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

郑培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郑培凯  

页数:

27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文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意在正本清源,搞清什么是“文化遗产”,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要保护,为什么要发展,怎么保护,怎么发展,当前政策在执行上出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纠正与改善。  首先,辑录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基本文献,并对文献宗旨做了深入探讨。  其次,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杰作”的昆曲与古琴为例,组织了实际参与传承的艺人,对现状做了内部评估与反省。  第三部分,是研究者对现状的观察与省思,特别是纳入宏观文化传统的观照。  最后部分是附录,胪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及2003年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衔项目介绍、2005年公布项目中的蒙古长调及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介绍,以及中国在2006年公布的5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作者简介

郑培凯,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及教授(1998年创办至今),大学文康委员会主席。历获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1969),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学硕士(1972),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1980)。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佩斯大学及台湾大学、新竹清华等校。尤着重研究中国文化意识史。曾负责由大学教育(研究)资助委员会(香港)拨款项目:“中国何处寻:香港大学教育中的中国文化课程(1926年迄今)”;校内资助的研究项目:“物质文明的展现:香港西北区出土陶瓷的文化意义”、“明末清初浙江画家对日本艺坛的影响”、“文化认同与情感因素:对香港普通话学生的调查研究”。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浙江昆剧团学术顾问,南京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教育学会”筹委会委员,浙江遂昌汤显祖纪念馆成立“中国汤显祖研究会”发起人之一,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学艺术组顾问,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荣誉顾问,岭南大学“通识教育咨询委员会”主席。

书籍目录

导论: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文献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传非实物人文遗产杰作”国际荣衔公告 见于两份文件、三种语言的文化遗产保护 谁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加大昆曲抢救和保护力度的几点建议现状 古琴座谈:广陵不散 昆曲的今日与明天:六大昆曲院团负责人访谈 昆曲对话电视 《牡丹亭》还魂记讨论 理论篇 “口传非实物文化遗产” 审美教育与文化承传 中国文化与人类文化遗产 论昆曲艺术的原生环境与文化特征 实践篇 昆曲在21世纪的文化定位 评政协《关于加大昆曲抢救和保护力度的几点建议》 昆曲五年计划的第一年 海隅清韵:愔愔室琴缘 子期不死,云何弦绝? 无为无不为:试论政府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发挥的作用 他山之玉:简介四篇分析文章附录 乌日听道:内蒙古的传统民歌长调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伊拉克木卡姆艺术 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资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 PDF格式下载



郑培凯教授的治学严谨早有耳闻,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古琴、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尤其是详细调查的采访记录,绝对是宝贵的资料,值得收藏!


尽管学术意味比较浓厚,前面的文件摘抄和翻译有点累赘但不失为一本好书有闪亮的思想的火花一口气读下来,非常过瘾!当然,前提是对昆曲和古琴均有浓郁爱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