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

邓喜道 武汉理工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武汉理工  

作者:

邓喜道  

页数:

169  

前言

转眼之间,历史的车轮已驶入新世纪的第八个年头,站在新世纪的地平线上,回眸20世纪,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学说那样,对现实历史和人类生活产生了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不管人们承认与否,这种影响的存在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在世纪之交,在西方媒体的一系列千年伟人的评选中,马克思均名列前茅。在过去的千年中,各个领域的思想大师可谓群星璀璨,而马克思却独领风骚。这一事实,直观地表明马克思以及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主义所具有的无穷的思想魅力及其超越性的意义。实际上,一些敏锐的思想家,包括那些非马克思主义的甚至敌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也已经体认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对现当代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而又超越了19世纪,且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福柯认为:在现时,研究历史要想超越由马克思所定义和描写的思想地平线是不可能的。詹姆逊亦指出:马克思哲学“是我们当今用以恢复自身与存在之间关系的认知方式”,它提供了一种“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德里达则断言:我们“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仍旧是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语码而说话”,“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2005年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曾对马克思荣登千年哲学家榜首一事评论说:如果你读《共产党宣言》,你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很有力、很了不起的文献,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世界朝这个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其他任何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应该说以上的这些评价是客观公正而真诚的。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无论是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还是弗洛伊德主义、解构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它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对抗、消解,均以失败而告终,都显得苍白无力。

内容概要

本书拟分四章来研究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第一章,考察西方自然观的历史演变,探析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历程,阐明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实质;第二章,阐述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基本内容;第三章,分析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理论特征;第四章,论述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当代意义。

书籍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第一章 西方自然观的演变与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变革 第一节 西方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一、原始社会的神话自然观 二、古希腊的有机自然观 三、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 四、15—17世纪的近代机械自然观 五、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然观 第二节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创立及其实现的变革 一、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创立的时代条件 二、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创立的过程 三、马克思人化自然观所实现的变革 第三节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理论地位 一、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二、马克思人化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章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自然人化的系统结构和动态过程 一、自然人化的系统结构 二、自然人化的动态过程 第二节 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一、自然过程向社会过程的转变 二、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三、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相互制约 第三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多重含义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第三章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理论特征 第一节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实践性 一、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实践性的形成 二、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实践性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辩证性 一、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辩证性的形成 二、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辩证性的主要表现 第三节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现实性 一、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现实性的形成 二、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现实性的主要表现 第四节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批判性 一、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批判性的形成 二、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批判性的主要表现第四章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与当代全球化 一、自然人化与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阐述 三、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解决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启示 第二节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与中国的现代化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与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另外有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自然观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蕴涵着多层含义。如朱耀垠博士认为,马克思所提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所涵盖的内容有人与自身的自然、人与自然环境以及主体的人与自然客体等多重关系。马志生教授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指自然界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又是指人与人的关系。第二,考察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国内一些学者指出,在其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想中,马克思强调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反映,因而人与人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实质。如敬志伟教授认为,马克思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阐述了这样一种基本思想:社会性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性质。学者牛菲等人认为,马克思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现实统一性。周穗明研究员认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思想的中心观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纳入了社会过程的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关系,社会性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在逻辑环节。第三,探讨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途径。一种观点认为,私有制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解决,有赖于消除了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的实现。如学者刘利伟指出,在马克思哲学视野中,“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有赖于实现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结合的共产主义。”敬志伟教授认为:“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在社会关系上取得自由,从而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解决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才能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有赖于人们对象化活动的合理化。


编辑推荐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