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女人的声音

亨利・理查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4-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亨利・理查森  

页数:

289  

字数:

200000  

译者:

郭洪涛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欧美“新女性”的颓废和堕落时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女人”问题最为炙手可热的时期,女人围绕着投票权、教育权、选择结婚或不结婚的权利、参加战争的权利等展示了一系列斗争,她们代表了一个女性时代的来临,也预示了新的女性问题到来。从她们身上,可以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本书精选了了从188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段时间内关于新女性问题和运动的各种小说、诗歌、日记、书信、小册子、评论,是对这一时代的最权威、最完整的总结,其中不但涉及当时的文化界和政界的著名女人,而且触及很多普通女性在这次运动中的喜怒哀乐,是理解19世纪末欧美社会、文化,特别是女性命运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亨利·理查森(Henry Richardson,1870—1946),澳大利亚女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莫里斯·盖斯特》、《成长》及由《幸福的澳大利亚》、《归途》、《最后的归宿》组成的三部曲《理查德·马奥尼的命运》。192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女人的智慧
第二章 女人的生活
第三章 女人的婚姻
第四章 女人的声音
第五章 女人的战争
译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女人的声音 PDF格式下载



一本女权主义者写的书暗示着什么?她的两性观念?她的私人空间?还是她异于常人的独特身份?假如你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为了寻找一杯心理调和汁而翻开此书,你一定会大大失望。作者亨利•理查森回避了任何宣言式的表白,她只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片段摘选向我们展示了本世纪女权运动诞生之际的一些背景和细节,这些珍贵的记录在女性问题上表达出来的尖锐思考远远甚过了它在文献上的价值。“为什么从雇主那里拿钱比从你爸爸这里拿钱更加尊严?”书中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挑战发出这样的抱怨。他无意中触及到了那个时代向往独立的女人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当她们为逃离家庭的禁锢欢呼雀跃时,却发现不得不面对同样的、甚至更大的不平等。距玛丽•沃克斯通发表《女权宣言》一个世纪之后,女人的声音仍然显得如此不和适宜,大多数底层妇女在城市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运动的喧嚣声中默默无闻地挣扎,她们承担着“与男人同等繁重的工作量,却得不到一半的工资和待遇。”因此,当这个被遗忘了的群体在本世纪初突然发出自己的呐喊时,人们的震惊可想而知。尽管卢梭宣扬的“天赋人权”成为某些人乌托邦理想的直接来源,人权却从来不会自动降落到我们的头上,一部十九世纪城市斗争史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例证。而相对于起步稍晚的女权运动来说,为女人争取权利意味着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剥削与歧视对这些叛逆女性的生存处境构成了双重的压迫。为了贫穷而骄傲的自由,她们疲于反抗。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曾经是那个时代新女性们的梦想,这本书使我们重新去理解它的意义。而当今天的女权主义者发现自己毫不费力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时,她们的声音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社会转型带给女性的压力不是减轻而是加重。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下所谓的“女性解放”不过是作秀艺术和精神鸦片共同打造出来的“一片天空”。如果丧失了谨慎的自我反思立场,女权主义呈现给我们的只是被锁在变相剥削下的一幅苍白面具。


非常优秀!深感震憾!!


因为同一书系的《战时日记》也因为这本书的名字,在生日那天买给自己的礼物之一。作为女人,倾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女人发出的不同声音是非常必要的。


没有小说好看


  被遗忘的声音
  
   一本女权主义者写的书暗示着什么?她的两性观念?她的私人空间?还是她异于常人的独特身份?假如你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为了寻找一杯心理调和汁而翻开此书,你一定会大大失望。作者亨利•理查森回避了任何宣言式的表白,她只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片段摘选向我们展示了本世纪女权运动诞生之际的一些背景和细节,这些珍贵的记录在女性问题上表达出来的尖锐思考远远甚过了它在文献上的价值。
   “为什么从雇主那里拿钱比从你爸爸这里拿钱更加尊严?”书中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挑战发出这样的抱怨。他无意中触及到了那个时代向往独立的女人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当她们为逃离家庭的禁锢欢呼雀跃时,却发现不得不面对同样的、甚至更大的不平等。距玛丽•沃克斯通发表《女权宣言》一个世纪之后,女人的声音仍然显得如此不和适宜,大多数底层妇女在城市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运动的喧嚣声中默默无闻地挣扎,她们承担着“与男人同等繁重的工作量,却得不到一半的工资和待遇。”因此,当这个被遗忘了的群体在本世纪初突然发出自己的呐喊时,人们的震惊可想而知。尽管卢梭宣扬的“天赋人权”成为某些人乌托邦理想的直接来源,人权却从来不会自动降落到我们的头上,一部十九世纪城市斗争史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例证。而相对于起步稍晚的女权运动来说,为女人争取权利意味着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剥削与歧视对这些叛逆女性的生存处境构成了双重的压迫。为了贫穷而骄傲的自由,她们疲于反抗。
   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曾经是那个时代新女性们的梦想,这本书使我们重新去理解它的意义。而当今天的女权主义者发现自己毫不费力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时,她们的声音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社会转型带给女性的压力不是减轻而是加重。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下所谓的“女性解放”不过是作秀艺术和精神鸦片共同打造出来的“一片天空”。如果丧失了谨慎的自我反思立场,女权主义呈现给我们的只是被锁在变相剥削下的一幅苍白面具。
  
  刊《东方早报》2004-2-25 14C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