可以翻开本书,通过真实案例,比较中美教育差异  当然,如果您是对美国教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同样可以翻开本书,书中一个个生动而形象的描述,会使你时而啧啧称赞,时而会心一笑。待到掩卷时,或许您还会略有所思。

作者简介

陈韵正,1995年9月生,2006年初随父母到美国,曾在哥伦比亚市Lee小学五年级和Lange中学六年级学习过一年半时间。现在福州上初中,2008年和2009年分别代表福建省小学生和初中生参加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两度获“希望奖”。与父亲陈强合作开设的“父女博客”访问量近600万,荣获新浪网2008年度“中国十大教育博客”称号。

书籍目录

1 从此我成了小留学生2 教室里居然有个浴缸3 为啥穿着睡衣来上课4 生活中的数学真有趣5 小学生怎么过情人节6 为小学同学开追思会7 亲手做的礼物最珍贵8 老师发的钱能买时间9 在美国提早一年毕业10 参加免费国际夏令营11 暑假上学给学生奖励12 我的旅行计划好浪漫13 中学和小学天差地别14 英语不好如何跟得上15 美国人也学外语16 我和韩国女生最要好17 假期没有作业多轻松18 美国女孩初恋太轻率19 我所经历的逃生演习20 为何美国校车有特权.21 家长会上学生唱主角22 图书馆为啥令人陶醉23 发考卷前先发零食24 美国老师教我做家务25 我在课堂上制作枕头26 职业生涯设计进课堂27 用废品建成的博物馆28 在游戏中强身健体29 美国初中没有期末考30 学生在教室里开餐厅30 贷款买车成教学内容32 我们自己动手造小车33 亲眼目睹冰川崩落34 回国上学我不太适应

章节摘录

  1 从此我成了小留学生在中国上完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我就随爸妈“空降”到了美国,免费进密苏里大学附近的一所小学继续上五年级。  学校没有气派的校门,也没有围墙,只见一座两层的红砖建筑物上刻着“LEE ELEMENTARY SCHOOL”(Lee小学),古老的石头拱门上标着“1904”。原来这还是一所百年老校。  在主楼周围有五座像活动房那样的小木屋。其中一座就是我所在的五年级T班的教室。“T”是我们班主任的名字Toalson(托尔森)的第一个字母。和中国不一样,这里的班级都是按老师的姓来分,而且学生都称女老师为“女士”。  “你好,玛丽!”上学第一天,一位剪短发的白人中年女士站在小木屋前亲切地叫着我的英文名字,把我从爸爸妈妈手中接过。我低头打量了一下托尔森女士,她身穿牛仔裤、运动鞋,而中国老师在学校里很少这么打扮。  托尔森女士搂着我进了教室。教室里铺着干净的地毯,正前方悬挂着幻灯片屏幕,旁边是两块黑板,左右两侧的墙上贴着一些历史人物的黑白图片和介绍。……

媒体关注与评论

  “小眼”看到的美国是小中有大,无论是“教室里居然有个浴缸”、“小学生怎么过情人节”、“老师发的钱能买时间”,还是“美国老师教我做家务”、“为何美国校车有特权”,虽然没有许多分析与思考,但是这些现场记录的文字,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的空间,对于我们的教育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孩子的眼睛是明镜。她所看到的缤纷多彩、生动有趣的美国教育,对陷于升学焦虑和考试竞争中的中国学生,是一帖清凉剂;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则是一幅儿童画般的憧憬和理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杨东平  儿童的心灵是开放的世界,只要给他们足够的体验机会,儿童就会成为儿童教育的首席专家。这是我读陈韵正《小眼看美国》一书的启示,感谢她真实而天才的描述,让我度过一个开心的夜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孙云晓  我要特别感谢陈韵正,正是她对美国生活的多方观察,才使得此书的故事情节显得格外生动活泼。    ——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藏书部主任 朱迪·S.卢


编辑推荐

  送给踮起脚尖,渴望了解大洋彼岸的你!!  最真实的经历,最生动的语言,稚嫩的笔触,真诚的表达,看90后中国女孩如何透过那双纯真的儿童眼向你展示美国的教育。  网络随笔,结集成册,新浪“中国十大教育博客”博主倾情奉献  平实的记录,地道的英文,图文并茂,带给你一种视觉盛宴  视角独特,倍受关注。教育界各名流联袂推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小眼看美国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我最开始是在图书馆看到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内容很不错,从很生活的方面讲了中美之间的一些差异。还有,英语的内容很值得学习,很简单很通俗易懂。本来在图书馆就可以把书看完的,但是我决定买下来认认真真的读,认认真真的看,不仅从内容上,还从翻译的角度去好好学习。所以,就把大眼看美国和小眼看美国都买了。真是值得学习很珍藏的书籍。


——90后女孩眼中的美国

掐指算来,90后女孩,最大不过19岁,可是本书的作者远没有那么大,只有区区13岁(写书时的年龄)。在成人看来,这样的小女孩能有怎样的见解,去看待美国?

