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三人同舟

[英] K. 季洛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英] K. 季洛姆  

页数:

201  

字数:

112000  

译者:

严锋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英国幽默小说的经典之作,自十九世纪末问世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却能始终受到人们的喜爱。本书主要叙述了三个伦敦的年轻人带了一条小狗,驾着一只小船,沿着泰晤士河到处漫游的故事。三位年轻人天性淳朴,热情开朗,又自以为是,不通世故人情,所以到处都能找到乐趣,也到处出尽洋相。这本书风格清新健康,语言诙谐,笔调轻松自如,略带夸张,充分体现了英国人的幽默风格。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三人成病第二章 策划远行第三章 行装初定第四章 日常用品第五章 天气?测第六章 迷宫受难第七章 小姐乘船第八章 难觅知音第九章 拉纤奇闻第十章 河夜冥想第十一章 子夜遇险第十二章 投宿无门第十三章 神秘失踪第十四章 绝代佳肴第十五章 驾船绝技第十六章 钓鱼有术第十七章 摄影风波第十八章 远行归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三人同舟 PDF格式下载



  与很多人一样,乱翻牛津书虫系列时对三怪客印象颇深,见图书馆有全本就拿来读了。依然不算厚的一本小书,妙趣不减而多了些文气,每一章的题目都是四字连缀,工整意赅。译者的名字很让人有谷歌一下的愿望,于是知道了先生真名许景渊,这名字比许渊冲还讨我喜欢些,有种静穆的大气在里面。虽不如后者有名,翻译的功力却也深厚(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266374/discussion/49208605)。其人在文革的批斗中,遭昼夜逼供神经紧张而双耳失聪(一说被打所致),人又老又聋,故名劳陇。谁知此名其中味?辛酸也好,自嘲也罢,一片赤子之心倒是可见一斑:“73岁时再次提出入党申请,直至1996年获得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45来的最大心愿。”(百度百科)
  无怪乎正文前译者的话里写道:社会主义社会好,但思想意识再先进的人也应该从资本主义读物的滑稽可笑的故事里找出自己的影子以深刻反思,云云。先是引列宁的话,又是死亡又是腐烂又是毒害的,然后小心翼翼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风靡全球的小说(搬出世界人民作后盾)对今天的中国读者“也可能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吧”,口气之谦卑,好像生怕一不留神就会因对它的赞誉而引来祸事似的(此书出版于1988年)。然而字里行间依然难掩先生对它的喜爱。
  
  谁能不喜爱呢?“机智是短暂的,而幽默却是永恒的”,况乎杰罗姆的幽默风格“兼有狄更斯与马克•吐温两家之长”。老杰留了很多话在纸里头没说出口,一本正经而全然不需再多一句说破。这书两度被改编成电影,1956和1975距现在都有些年头,却不是很有找来看的愿望。纸面上的幽默有时落实到画面上并不那么好笑。英式幽默也在发展,从IT狂人到Sherlock,无论它们是不是以搞笑为目的,但它们的确更适合呈现在屏幕上让人乐一乐。相形之下小船上的故事的确已经过时,但过时的只是题材,核心还不是一样。
  
