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南水北调与湖北区域可持续发展

杨云彦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云彦  

页数:

259  

字数:

420000  

内容概要

《南水北调与湖北区域可持续发展》(杨云彦等编写)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05JZD00017)”的研究成果,书中共分为能力变迁与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移民人力资本变迁、人力资本与工程移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等内容。

作者简介

杨云彦,男,湖北天门人,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口学会会长。1986—1989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师从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获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重要研究项目1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中国人口迁移与发展的长期战略》等10余部著作。研究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及湖北省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书籍目录

1 南水北调工程与区域发展
1.1 项目建设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1.2 南水北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3 多区域协调与内源式发展: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2 南水北调水资源分配与区域利益关系
2.1 水权配置:南水北调水资源分配的一个研究视角
2.1.1 水资源及水资源分配
2.1.2 南水北调水权的内涵界定
2.1.3 南水北调水权配置及其层级结构
2.2 南水北调水资源分配中的区域利益关系
2.2.1 跨区水资源调配中不同层次利益主体
2.2.2 水资源分配中的不同层次利益主体及利益关系
2.2.3 南水北调水资源分配中的区域利益关系变化
2.3 流域层面水权配置与区域利益分配格局
2.3.1 调水流域水权初始配置
2.3.2 基于调水流域水权初始配置的区域利益分配格局
2.3.3 利益补偿与利益关系调整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量分配及区域利益增进
3.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量分配
3.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概况
3.1.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规划
3.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量分配方案简述与评价
3.2 南水北调增量供水的区域利益增进
3.2.1 区域利益增进的衡量
3.2.2 调水量分配对区域经济的宏观影响
3.2.3 调水后各受水城市的利益增进
3.3 基于调水量分配方案的区域利益分配格局
3.3.1 水资源调配与区域利益关系变化
3.3.2 基于调水量分配方案的区域利益分配格局
4 调水水权初始配置与南水北调水资源分配利益格局调整
4.1 南水北调调水水权初始配置
4.1.1 调水水权初始配置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4.1.2 调水水权配置机制与配置模式
4.1.3 调水水权初始配置的层级结构
4.2 基于利益协调的调水水权初始配置模型
4.2.1 调水水权初始配置模型选择及研究路径
4.2.2 调水水权初始配置的影响因素
4.2.3 调水水权初始配置指标体系构建
4.3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水权区域问初始配置实证分析
4.3.1 研究区域及数据描述
4.3.2 各因素层的相对优属度及指标权重
4.3.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各受水区调水水权配置量
4.3.4 基于调水水权初始配置的区域利益分配格局
4.4 制度创新与利益关系调整
4.4.1 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4.4.2 南水北调水权制度创新的方向
5 利益分配与多区域协调发展
5.1 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产业的经济联系及带动作用
5.1.1 调水工程投资建设本身对当地产业的直接带动作用
5.1.2 调水工程建成后在调水期对中部地区产业与部门的影响
5.2 水资源调配与区域利益分配
5.2.1 水资源与区域利益分配的理论分析
5.2.2 指标体系、模型和方法
5.2.3 南水北调与区域利益分配的实证分析
5.3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际关系的影响
5.3.1 南水北调项目中线工程的区域影响
5.3.2 相关影响区域的利益与责任分析
5.4 南水北调工程与新农村建设
5.4.1 南水北调工程对新农村建设带来的重要机遇
5.4.2 南水北调工程对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挑战
5.4.3 加快沿线和关联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6 南水北调工程沿线边缘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6.1 边缘化区域概念的理解_
6.1.1 边缘化区域的定义和属性
6.1.2 边缘化区域界定
6.1.3 评价指标的设计和选取
6.1.4 边缘化区域判别的参照值
6.2 区域经济边缘化的解释模型
6.2.1 区域经济增长模型演绎
6.2.2 区域经济边缘化的解释模型
6.2.3 重大工程与区域边缘化机制解析
6.3 重大工程与区域边缘化
6.3.1 重大工程与资源利用变化
6.3.2 重大工程与收益分配变化
6.3.3 重大工程与区域位置特征
6.3.4 重大工程与区域管理
6.3.5 重大工程与边缘化分析框架
7 南水北调工程沿线边缘化区域的界定与特征
7.1 南水北调沿线边缘化区域的界定
7.1.1 鄂、豫、晋三省边缘化现象的总体特征
7.1.2 湖北省边缘化区域的空间分布
7.2 南水北调工程与丹江口库区的边缘化表现
7.2.1 丹江口库区经济实力的边缘化
7.2.2 丹江口库区经济活跃度的边缘化
7.2.3 丹江口库区经济开放度的边缘化
8 南水北调工程对丹江口库区的经济效应
8.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水源地效应
