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刑法专论

刘源 编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源 编  

页数:

254  

前言

  网络教育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资源传播、组织教学的一种崭新形式,它突破了传统教育传递媒介上的局限性,实现了时空有限分离条件下的教与学,拓展了教育活动发生的时空范围。从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等4所高校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学校以来,我国网络教育历经了8年发展期,目前全国已有67所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注册学生超过300万人,毕业学生100万人。网络教育的实施大大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使之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它的不断发展,也必将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华东理工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凭借其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良好的师资条件和社会声望,自创建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网络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型教育组织形式,如何有效地实现教育资源的传递,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认真探索其内在的规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与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合作,组织了一批多年来从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结合网络教育的学习方式,陆续编撰出版一批包括图书、课程光盘等在内的远程教育系列教材,以期逐步建立以学科为先导的、适合网络教育学生使用的教材结构体系。  掌握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把握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组织教材编写的一个主要目的。系列教材包括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等全国统考科目,也将涉及管理、法学、国际贸易、化工等多学科领域的专业教材。  根据网络教育学习方式的特点编写教材,既是网络教育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本套教材的编写凝聚了华东理工大学众多在学科研究和网络教育领域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学策划人员的心血,希望它的出版能对广大网络教育学习者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予以帮助和启迪。

内容概要

刑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部门法之一,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科学。因此,刑法学的学习对于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国现阶段的法律体系以及法律知识而言,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目前,刑法学教科书种类繁多,大多数面向法学本科和自学考试教育为主。考虑到网络教育的特点,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安排我们编写了这本刑法学教科书,作为网络远程教育的教材。在本书中,我们继续坚持了刑法学教科书体系上的完整性,同时又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在内容上进行了必要的简化。这样可以更有利于网络教育学生对知识进行有重点性、有针对性地掌握。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节 我国刑法的制定和颁布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第二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第三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概念 第二节 犯罪构成第五章 犯罪客体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 第二节 犯罪客体分类 第三节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 危害行为 第三节 危害结果 第四节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五节 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第七章 犯罪主体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第二节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成立条件 第三节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第四节 单位犯罪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 犯罪故意 第三节 犯罪过失 第四节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第五节 认识错误第九章 排除犯罪性行为 第一节 正当防卫 第二节 紧急避险第十章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第二节 犯罪既遂 第三节 犯罪预备 第四节 犯罪未遂 第五节 犯罪中止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和刑事责任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 第一节 罪数概述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 第三节 法定的一罪 第四节 处断的一罪 第五节 数罪的类型第十三章 刑罚的体系与种类 第一节 刑罚概述 第二节 刑罚的体系 第三节 非刑罚处理方法第十四章 刑罚裁量 第一节 量刑的原则 第二节 量刑的情节第十五章 刑罚裁量制度 第一节 累犯 第二节 自首与立功 第三节 数罪并罚 第四节 缓刑第十六章 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 减刑 第二节 假释第十七章 刑罚的消灭 第一节 时效 第二节 赦免第十八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 第二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分述第十九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第二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第二十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 第二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三节 走私罪 第四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六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七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八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第九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第二十一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概述 第二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分述第二十二章 侵犯财产罪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概述 第二节 侵犯财产罪分述第二十三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 第二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分述 第三节 妨害司法罪 第四节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第五节 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六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七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八节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第九节 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第十节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第二十四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一节 危害国防利益罪概述 第二节 危害国防利益罪分述第二十五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一节 贪污贿赂罪概述 第二节 贪污贿赂罪分述第二十六章 渎职罪 第一节 渎职罪概述 第二节 渎职罪分述第二十七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一节 军人违反职责罪概述 第二节 军人违反职责罪分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当前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但是,大量的刑事犯罪严重影响了公民的生活安全,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刑法的任务之一是通过惩罚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总之,我们要运用刑罚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刑法的任务,使刑法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多作贡献。  我国刑法典的起草工作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开始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先后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大纲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指导原则草案》。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大大地推动了刑法的起草工作。1954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律室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起草工作,到1957年6月已经完成22稿。其中,第22稿分为总则、分则两编,共计215条。总则共5章96条,包括刑法的任务和适用范围、犯罪、刑罚、刑罚的具体运用、附则;分则共8章119条,包括反革命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社会经济秩序罪、侵犯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婚姻家庭罪、妨害其他管理秩序罪、渎职罪等。第22稿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审议,并在1957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发给全体代表征求意见。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室自1962年5月开始对刑法草案第22稿进行全面修改,于1963年10月完成了第33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修正稿)》。这一草案修正稿后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审查,考虑交由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决定公布试行,但是由于形势的变化,这一刑法草案最终并未付诸实施。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刑法专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