  如果说这本薄薄的小书只是用来在上厕所的无聊时光中增加些笑声,那它确实是物超所值。因为那些思考,只是披着幽默的外壳罢了。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如此:人们有的东西大多是他不需要的,而需要的东西却偏偏没有。”“结婚的人有了妻子,却似乎并不需要她;而单身汉却整天叫嚷得不到一个妻子。”前一句的道理很透出点智慧,而后一句的例子倒给人一种王尔德风格的感觉。《三怪客》发表于《道连格雷的画像》前一年,导致我一度怀疑爱尔兰奇才借鉴了老杰的智慧,因为这话太过似曾相识——奈何回翻老王的作品没能找到完全对上的段子——其实这称不上智慧,只是一些关乎生活的小聪明。包括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21534758/,一丝说笑夹着一分思考。而下面这句就有点像诗了:
  “唉!这就是人生;我们就像地上的野草,割了下来还要放到炉子里去焙炙。”
  严肃的不只是句子,有些成段的描写亦是一本正经的。第六章《古城胜迹——迷宫遭难》中,“我”遐想了一番身居宫殿的诗意,又以其阴森凄冷否定了这个想法的美妙,并用天然人性充当理由: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21528836/
  多么优美的文段。而后第七章《水闸风光——小姐遭殃》里“我”在墓地有一番感怀,祛除邪念,宽恕祈祷,若作者铺陈这番严肃崇高只是为了后文的调笑,也不是不可理解,英式幽默往往都如此。但撇开后文,其本身之“仁慈而崇高的思念”也是很动人的。
  第十章《船上夜宿——深宵冥思》的结尾,更是用了几页的篇幅描述“我们”——大地的儿女们对于自然、梦境的敬畏,美感与深度并存: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21528911/
  第十一章《半夜险遇——怀古幽情》回忆1215年革命,我觉得那只是怀古,只有约翰王失掉了勇气那里感觉有一丝冷笑话气息在里面,不知道是否错觉。第十三章《小狗闯祸——游伴失踪》开头就对马罗的景色做了一番描绘,害我好奇心发作特意去搜了一番,一无所获。如果说这些描写是在普及英国文化,前者做历史回顾还可以理解,后一段的地理介绍的对象根本不是什么知名的去处,何必呢?结合第十八章《牛津船赛——精彩摄影》写的沃林福特(只知道是阿加莎的辞世地)、多彻斯特(网上的信息全指向美国的同名地)以及林林总总的村庄教堂,仿佛每过一处就停下来做一番介绍,似有《骑鹅旅行记》那样带读者览遍英格兰诸地的愿望,但又仅仅是一只小舟三怪客,沿着一条河,如何得以全面?拉格洛夫的童话是为学校地理教育读物所作,倘若杰罗姆有同样的心思,却显然力有不逮;若无此心思,则这诸番描摹又稍显多余,反而打乱了原本的幽默的节奏,不知用意究竟何在。
  
  可倘若当成旅游手册看,也不是没有收获。《迷宫遭难》一章,找不着北确实好笑,又让读者心生向往。谷歌之,发现汉普顿的那个迷宫竟然是世界八大迷宫之一,顿时它进入了我的travel list。
  
  书里那条狗,名唤Montmorency,这个词比较生僻,好像是法语过来的,只在wiki上发现两个姓蒙莫朗西的家伙,最后都晋升成法国元帅。所以牛津书虫翻译的是“元帅”,而劳陇先生用的是音译“忙得没人睬”,窃以为这样更好玩,就是有点拗口。
  
  最后特别想点出来的是第十八章里写到的“在今天人口过剩的十九世纪”,想不到两个世纪前的人就有如此觉悟,虽然作者不明真相,但看上去真像是对当代人的某种揶揄。


    这部书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幽默”。
    英国人通常是比较呆板的,但此书完全颠覆了这种形象,书中的许多片段不仅让人发笑,其实也可以让人深思,非常适合在读完严格作品或者非常辛苦之后花一两个小时阅读它。至少如何让人忍俊不禁。那就只有自己去读了。


   这书吧,看着看着有种特熟悉的感觉,渐渐缓过神来,原来不少笑料桥段曾在《新概念英语》出现,想必是新概念的鼻祖啊。向来觉得英国人
  写的书还是比较幽默的(现代),故事性比较强,当然,我书读得比较少。例如《小人物日记》,《匹克威克外传》,读起来都有种温馨的感觉。


  大约20年前,在我读过的第一所小学的大门口(我读过2所小学),我妈给我买了这本书(当然不是这版了,也没有啥对照)。开始我很不感兴趣,于是我妈就拿来自己看,看着看着就开始给我念,念着念着就被我抢过去了~~ 永远也不会忘了我们俩大笑着抢这本书的样子。
  顺便说一句,我一共看过7遍。
  
