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企业风险管理

谢科范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汉工业大学)
出版时间:

2004-10  

出版社: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汉工业大学)  

作者:

谢科范  

页数:

251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加人WTO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加速发展。与此同时,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由于竞争环境的复杂性、决策条件的有限性、管理水平的局限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多重性日益显现。决策者、管理者在进行实际经济决策与管理时,不得不重视风险的存在。风险管理这一新兴学科便应运而生。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所指出的:21世纪的管理有两大主题,其一是战略管理。其二是风险管理。这表明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风险管理亦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永恒话题。风险将造成的可能损失导致经济个体望而却步,风险所伴随的收益回报却又诱使更多经济个体趋之若鹜。风险的辨证性使得风险管理在现代经营决策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对新经济形势下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风险管理研究本身带有一定的学科交叉性,这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无论在风险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风险管理实务方面,我国与国外尚有较大差距,多数还处在引进、消化、吸收阶段,在理论创新方面我国学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已有40余年,在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拥有了一支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年轻博导队伍。他们学识渊博、目光敏锐、视野开阔,在风险管理等研究领域承担着重要的研究工作并已在相关领域崭露头角。跟踪风险管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将这一前沿理论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是这些年轻学者的共同追求。可以讲,这套即将问世的“风险管理博导丛书”,是年轻博导们多年来从教学科研实践、学术活动以及企业诊断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真知灼见的集中反映,凝结着年轻博导们潜心探索的心血与苦心钻研的成果。我也很欣慰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了这套风险管理博导丛书,使得《企业风险管理》、《营销风险管理》、《创业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等得以成功出版。  丛书本着理论评述、前沿研究与实证分析并重,宏观管理与微观运作结合的宗旨,力求实现学术性、实务性和趣味性的完美结合,分别从企业风险、营销风险、创业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等不同侧重面系统阐述了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实务。在编撰中,作者注重吸收国内外风险管理的新思想、新工具以及新成果,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独到见解,其体系和内容具有创新性、适用性和可读性的特点,是经济管理界不可多得的学术精品。  丛书经过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精心策划、积极实施和认真编校后,一定会成为出版界的图书精品。最后衷心希望,风险管理博导丛书的出版,能为完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推进风险管理运作实施、培养风险管理创新人才作出贡献。

内容概要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本介绍、普及风险管理理论知识以及操作实务的书籍。《企业风险管理》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风险以及企业风险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了风险识别、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分摊、风险转移等企业风险管理的常见策略与方法,并从组织、创新、竞争、人力资源、财务、并购、风险投资、供应链、项目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内容详实、结构严谨·兼顾考虑了理论上的数理性、事理性与哲理性以及实践上的针对性、务实性与操作性·同时兼顾考虑了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者的学术性需求、大众读者的趣味性需求以及企业界人士的适用性需求。  《企业风险管理》可作为经济、管理、金融等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高年级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以及政府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谢科范,男,1963年5月生于湖南益阳,管理学博士,留日博上后。现为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理事长,福州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客座或兼职教授。丰要研究方向为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投资管理等。共承担和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日、1项霍英东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1项国家“863”项日,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著作9部,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新产品开发风险管理》(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企业风险防范》(辽宁人民出版社),《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市场风险预警》(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企业生存风险》(经济管理出版社),《竞争大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等。

