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安静的位置

周国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10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周国平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收录散文约50篇,包括《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人生寓言》、《记住回家的路》、《活出真性情》等。

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出生于上海,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主要著作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文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宁望的距离》等。主要译著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其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书籍目录

1、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失去的岁月
自我二重奏
在沉默中面对
苦难的精神价值
2、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
没有目的的旅行
等的滋味
天才的命运
从 “多余的人”到 “局外人”
回归简单的生活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3、人生寓言
人生寓言
4、记住回家的路
人生贵在行胸臆
习惯于失去
记住回家的路
释 “回家”
安静的位置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成功的真谛
5、活出真性情
闲适:享受生命本身
超脱:与世俗保持距离
热爱生命
亲近自然
自爱与自立
独处
6、幸福与苦难
论幸福
寻常的苦难
痛苦的价值
人得救靠本能
和命运结伴而行
7、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
人与永恒
悲观・执着・超脱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
今天我活着
迷者的话
超验的死和经验的死
临终的尊严
8、人生难题
困惑与觉悟
追意义
人的悲壮
自我之谜
时间之谜
对人性的不同解释
9、论死亡
正视死亡
我不愿意愿意死
哲学的和非哲学的死亡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安静的位置 PDF格式下载



  《安静的位置》中大部分内容,我都读过,是古早的年代,周国平一本叫做《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的书,拿到《安静的位置》后,我一看目录,大部分是熟悉的,但也还是又看了一遍,算是复习吧。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我之所以熟悉,是因为我曾经做过不少笔记,那个笔记的电子文档,我随身携带,多年来,读过无数遍,是我在十几年前喜欢的句子,也在十几年中给我力量。
  
  如今重读,我很欣慰地发现,它们对我的影响。就象是岁月的伏笔,当时看了、喜欢了,然后,在漫长的岁月里,它发挥作用,或明或暗。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吸收了无数的营养,有些清晰可辨,有些已模糊不清,所以需要记录,记录,是一种铭记,穿透岁月,在反复阅读中强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一部分。
  
  我对于生与死、爱与自由、轻与重、时间等的不少看法,都受到周国平的影响,我知道和阅读他,甚至更早,是在大学时期,当时读到的句子已经忘记,但是那个影响已经植下,属于来路模糊不清的部分。
  
  经历了那么多年的变迁,我再重读这些内容,仿佛清水漫过心灵。人,仍然是在红尘中,面临的事情也远超当年,但是安静,非常安静,而且这种安静,并非避世才取得,而是身在红尘之中,各种扰攘,不为所动。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而现在,心有时动,有时不动,前者,是钟意,是喜欢,是渴望,后者,是不需要、不必要、不想要。
  
  有些书,应该早读,如种子,然后,在岁月里,反复验证自我,这本书就是。
  


  人生在世喧闹太多,大家都忙忙碌碌,忘记了照顾自己的灵魂
  
  读书变得越来越功利,每次都是想在书里去迅速找到最有用的部分,却难得去静心读书
  
  而这本书突然地出现,提醒了我,应该怎么去寻求内心的平静。
  
  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迁,要记得永远留一片净土给自己的心灵。
  
  
  孤独的独处本来就是人生的必修课
  
  这个世界变量太多,我们不能确定其他人的任何想法,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一直陪在你的身边。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自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对人生态度,去做最好的自己。
  
  一切有因就有果,而这个果,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种下的。
  
  没有所谓的成功的人生,有的只是你选择去过怎样的人生。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过一瞬,重要是不能辜负自己。


  跨过二十岁的门槛,发现自己不仅仅收获了成长,也学会了在喧嚣尘世中保持一种“沉默”,这种沉默不是消沉,而是学会厚积薄发。在沉默中面对,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在沉默中面对,一切的纷纷扰扰就会像过眼云烟般消散,不必纠缠,不必烦恼。学会保持沉默,学会在逆境中寻找向上的力量。


  书里的文章基本写于1985年至2000年,在徐图借时看到了三个版本,从平装到精装,选了个最薄的一本,我看的是字,不是纸……基本上,我觉得这本写得还是很杂乱。
  
  P68上的“西绪弗斯”应该就是西西弗斯吧?
  
  120404晚1306


  在彷徨的时候,周国平的书总可以让我安静下来,只是矛盾于他即说无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又说人该自爱,不要以自己的苦搅扰别人。无法理解。一个人该有专一的信仰,怎会如此自己和自己辩论呢。他的思想该怎么去理解。


  一直很喜欢周国平,从他的文章中总能找到与之共鸣的东西。哲学是万事万物的起源,读哲学,也让人不断找寻遗失的自我。周说,相比万千世界的纷繁,他更喜欢一个人沉湎在夜的包裹中,抽根烟,呷口茶,享受直面自我的安详。
  这是一个安静的位置,它有无数条通向世界的道路和方式,但无论怎样任思维徜徉,最终的归属地仍是这么一个安静的位置。我并不是一个很纯粹的人,我的生活不可能像哲学家那样始终钻研在哲学的命题当中,生活有太多的干扰和刺激,让我奋不顾身的同时随时附带遗失自我的危险。正是如此,我需要一种戛然而止的态度,一种能够自觉地意识到危机并警醒地把握轨道的方向和沉迷的深度的态度。
  记得曾在一本探讨心灵宁静的书中了解到,音乐、文学和其它各种文艺爱好,并不能真正使自我宁静,那只是暂时的、易碎的、三分钟的宁静,而如何做才能达成真正的宁静,周告诉我了答案。那是苦难、自省造成的深沉的灵魂觉悟,方能使自我觉醒,获得宁静。经常能看到那些历经苦难有所成就的人,脸上总是闪着与众不同的光芒,与他们接触,能深感其思维的灵活,我想,这正是苦难造就的特殊灵魂。
  枕边一直放着周的书,学着像他那样在临睡前三省和反思。这么一个安静的位置,常常浮于脑海,在我焦躁的时候、悲苦的时候、虚荣的时候。
  无论如何,继续寻找这个安静的位置吧!


   当生命中的种种历练想法,被这个人在我们还是处于懵懂无知的年代,那个我们看来灰灰旧旧的时代就吐露出来。明白了:原来真的,是有可以永远存在的道理的!
   当我们面对人生手足无措的时候,试着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安静的位置吧!


真实的美好。


文中引用过多,关于“无聊”的那几篇文章是真心无聊。 不过他说的“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我确有深刻体会。看了你的分享,目前读到119页。


周说“到他有了足够孕育并因此感到不堪重负时,一切语言之门便向他打开了”u must have undergone so!


U must have suffered enough!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