  


   ecnu图书馆里好东西不少。
    周五的下午,没有课,下楼左拐走进老馆,一楼右手边是社科书库,左手边文学书库。
    
    大一的某一天在一堆旧书里面抽出这本封面黄黄的焉不啦叽的不知道是谁写的书,稍微翻了几页,啊哟,那个搞笑的境界真是高。
    
    三个懒散男人加一条小贱狗,开船咯。
    
    J.K.Jerome以毫不在乎的语气写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正是那种英国式的幽默。一本正经的面目说出来的笑话能笑得人胃疼。
    
    商务印书馆的这本书其实是英汉对照本,原文不用说,翻译能得7至8分。中华书局去年出版了Jerome的THE IDLE THOUGHTS OF AN IDLE FELLOW,可惜翻译一般,总觉得差了一点味道。
  


  这是一本为数不多的我会重复看的书,并且每次看都会令人开怀大笑。
  
  该书写于1889年8月,距今一百多年了。主题是三个绅士和一条恶狗在泰晤士河度假的经历。其中穿插了不少有趣的小故事。这样的行文方式在近代很少见了,因为会显得很罗嗦,现代人都更喜欢直接了当的文字。
  
  同时还发现100年前伦敦人的城市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也相差无几。
  
  一直没找到中文的电子版,大约8、9年前曾经输过一部分,但后因电脑问题遗失,现在再想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开头一段:
  
   我们觉得不大舒服,因此心情很不安。哈里斯说他有时觉得一阵子头晕眼黑,几乎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乔治说他也有同感,晕头晕脑,迷迷糊糊,几乎是家常便饭。我呢,我是肝有毛病。因为我最近看到一个专利舒肝丸广告,上面详细列举肝脏病的各种症状。对照这些症状,便可以看出自己是否害了肝病。这个广告上所说的症状,我条条都有。
  
   说起来非常奇怪,我没一次看过一个专利医药广告而不得出结论:我患了这个病,不仅患了,而且病症很严重。广告上所说的症状总是和我的感觉完全一致。
  
   我记得有一天,我感到身上有点不舒服,因此到大英博物馆去找书查一查这个病(我想可能是枯草热)的疗法。我从书架上把书取下来,查看了我所要查看的东西;然后心不在焉地顺手往后翻了翻,随便浏览一下其他一些疾病。我忘记我首先看到的是什么病了,只记得是一种可怕的致命恶疾。没等我把书上所列举的先期症状看完,我就确信我害了这种病了。
  
   我坐在那里不觉毛骨悚然。在失望的百无聊赖钟,我又往后翻,翻到伤寒,读了读症状,发现我害上这个病了!已经害了几个月了,而我还一点也不知道呢!于是,我想,我是不是还害有其他别的病?翻到圣维沓斯舞蹈病,和我所预料的一样,我也害有这种病。这时我对我的病产生了兴趣,决定要弄个水落石出。于是我按照字母顺序,从头看起。我首先看到的是疟疾。我正害着这个病,高烧期是隔周一次。布赖特氏肾炎,我发现,我也有。使我感到安慰的是,还并不很严重。单单这个病,我还可以活很多年。霍乱我不仅有,而且带有严重的并发症。白喉似乎我一生下来就有。我认真地把二十六个字母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唯一可以说我没有的病使膝盖骨囊炎。
  
   一开始,我心里很难过,这仿佛有点瞧不起人,为什么不让我害膝盖骨囊炎呢?为什么作出这个令人不愉快的保留呢?可是过了一会儿,一种宽恕的心情占了上风。当我想到病理学上一切有名气的病我都害上了的时候,我变得不那么自私,因此决定不再争取害膝盖骨囊炎了。正在凶恶时期的痛风病似乎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侵入了我的经络。发酵病显然从童年时期我就害上了。发酵病以后,字典上没有病的名字了,因此我推想我也不会再有别的什么病症了。
  
   我坐在那里沉思,心想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我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病例。对于一个医学班,我是一个难得的标本。有了我,学生们就不必到医院去实习了。我自己就是一个医院。只须围着我见习见习,便可以拿到他们的毕业文凭了。
  