书籍目录

1 风险1.1 风险案例1.1.1 猴王集团的扩张风险1.1.2 实达的变革风险1.1.3 黄桥BOT的合作陷阱1.1.4 鸿宇电子的创新风险1.2 风险研究的起源与发展1.2.1 泛风险研究1.2.2 风险评价技术研究1.2.3 风险管理研究1.3 风险的相关概念1.3.1 风险的内涵1.3.2 不确定性、信息与风险1.3.3 不对称信息与风险1.4 决策与风险1.4.1 决策中的风险性质1.4.2 决策者风险态度的度量与分析1.4.3 认知偏差与风险决策1.4.4 风险决策原理2 企业风险2.1 企业风险的广泛存在性2.1.1 企业风险及其特点2.1.2 企业风险的种类2.2 企业风险的生命周期理论2.2.1 企业生态与企业生命周期2.2.2 企业生命周期与风险2.2.3 企业生命周期的风险诊断2.3 案例——阿里斯顿家族的生存风险3 企业风险管理3.1 企业风险管理3.1.1 企业风险界定3.1.1 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则和主要内容3.2 风险识别3.2.1 风险识别的试错成本与路径依赖3.2.2 风险识别的试错机理3.2.3 风险识别的试错与风险损失判断3.3 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量化3.3.1 风险因素类型3.3.2 风险量化的内容3.3.3 风险矩阵方法3.4 企业风险防范3.4.1 风险回避3.4.2 风险分散3. 4.3 风险分摊3.4.4 风险转移3.4.5 风险控制3.5 企业风险预警3.5.1 企业风险预警3.5.2 企业风险预警管理3.5.3 预誓指标体系与预警准则3.5.4 风险应急对策与风险处置4 组织风险管理4.1 大企业病与组织风险4.1.1 中国的大企业病4.1.2 大企业病防治的成功典范4.2 帕金森定律与组织风险4.2.1 帕金森定律4.2.2 帕金森现象的组织风险成因与防范4.3 家族情结与组织风险4.3.1 家族式管理的王安公司4.3.2 家族情结与组织管理4.4 学习型组织与组织风险防范4.4.1 组织学习的必要性4.4.2 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特点4.4.3 学习型组织建立与组织风险防范5 创新风险管理5.1 创业与创新5.1.1 创业5.1.2 创业分类5.1.3 创新、垄断与超额利润5.1.4 创业次序与优劣势5.2 创业风险及其防范5.2.1 创业过程5.2.2 创业风险5.2.3 创业风险的防范5.3 业务流程再造风险5.3.1 业务流程再造概述5.3.2 BPR的风险与防范5.4 技术创新及其风险管理5.4.1 技术创新风险的阶段:技术一生产一市场三阶段论5.4.2 技术创新的风险原理5.4.3 技术创新风险因素5.4.4 技术创新扩散与技术转让风险5.4.5 技术创新的风险评价5.4.6 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决策5.5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防范体系5.5.1 技术创新风险的三维式防范体系5.5.2 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风险分摊5.5.3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风险防范6 竞争风险管理6.1 企业竞争风险6.1.1 竞争风险的界定6.1.2 竞争风险的本质6.2 企业的非合作竞争机理6.2.1 逻辑斯蒂(Logistic)增长模型与企业竞争6.2.2 企业的相互竞争模型6.3 企业的依存性竞争6.3.1 企业依存性竞争模型的基本假设6.3.2 依赖一独立型企业依存性竞争模型6.3.3 相互独立型企业依存性竞争模型6.3.4 独立一依赖型企业依存性竞争模型6.3.5 相互依赖型企业依存性竞争模型6.4 价格竞争6.4.1 格兰仕的价格竞争6.4.2 彩电价格大战6.4.3 有效的价格竞争策略6.5 非价格竞争6.5.1 非价格竞争的古诺模型6.5.2 非价格竞争的斯塔克博格模型6.5.3 对高科技企业价格竞争的认识6.6 竞争锁定与竞争风险管理6.6.1 竞争锁定机理6.6.2 竞争锁定途径7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7.1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客观必要性7.2 人力资源风险7.2.1 人力资源风险的类型7.2.2 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与人力资源风险的特点7.2.3 人力资源的风险因素7.3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7.3.1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过程7.3.2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制度安排7.3.3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途径与策略8 财务风险管理8.1 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与特征8.1.1 财务风险:负债风险8.1.2 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8.2 财务风险的成因与财务风险类别8.2.1 财务风险的成因8.2.2 财务风险类别8.3 财务风险管理及其目标8.3.1 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8.3.2 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8.4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8.4.1 专家意见法8.4.2 指标分析法8.4.3 报表分析法8.5 企业筹资风险与管理9 并购风险管理10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11 供应链风险管理12 项目风险管理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企业对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判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由于企业自身判断能力的局限性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企业在识别风险的试错过程中的经济损失构成了试错成本,试错成本可以理解为企业在其生产运营过程中为克服信息不对称、降低市场风险而不得不付出的交易成本,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试错成本的大小。在正常情况下,试错成本不能太大,因为试错成本太大就会形成过多的沉淀成本从而损害经济系统的效率,甚至会在无形中增加企业的负担。因此,企业识别风险的试错问题不是错误有无或者多少的问题,而是怎样有效地犯错来降低损失、最大限度地获取风险收益的问题。  3.2.1风险识别的试错成本与路径依赖企业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降低或消除各种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合理地配置企业自身的资源,有效地利用外部条件以创造出企业的最大价值,因此企业的经营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风险的评估和判断。在风险识别过程中,企业往往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对所投资的项目、试图进入的市场或领域、合作伙伴的选择等诸多方面进行考核,根据其现实表现(即风险信号示意)做出决策。由于信息的隐藏性,企业不可能对风险因素的所有表征有全面的了解。因此,企业会摸着石头过河,有意识地进入存在风险的市场领域、产品领域和服务领域,但这些领域可能仅有一部分是有益于企业的,其可以完全转化为企业的利润源,而另外一部分市场、产品或服务只能称其为准利润源,或随时间的推移,事实无情地说明企业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但企业仍需为此付出高额成本,这就是风险识别的试错成本。  试错是为了利用机会并发现新的机会,减少机会成本的市场活动,这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所说的发散的信息有关。正如达尔文所说的,“如果有谁能够证明存在着任何一样不可能经由为数众多的、逐渐的、轻微的改动而形成的复杂器官,那么我的理论将绝对会破产”。由于企业作为经济个体的不完全理性以及企业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企业在其风险识别的过程中的,对风险因素的甄别、风险征兆的确定以及企业所处的具体形势等问题都无法毫无偏差地做出分析和判断,并且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是动态发展的,企业在完全识别其风险前,仍然需要不断试错,同时也必须为此付出一定的试错成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然界的试错过程是“达尔文式”的,是无意识的,而企业识别风险的试错过程是“拉马克式”的,是有意识的。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风险识别的过程是一个反复试验并不断修正、评价选择标准,也就是试错的过程,因此推导或者设计出可以减少试错成本的治理机制或决策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的分析,经济发展具有“路径依赖”的性质,已有的经济增长可以滋育新的经济增长,但其必须以试错成本能够得以有效降低为前提。试错成本较高,企业可能会进行过多的逆向选择,从而使得企业的资源配置并不合理和经营决策并非最优;试错成本较低,企业往往并不需过多的精力投入或有意识地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可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企业风险管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