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京剧二十讲

骆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3-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骆正  

页数:

32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中,作者除了对京剧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外,还充分调动自己在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京剧界的名家名剧进行了深入、系统、独到的分析和探讨。特别是对于传统名剧的赏析,作者观点鲜明,语言通俗风趣,读之畅快淋漓,如饮醇酒。

作者简介

骆正,1935年生于山东烟台,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现为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主讲生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情绪控制学、文艺心理学,兼讲“戏曲欣赏”。

书籍目录

第一讲 戏曲的历程第二讲 京剧概论第三讲 京剧的剧目与流派第四讲 京剧的特性与代表戏第五讲 京剧与审美心理学第六讲 戏曲大师的审美观第七讲 关汉卿研究第八讲 梅派及梅兰芳研究第九讲 程派及程砚秋研究第十讲 麒派及周信芳研究第十一讲 荀派及荀慧生研究第十二讲 《群英会》赏析第十三讲 《贵妃醉酒》赏析第十四讲 《打鱼杀家》赏析第十五讲 《失·空·斩》赏析第十六讲 《玉堂春》赏析第十七讲 《四郎探母》赏析第十八讲 《四进士》赏析第十九讲 《赤桑镇》赏析第二十讲 《盘丝洞》赏析附录 他在北大传播京剧

章节摘录

  《太真外传》里的舞蹈“翠盘舞”与“霓裳舞”以及《西施》中的“羽舞”、《黛玉葬花》中的“花镰舞”也都是梅兰芳创演的“舞工戏”。梅兰芳演的电影《游园惊梦》,其中众花神有规模很大的专门的舞蹈场面。  新编京剧《盘丝洞》中还出现了西域地区少数民族的舞蹈和现代交谊舞——“华尔兹”的片断,也可算是丰富舞蹈戏的一种尝试。《击鼓骂曹》一剧中,有一大段是祢衡敲击大堂鼓,用以“辱骂”曹操的表演,也算是一种特殊的音乐功夫戏片断吧。  京剧中大量的戏还是以综合性的表演为主,即在剧中唱念做打都有,或者至少唱、做的比重都很大,因而不能说是某种“工”的戏。例如《贵妃醉酒》里,不仅歌舞并重,而且是“歌舞合一”的。就不能说这是一出唱工戏,或是做工戏。因此,上文中所述的偏重某“工”表演的戏,只是众多京剧戏中的一部分,当然也是很具特色的一部分。  按行当分类  戏剧是由许多人物来演的。京剧把众多人物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这就是京剧的“行当”。有不少的戏,侧重某个“行当”的表演,就叫该“行当”戏。  1.生行戏  (1)老生戏:以唱为主。如《捉放曹》,主要演的角色是老生陈宫。他本是中牟县令,因反对董卓专权,在捉住想刺杀董卓未遂而逃走的曹操后,又放了他,并弃职与曹操一同逃走。中途曹操因疑心误杀了款待他们的吕伯奢(曹父好友)全家,引起了陈宫的后悔与满腹思绪。他主要唱段有两段,先是“行路”中唱[西皮慢板]:“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后接唱﹝二六﹞,“休道我言语多必有奸诈……”最后以[摇板]结尾。这个唱段表现陈宫见曹操滥杀无辜,不听劝阻,最后曹操竟道出:“俺曹操一生一世宁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来负我”,陈宫感到十分惊心和痛心。在“宿店”中,当曹操入睡之后,他又唱了一大段,先是﹝二黄慢板﹞:“一轮明月照窗下……”转﹝二黄原板﹞,“听谯楼打罢了二更鼓下……”最后是﹝二黄散板﹞,“执宝剑将赋的头割下,险些儿把事又做差”。结果他没有杀曹操,只是留诗一首:“鼓打四更月正胧,心猿意马归旧踪,错杀吕家人数口,方知曹操是奸雄。”最后弃曹而去。主要表现他不该弃官随曹操出走的后悔心情。此戏经谭鑫培、余叔岩等名家演出后,成为名剧,以上两个唱段也被广为传唱。《搜孤救孤》,演程婴及公孙杵臼共同救赵氏的孤儿的故事。后经过整理,剧名叫《赵氏孤儿》。主要唱段是程婴求妻舍去自己的儿子以救赵氏的孤儿。戏中有程婴“娘子不必太烈性”的大段唱段。再如《文昭关》中主角伍员是老生。此戏说的是伍员逃离楚国,到吴国借兵以报楚平王杀父之仇,在路途中于昭关受阻,一夜之间须发都变白了。戏中有一大段“叹五更”的唱段“一轮明月照窗前”,采用的板式是﹝二黄慢板﹞或﹝原板﹞,听起来非常过瘾。在老生戏中还包括“文武老生”戏,如《定军山》,演老将黄忠用“拖刀计”斩了曹军大将夏侯渊的故事。主要唱段是﹝西皮流水﹞,“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