   我很想知道我还能活多久,因此我决定作一次自我检查。我首先摸摸我的脉搏。开始一点也摸不着,后来它忽然跳起来了。我掏出表来数一数,一分钟跳一百四十七次。我想摸一摸我的心脏,摸不着,它停止跳动了。过后我推想,我的心脏当时一定还在胸腔里,并且还在跳动,只是我说不出个所以然。我把我的胸部全部拍一拍,接着从腰部拍到头上,拍拍两肋,又从脊椎骨往上拍。什么也没摸到,什么也没听到。我想看看我的舌头,尽力把它往外伸,同时闭起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往下看,只能看见舌头尖。这样观察的结果使我比以前更加相信我害了猩红热了。
  
   我进入阅览室的时候,是一个愉快而健壮的小伙子;我走出阅览室的时候,成了一个虚弱而衰老的病夫了。
  
   我去找我的医生。他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每当我认为我有病去找他的时候,他总是先摸摸我的脉搏,再看看我的舌头,然后便和我说起天气来了。所有这一切,分文不要。这次我去找他,是想也要替他办一件好事。我认为一个医生终日梦寐以求的是治病。现在他给我一个人治的病比他给一千七百个只有一两种疾病的人治的病还要更多,岂不是对他办了一件大大的好事?我一直走到他的诊所,找到了他。他问道:
   “喂,怎么了?病了?”
   我说:
   “亲爱的老朋友,我不愿告诉你我害了什么病,过多的占用你的时间。人生有限,恐怕等不到我把我的病说完,你就已经命归西天了。我现在只说说我没害什么病--我唯一没害的病是膝盖骨囊炎。为什么我没害这个病,我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但是我没害这个病却是事实。除此以外,别的病我都有。”
  
   接着我告诉他我是怎样发现我害了这些病的。
   他叫我把衣服解开,从上而下看了一遍,接着抓住我的手腕,冷不防照我的胸上猛然一击--我认为这是一种可鄙的行为--然后他侧着头在我身上抵一抵,便坐下开了一个药方,叠起来,递给我。
  
   我接过药方没有打开看,便到一家最近的药房,把药方递上,药剂师看了看,把药方退还给我。
   我说:
   “你不是药剂师?”
   他说:
   ”我是药剂师,如果我开的是个合作商店兼家庭旅馆,我就可以满足你的要求了。可惜我开的是个药店,实在帮不上你的忙。“
  
   我看看药方,上面写道:
   一磅牛排,
   一品脱啤酒‘
   每六小时一次。
   每天早上散步十英里,
   每晚十一点准时睡觉,
   不要把你不懂的东西硬往脑袋里塞。”
  
   我遵照医生的指示办事,果然药到病除,不仅当时我没有死掉,而且现在还在活着。
  
   从我这次病回溯到我见到专利舒肝丸广告的时候,我一直有这种症状,主要表现是“什么事也不想干。”
  
   我在这个问题上,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从我当婴儿时起,我就受到这个病的折磨;童年时代,它更是没有离开过我。人们不知道这是肝病在作怪,因为当时的医疗科学远没有现在这样进步,因此人们总是把这种现象说成是懒惰。
   “唉,你这个不争气的小鬼!你就不能鼓鼓劲,做一点事儿,自己养活自己吗?”当然这是由于他们不知道我有病。
  
   他们不给我吃药,他们用棍子打我的头。说起来似乎也很奇怪,这个办法往往能够,暂时能够,治好我的病。当时在我头上打一棍,比现在叫我吃一盒药还更有效;一棍子下来,我立刻便规规矩矩去做叫我做的事情了。
  
   你知道,常常是这样,过去那些简单的老办法有时比药店里所有的仙丹神药还更加灵验。


  看了杰罗姆的这部幽默名作(原文电子版)。这位杰罗姆真是贫嘴,整个一话痨,段子一个接一个。感觉并不像英国的传统幽默,即那种绵里藏针式的,《三人同舟》里则噱头太多。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这样的作者、这样的文风,也不愿意去译。但是读的时候还是非常愉快,就像看一人说单口相声,稍嫌过火,一笑可也。广西师大出的严锋译本未读不知道如何,想来翻译时难度不小。
  
  


孔夫子网上九品的卖150 ~~~~(>_<)~~~~


呵呵,我有同感啊,我看的就是这一版,不过是高中的时候看的了,当时学习紧张,不过还是看了好多遍.