如果定要用XX理论XX学说来框定本书的话,它的确都没有。然后,这本书呈献给读者的却是一个十多岁孩童,以其纯真的双眸,用其稚嫩笔触,记录得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这里,有其初到美国,无法与师生交流的茫然;有其融入集体,怡然自得的游刃有余;有其为了赶上本土学生,突击恶补的痛苦;有其发挥特长,畅想童年的欢乐。就这样,一个有着传统中国文化教育背景的小女孩,在几乎毫无准备的状况下,去迎接另一种文化的浸染时,两种文化相遇,引起了小小涟漪。这本书的独特之处,也就在于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的确是一本值得看的书。


讲中美差异的书,看得不少,但多半枯燥乏味。看到这本书,觉得眼前一亮。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是怎么看待美国的教育的呢?既然已经错过了在美国读中小学的机会,买了一本来看看,也不错。拿到书的时候,发现书做得很漂亮,颜色鲜明,有愉悦感,质地也很好!书里还有两张书签,一张是小女孩抛苹果的,一张是个背景,挺有感觉的。书买来,一下午就翻完了,还是挺有意思的。中英对照的,还有利于学习英文,不过,我已经不需要了,不过可以送给侄女看,她刚好读五年级。


该书用真实的经历,生动的语言,切身的体会,深刻的感悟,把真实的美国透过中国记者敏锐的双眼展现在我们面前,且记录平实,英文地道,图文并茂,很值得一看!!!


小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领略了美国小学教育的原貌,犹如邻家女孩向你讲述她的经历。


看了这本书里的描述,美国的小学生根本就没有什么家庭作业,学业也很轻松。对比国内的教育,就搞不清楚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N多的家庭作业压出来的呢?一放学就把自己锁在屋里,没有时间去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这是不是就是我们教育的杯具?童年时光,是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光,应该多开阔视野,多发展一些爱好,培养全面的人格。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幸福地度过童年时光~~~


认识这个小女孩,是在今年CCTV举办的“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上印象中,她是参加初中组的比赛。当时,刚好去拜访一位朋友,他家女儿也读初中,电视里正好播放这段比赛。听到她流利地道的美式发音,真的觉得好喜欢后来不经意间,看到这里有书卖,就买了准备送给朋友的女儿,希望她的英文也能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好


很值得一读,从一个90后的女孩的视角可以了解到美国教育的很多独到之处,很值得借鉴。行文轻松有趣,读起来也十分享受


小孩正准备这个暑假去美国游学,正巧看到这本书,发现书里关于美国的教育对小孩即将来临的行程很有帮助,而且还是中英文的,对他的阅读及英文写作也有提高。他也看得津津有味,很喜欢。


介绍给我们一些关于美国小学教育的信息,虽然量不是很大,但已经够震撼,很有意义了。谢谢小作者。不过其行文有明显的大人痕迹,想来是她的父母和所谓专家修改的结果。但更期待看到更充满儿童色彩和特点的笔调。


杨以磊的藏书票,设计得果然好,打开书就看到那张卧在图书馆的沙发里看书的小藏书票,一下子就被这种氛围吸引了。唉,这辈子是再没机会去美国读小学了,等以后有机会再去读个大学文凭吧。


文章朴实无华,真是个细心的小作者。美国的教育一直让我迷惑,他们怎么做到能培养出自信,有诚信,有创造的人才。真的想试一试。好羡慕那里的学习生活。这样才是一种尊重生命的教育吧。


拿到书,先看到的竟然是王旭明的代序?!王旭明,何许人也?关注教育论坛的可能都挺说过,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现在是语文出版社社长。语言比较犀利,见解独到,每次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这次的序,倒是略显平稳嘛,不过这开头一段“至今,在我的脑海中有三位叫陈强的人。一位是。。。另一位是。。。。第三位是。。。”唉,这前面其实都可以不写,直入主题“我惊愕。一个10岁的小女孩随着父母留学,竟有如此眼光去看那陌生的国度、陌生的人们和陌生的教育,居然还写下这篇篇文字。”开篇就来句“我惊愕”,这样岂不是更能显示王氏风范?


看了此书的确感受到美国的教育重视实践,和中国正好相反。中国总是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


因为我女儿也要去美国上小学,先熟悉一下


书很好,孩子喜欢。可以了解美国孩子的生活,开阔视野,提升学英语的兴趣。


我该去哪里呢?纽约还是华盛顿?我已经去过不少大城市了,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等,不就是些高楼大厦吗?还是去海边玩玩吧,饱尝一下久违的海鲜!迈阿密据说是美国最好的海滨度假城市,我上网查了迈阿密的图片,果然美不胜收。就这么定了吧!小姑娘果然很有主见,原来还是喜欢原生态啊,呵呵这倒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带领一帮比我还小的小孩子“离家出走”其实也只是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去北京!!”真是傻得可爱啊,呵呵人越长大,越觉得孤单好怀念小时候的辰光,过家家,扮新娘,装扮洋娃娃。。。借此祭奠一下我们远去的童年吧~~~~


邻居家弟弟看完非得要去美国上学...我的错...

