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宿豫方言研究

力量,张进 著 河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河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

力量,张进 著  

页数:

215  

内容概要

  《宿豫方言研究》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01年9月批准立项的“十五规划”项目。该成果运用描写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采用深入方言区调查、广泛收集方言材料,然后进行整理、归纳、比较的方法,对宿豫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写、分析和研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宿豫方言的基本面貌,揭示了宿豫方言的特点。  《宿豫方言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探索性,在理论上可为汉语史的研究以及现代汉语方言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对促进现代汉语的规范化以及对操该方言的人学习普通话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简介

  力量,1955年8月生,江苏省宿迁市人。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文学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编著及教材11部。先后主持省社科“十五”规划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省教改项目十余项;曾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十余项;曾获“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修辞学会会员,江苏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淮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政协委员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宿豫方言语音第一节 声母一、声母二、宿豫音的声母与北京音声母及毗邻地区音声母的比较三、声母的内部差异第二节 韵母一、韵母二、宿豫音的韵母与北京音韵母及毗邻地区音韵母的比较三、声韵配合关系四、韵母的内部差异第三节 声调一、声调二、声调对应关系表三、今宿豫音和北京音一样没有人声四、声韵调配合关系五、声调的内部差异第四节 音变一、儿化二、轻声三、文白异读四、连读变调第二章 宿豫方言词汇第一节 宿豫话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一、名异实同二、名同实异第二节 宿豫方言丰富的同义词一、等义词二、近义词三、方言词汇的内部差异第三节 宿豫方言词语的构词特色一、重叠形式二、附加成分三、形容词不同程度的构词变化第四节 熟语一、歇后语二、惯用语三、谚语第三章 宿豫方言语法第一节 词类一、代词二、副词三、介词四、连词五、语气词六、量词七、叹词第二节 结构一、“连V带V”式二、“可”表示正反问三、结构助词的省略四、比况结构五、处置句六、被动句七、句法结构的内部差异第四章 宿豫方言的历时演变第一节 宿豫方言的形成一、古楚方言的继承二、古代通语和俗语的承传三、移民带人的方言词语四、民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五、自创方言词汇第二节 宿豫方言词语的嬗变一、词语结构形式的嬗变二、语义结构的历史嬗变第三节 宿豫方言词汇地位的历史嬗变一、旧方言词汇的消失与新方言词汇的产生二、方言词转为通用词附 宿豫方言词汇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春分秫秫,秋分麦。  处暑萝卜,白露菜。  黄豆开花,墒沟捞虾。  清明要明,端午要雾,谷雨要雨。  麦怕清明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小满下雨麦穿针。  谷雨麦怀胎,立夏麦吐芒。  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  蚕老一时,麦老一晌。  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  六月棉田草,好似毒蛇咬。  小满三天遍地黄,小满十天吃干粮。  家里土,地里虎。(指家土拌野土特别肥)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单怕寸水。  人怕老穷,稻怕秋旱。  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种好三分收,种坏三分丢。  锄头响,庄稼长。  豆锄三遍荚成串。  麦无二旺。(指冬前旺不利丰收)  麦老无头,菜老无油。  割麦如救火。  黄金铺地,老少弯腰。  早稻要抢,晚稻要养。  积肥如积粮,粮在肥中藏。  季节不饶人,种田赶时分。  三麦种到冬,看你什么工。  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  过了惊蛰节,春种不打歇。  山芋不怕羞,一直载到秋。  早耕强似晚上肥。  稻老要养,麦老要抢。  立夏三朝遍地锄。  沙地种花生,花落果就生。  锸头有火,锄头有粪。  要吃大秫饼,锄地锄成井。  麦要耙,秫要压。  大秫喇叭嘴,既怕旱,也怕水。  干种秫秫,涝种麦。  收不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人怕老来穷,麦怕胎里旱。  干收芝麻,涝收豆。  伏里不管稻,秋里喊懊悔。  深耕一寸,等于上粪。  麦倒一包糠,谷倒压断仓。  九成黄,十成收;十成黄,九成收。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冬耕耕得深,庄稼肯生根。  春耕深一寸,顶上一遍粪。  春耕多一遍,秋收多一石。  种子晒一下,胜过催次芽。  稻含苞,水到腰。(指水稻拔穗时水要充足)  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家有百棵树,不愁吃和住。  种得万棵桐,到老不受穷。  家中富不富,先看宅旁树。  要想地增产,堤边打绿伞。  小猪要游,大猪要囚。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宿豫方言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