多么好看的一本书啊。
我开始还以为每本书虫都是这个调调的,就看了好几本其他的……哎,当年还真是不懂事啊。


初中晚自习上英语的时候会拿出来看,还要忍住不能笑~


我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我给你们跪了!小学就看了ORZ!!!


老馆~~~~~~~~~~~~~哦~~ecnu的老馆~~~~~~
thu也有老馆~~像哈立波特里面的建筑,但是,好怀念八舍旁边的老馆啊~~~~~~~~~~~~~~那个破,那个暗,嘿嘿。


ecnu的老馆。。。
唉,那天在闵行想找这本书,明明显示在架上,偏偏就是没有。
想看原版哪~~~


啊,商务印书馆的这个版本是中英文对照的,所以可以满足你看原版的要求~~~


 "三个懒散男人加一条小贱狗,开船咯。 "
lz 写得好可爱啊:)


“三个懒散男人加一条小贱狗,开船咯。 ”
呵呵,很贴切~


不知道LUKE说的英国式幽默有没有标准定义,我理解的就是这样。
大学二年级开始接触医学知识。学到外科时,我发现自己乳房上有个小结节在分泌血水。书上说,乳腺血性分泌是恶性肿瘤的表现。可以想像我是怎样的恐慌,怎么样在家酝酿遗书,怎么样阴绰绰跑到中山医院去看门诊,怎么样被个进修医生摸了胸……结果,那是一个长错地方的青春痘,人家医生浅笑着说医科学生二年级综合症,然后把我打发出门了。
我才知道乳头分泌血水才是癌的可能。乳房上一个青春痘分泌的东西,算个屁呀。
下次书借给我看?


可以,不过绝对不能丢不能不还,是87年的版,只印了3000册.我也是通过赖皮手段才得来的.实在是很喜欢嘛


哈哈 我正好从旧书店淘到了一本
帮着扫描上去
请我客阿


啊!我原来也扫过的,扫了后再打字的,因为当时书是借来的。可惜打了一大半后来都丢了。555555
唯一的好处是练会了盲打
非想TX,大家开心就好,请客小意思


对了,非想,你把封面扫了传上来吧,我现在不方便扫描。谢谢


笑死了。
这些症状偶也统统都有。


iN年前从图书馆借来看过,写得比较幽默的一本书,内容有点记不情了,只记得开罐头那段很有趣和小狗‘忙的没人睬’了。


以前的版本叫三怪客泛舟记,应该有再版了吧。


懒人闲想录,买来看看
三怪客泛舟记是另一个人译的,人名忘了,只记得此人狂用排比句


哈,最近我也看了本<<小人物日记>>
英式幽默果然一眼就辨认得出来,加一点细节,加一点自我掩饰,再加一点透露秘密的小把戏,其乐无穷~


<<小人物日记>> 听说过了,还没看过


这个版本我找了很久,没有找到!:(


不好意思阿
下乡调研去了
才回来
怎么把图片贴上来阿


看了一下,好象我才能贴.方便的话发给我吧paintmay@gmail.com


好 今天就发给你


在图书馆借到了,很旧,但很好看。前言说此书在1956年改编成了电影,可是找不到此片,谁知道啊?


这么老的帖子也翻出来啊!呵呵
片子没看过啊


只看了懒人懒思录,三人同舟还有新版本么?


有好多版本


是不是评过“夏洛的网”,在万象,名字叫“一本好书”的那个人?


我老早以前读过,好像还有续集,三人同啥来着忘了。
刚开始觉得还8错,看多了就觉得太贫了点,不过看看还是可以的。


还有《three men on the bummel》(三人同行?),广西师大也出了汉译本,我还是看看网上免费的原版好了。


留学期间我翻译了这本小说,有兴趣的朋友指教一下。QQ 960061257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