书的质量不错 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真实展现了一个小孩子眼中的部分美国生活。


小女孩在美国学习、生活,与当地的小孩交流,看到听到的大多都是很多关于美国的我们不太熟悉的一面,有很多新鲜事,有很多与中国不同的地方,小女孩眼中的美国很有趣,也有很多让人困惑的方面。


买第二遍了,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好看,真实的文字表述,只是不知道“小眼”现在怎么样了?


学了英文,读了美国


可以看到和我一样的90后对美国的评价哦,超赞!!!


九零后孩子的眼光看中美文化差异 很有代表性


内容很丰富,讲述的学校生活很有趣,与国内小学很不一样


孩子很喜欢,主要是小主角和她同龄,能感同身受吧。


内容很不错 强烈推荐
很值得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看!


买书又好又快!女儿爱不释手!


书还不错,孩子很喜欢。不过也太郁闷了,过了一个年,竟然便宜了小三元钱。另一本更离谱,竟然便宜了7块多。


内容比较有意思~


帮同学买的,看目录应该很不错吧


这本书还不错的,就是要是图片多点,就好


读的不是书 是寂寞


我们的孩子,就应该享受这样的童年!!


质量不错,内容可以,还没有细看


不错,质量很好,快递也很给力


长见识了!


小朋友的眼光还是挺单纯的,也很有童趣。


将来俺家闺女要比她还强!!!


一个小孩子在美国短暂的留学经历。原先也看过介绍美国小学教育的书,觉得是蛮新鲜的,尤其是我家的小孩子也在上小学,总想寻找一种让孩子快乐学习的方法,然而在中国目前这种大环境下,的确是好难,但是这本书我还是想让女儿看看,让好通过这个窗口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还可以让她学一下英语,她对英语她蛮感兴趣的。不知她看到外国的教育方法,心中是会怎样想的。


文章很朴实。小作者通过记录在美国小学和中学的学习经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可以看出美国的教育比我们更活泼,也更全面。但中国人多,很多方面我们无法做到。单就是每班二十几个学生,就是我们可望不可及的。英文部分也不错,也许是中国人书写的缘故,英文部分比较好懂,读起来很舒服。不错的书,对教育孩子很有帮助。


女儿很喜欢这本书,现在又要大眼看美国


小作者有非常好的观察力,读了这本书之后很想把女儿也送过去美国读书。


本来是评价非常喜欢的 但是今天收书的时候 不是本人签收的 没注意检查 书的封面给人的感觉像是旧书 书面有些旧 后面还有不知道被什么压起皱的印子 但书的内容非常不错 对我们的学习方法很有启示 真正的让我们体验到在快乐中学习 也让我们看到了美国的一些教育方式的区别 很不错的书籍内容


虽然仅仅是一个点,但是还是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小学和中学的一些情况,有些收获。孩子也很喜欢看。作者写这些文章的时候只有11岁,很棒哦。


作者的描述很贴近生活,读给女儿听时,她也很感慨,为什么中国的教育不是如此?
不过,小作者这样回到国内上学,还真是让人捏把汗,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而面临的是中国式高考,还是蛮挑战的.


以孩子的眼光看美国学校生活 果然不一样的感觉 妹妹兴致盎然的读完了这本书 发表很多感慨!


90后中国女孩亲历美式教育


中文部分,写得不是很好。但是是中英结合,可以帮助虚席英语。在阅读的同时可以了解一下外国的学习生活与中国有什么不同、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的哦!讲述的很真实,比一般励志书会好,是很多90后读者的好书,还有英文对照版,对英语学习会有一定的帮助!


书不错,可以让孩子了解国外的教育


给女儿买的,买了很久了,她也没看完。看来,不太适合中学生阅读了,可能比较适合小学生吧。


可以给孩子当作文的范文,可以当老师教学的参考,可以当孩子课外阅读的书籍。可以看看


不错的书,稚嫩的手笔


是孩子写的,从孩子的眼中体会到的美国式教育,还不错,很薄的书,有点不过瘾。


比较可爱的一本书,读起来非常快乐。不是深刻类型


10碎的儿子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应该有些收获.但他故作玄虚,做沉默状~


书是中英对照本,主要介绍美国小学教育与中国小学教育的理念与体制上的区别,没有什么深度,适合大致了解,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与大眼相比,小眼虽然幼稚了一些,却反而看到了一些更特别的风景。


  从一个孩子的眼中看到的美国的教育,真实感人。美国的教育是在培养真正的人——有人性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中国的教育呢?虽然嚷嚷着素质教育,其实换汤不换药。更诡异的是,音体美等等培养人的内在修养的教育,到了中国就变了味道。尤其是最后一章,令人扼腕心酸。什么时候孩子能爱上中国的学校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