编辑推荐

《中国京剧二十讲》的信息量很大,使读者对于京剧流派以及京剧剧目等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京剧内容的阐述,虽然作者主观色彩很浓,但是言之有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京剧二十讲 PDF格式下载



几乎从来不看京剧的,就象书中说的“有人感觉京剧的节奏太慢了”。无意中看到这本书,出于一贯的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在当当买了下来,希望可以知道什么是京剧、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京剧。书到手后,带到公司每天中午午休时间阅读,两周时间读完了。自己买书之前的“希望”还真是达成了。书中最前面的二三十页,就象我们上学时学的课本一样,讲了京剧的的产生过程及与话剧、昆曲的对比,有太多的程式性,我也就不是很感兴趣。好在它们并不长。从第三讲开始,逐步增加了作者的个人看法,使我对京剧的流派、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何以能够成为一个流派有了基本了解,也对几出较出名的剧目也有了一个了解。整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作者个人在字里行间所表达出的自己的见解。也许正是有了这些属于个人的见解,才使这本书不同于教科书,也才使我不觉得买它不值。作者学的是生物、职业是心理学,在这本书中个人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充分发挥了自己在京剧之外的学识。在许多地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了京剧为何如此、还可以如何、应当如何欣赏。恰自己也是一个对心理学、美学等学问也同样有些兴趣,读这本书竟可以看到许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是出乎意料。但反过来,如果在心理学、美学上一点基础知识也没有的话,可能读起来会相对少了一些与作者的共鸣。书中对《窦娥冤》刑场一出的评论、赏析;对《单刀会》过江唱词的点评对我来说是印象最深刻的。花十多个小时读一本书,从中“一方面,获得读的乐趣;另一方面从中学到一两点知识”就是不枉时间的花费。况自己从中学到的及引起思考与共鸣的还不只是“一两点”而已。自己将这本书纳入可以一读的好书之一。


洛正写的昆曲二十讲很赞,所以买来讲京剧的也看看。


很好的介绍了京剧的诸多知识是入门的好书增长了知识


京剧里面很多值得琢磨的东西。


说是看京剧的入门读物,看看再说。


京剧的入门必备


了解中国文化的入门书,闲暇不妨一读。


好书好书,关注了半年多终于买到了,不过中间有道裂缝~


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可以大概领略一二


梁实秋先生在《听戏》一文中谈到——只要能听到一两段韵味十足的歌唱,便觉得那抑扬顿挫使人如醉如痴,使全身血液的流行都为之舒畅匀称!作为北大著名教授潜心之作的《中国京剧二十讲》,并非想象中的介绍京剧艺术从产生到发展与创新的专著,而是作者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京剧艺术的欣赏,其中有9讲是针对具体剧目的介绍,应该说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不可不看!书籍印刷精美,文字清晰,值得阅藏!


算是启蒙读物吧,对于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流派很有帮助。推荐


喜欢京剧的应该读一读,收获不少。


作者是学心理学的,因此其解说角度还算新颖。但显然由于缺乏必要的文献学学术训练,行文中有不少文史方面的硬伤,最受不了的是居然把《三国演义》一类的书籍当确凿的史料用。......


书很好,设计精美,内容也很好但出版社能不能对我们买正版书的读者负责人一点,装订质量实在太差,书到手以后,只要一翻开,书脊就要两半拉唉______不赶翻呀


如果作为一点了解,可以看看。但是如果……啊,别的不说,如果常常看漫画动画,搞不好你会觉得“这些道理我早就知道了”……。


觉得写得一般,有点流于形式,可能和课堂实用有关


不错,从美学角度介绍京剧


  京剧初始爱好者,可以读。读完可以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和老戏迷白话(音“活”)。因为老戏迷,人家是从小泡戏院听大的,要不就是抱着话匣子听大的,各路唱腔,各个流派人家是内行,可是没法理解审美心理学。于是初始爱好者占了上风。可是真扔到园子里,剧场中,这帮棒槌叫好都不会,老是叫好叫的砸了脚后跟。


  作者是学心理学的,因此其解说角度还算新颖。但显然由于缺乏必要的文献学学术训练,行文中有不少文史方面的硬伤,最受不了的是居然把《三国演义》一类的书籍当确凿的史料用。


  从故事入手,是很好的启蒙方式,尤其很多京剧故事,是颇值得玩味的。
  但也仅止于入门而已,据说这书的基础是大学公选课的讲义,就是这个程度。


理解~


好吧……
有没有教材的?我想找一本配CD或者VCD兼有唱词的书,请问lz有推荐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