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

王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2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杰  

页数:

228  

字数:

23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马克思的神话理论时,我已经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与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密切关系,在后来研究审美幻象问题时,也始终把人类学的方法作为十分重要的理论方法。事实上,马克思很早就论述了伊塞尔在90年代初着重论述的一个重要思想:想像和幻象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质特征,应该用人类学的方法,从人的特性,人性的根据等基本的理论层面对想像和幻象问题作出分析和阐释。近年来我的研究工作一部分转向审美人类学的研究,这既是理论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的需要,也是理论建设结合当代社会实践的需要和结果。1997年,我牵头申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教学改革项目“文艺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跨学科交融”,1998年叉牵头申报了广西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审美人类学系列研究”。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对广西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的学科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我们之前,汤龙发教授曾经出版过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思想资源的专著《审美人类学》,叶舒宪、萧兵、彭兆荣等先生开展了文学人类学研究,郑元者教授尝试了人类学美学研究,广西、云南的理论工作者们进行了“民族美学研究”等等。所有这些从不同的方面开展的类似的研究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所进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在对西南地区民族审美文化开展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努力通过调查发现当代民间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生不息的文化机制,并且上升到学理层面上作出理论概括和阐释。这项工作虽然还只是刚刚开始,许多问题还只是提出了初步的设想,田野调查也在逐步进行的过程中。令人高兴的是,学生们对审美人类学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不少学术同行对这一研究方向也给予多种形式的支持和鼓励。这是一个集体合作共同开拓的学术方向,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会获得不断的发展。

书籍目录

东方马克思主义美学:问题与理论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问题审美现代性:马克思主义的提问方式与当代文学实践简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生产方式审美幻象研究:问题·概念·理论方法略论当代中国文学的美学风格——兼论《白鹿原》的美学阐释也论“东方情调”的审美意义造型艺术和抒情诗的一致性——两种古典审美变形机制的比较研究影像与基源性幻象剩余快感与“美的规律”民族美学研究对象的思考审美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意义审美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马克思的审美人类学思想古代神话与现代美学列维.斯特劳斯与审美人类学幻象与真实——评特里·伊格尔顿的《后现代主义幻象》关于精神分析美学的评价问题附录:作者小传、主要著作与学术反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