8.1.1 丹江口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8.1.2 南水北调水源地工程的属性与建设任务
8.1.3 南水北调水源地工程的投资效应
8.1.4 南水北调水源地工程建设的扰动效应
8.1.5 丹江口库区边缘化与南水北调工程效应
8.2 邻近效应与南水北调工程受影响区域的发展
8.2.1 技术创新扩散的文献综述
8.2.2 对邻近性的讨论
8.2.3 邻近性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
8.2.4 依托沿南水北调中线湖北省利用邻近效应的思考
8.3 重大工程效应与边缘化区域发展
8.3.1 重大工程与边缘化区域的形成机理
8.3.2 重大工程效应与边缘化区域发展
9 能力变迁与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发展
9.1 水利工程移民的历史审视
9.2 能力变迁与介入型贫困
9.2.1 工程移民介入型贫困的研究背景
9.2.2 工程移民贫困治理的现存问题
9.2.3 工程移民贫困的特征
9.3 能力再造与移民可持续发展
10 工程移民人力资本变迁的理论分析
10.1 被动性迁移与移民人力资本变迁
lO.1.1 人力资本与个体满意度
10.1.2 被动性迁移与人力资本变化
10.2 政府后期扶持能否促进移民人力资本积累
10.2.1 我国现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回顾
10.2.2 以往移民安置方式的弊端
10.2.3 后期扶持政策与移民人力资本积累
11 南水北调工程移民人力资本变迁
11.1 工程移民的人力资本构成及其变化
11.1.1 移民受教育水平
11.1.2 移民健康状况
11.1.3 移民技术培训
11.1.4 移民人口迁移
11.1.5 移民社会资本
11.1.6 迁移、满意度与人力资本
11.2 相关变量的再检验
11.2.1 被动性迁移与技术、自发迁移变量的因果分析
11.2.2 被动性迁移与满意度的因果分析
11.2.3 满意度与技术变量的因果分析
12 人力资本与工程移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12.1 人力资本与移民可持续能力:理论分析
12.2 人力资本与移民可持续能力:实证分析
12.3 人力资本:满意度对能力的传导机制分析
12.3.1 移民与非移民的对比分析
12.3.2 人力资本影响程度分析
13 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可持续生计分析
13.1 脆弱性的内涵及生计脆弱性的研究现状
13.1.1 脆弱性的内涵
13.1.2 生计脆弱性及其研究现状
13.2 库区移民的生计脆弱性
13.2.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移民生计脆弱性现状
13.2.2 水库移民生计脆弱性:结构性脆弱和冲击性脆弱
14 中部崛起与湖北区域可持续发展
14.1 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
14.2 推动内源式发展,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14.2.1 借助工程建设契机,推进湖北省库区空间结构调整
14.2.2 推进库区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14.2.3 建立水源地利益补偿、生态补偿和对口支援机制,实现利益均衡化
14.3 加强能力再造,促进移民的全面发展
14.3.1 为能力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环境
14.3.2 有针对性地对移民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恢复并提高移民生计能力
14.3.3 鼓励移民参与性发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甚至是世界重大水利工程,它将对所经过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所影响的中部重点区域——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水资源保护区、江汉平原地区、河南省、淮河流域四个地区,如何实现这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重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受到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白景锋、李启明(2002)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对南阳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南阳市应该充分考虑区域环境承载力,妥善安排移民;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利用高科技,充分合理使用地区资源;提高区域制度创新能力,加强区域管理等措施。张中旺(2004)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利弊分析,提出了促进汉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效益滚动开发其他梯级,形成梯级渠化体系,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以引江济汉为主,补充汉江下游水源,发展汉江航道,促进江汉平原的经济发展;狠抓水质污染控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建设。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杜耘等(2001)、郭庆汉(2002)和张建全(2002)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湖北省尤其是丹江口库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产生的影响,指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湖北省尤其是十堰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周旗(2004)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改善了河南南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物质基础和外部环境条件,同时却影响了南阳农业规模结构的调整及其进程,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


编辑推荐

《南水北调与湖北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湖北社会公益出版专项资金助项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南水北调与湖北区域可持续发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