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随风而行

[伊朗]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伊朗]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  

页数:

271  

译者:

李宏宇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随风而行》以诗歌的形式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对充满微妙差别的世界的专注凝视和细致观察;将古今最优秀波斯诗人最恒久的抱负,嫁接到当代的焦虑,把我们引向一种崭新的思维、文字和言语活动方式。

作者简介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Abbas Kiarostami),1940年6月22日生于伊朗首都德黑兰,自小就表现出对艺术的强烈兴趣。毕业于市立美术学院。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走美术道路,为了生活,便暂且为交警局设计交通海报,同时给儿童读物画插图,后来开始拍摄广告和短片。对各种工作的尝试为他日后从影积淀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1969年是伊朗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一年——伊朗新浪潮(Iranian New Wave)诞生了,青少年发展研究院聘请阿巴斯组建电影学系,此后的二十三年间(至1992年),他一直在此拍片。电影系成为了制作伊朗新电影的温床,而对阿巴斯本人来说,这同样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正是从六九年开始,作为一名导演、剧作家、制作人以及剪辑师,他如一颗新星在伊朗电影工业浪潮中冉冉升起。1970年,阿巴斯完成了他的首部抒情短片《面包与小巷》,从中我们已可洞见他日后集大成作品的艺术风格:纪录片式的框架,即兴式的表演,真实生活的节奏,和现实主义的主题。而这一切都被他舒缓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积累了几年拍短片的经验,1974年阿巴斯推出了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旅行者》(当然也只有74分钟),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叛逆的乡村问题少年,他执意要到首都德黑兰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八十年代,他相继拍摄了一些反映伊朗学龄儿童面临的问题的纪录片,如《一年级新生》(1985),《家庭作业》(1989)等等。


编辑推荐

  阿巴斯同时是一位摄影作者,在《随风而行》的卷首和卷末,我们选取了二十多张他的摄影作品,呈现他“想以某种方式让那些热情或者痛苦的时刻变成永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随风而行 PDF格式下载



  前年一个励志要当导演的朋友送的一本书~
  
  书的封套非常简约,编辑的也很简洁~
  有心情,有时间,我总是从书架抽出来读读~
  然后默然...发发呆~
  
  呵呵~
  
  我一直都有个愿望~
  希望每晚都能给爱的人,朗诵一首诗歌,或者是经典的美文~
  
  然后,俩人一起默然...发呆~
  
  再相互望上一眼,会心一笑……


  画面基调黑白,强调重复刻画白色。
  相同的敏感,悲观色彩浓,心思细密,对世上的隐秘抱强烈的好奇,期待,羡慕,我的语言太过贫瘠,总无法准确表达自己心头的闪念。
  “春日和暖
  蝴蝶无聊
  绕自个儿转圈”
  蝴蝶是自己,绕自己转圈,世界那么大,孤独愈显深刻。
  对独个体的特别关注,孤独已深入骨里,关注弱者,微小事物。孤芳自赏,孤独敏感的心总会为自己编织浪漫的场景,只有自己明白的景象。
  生活的微小细节尽成诗句,寥寥数笔,尽显作者对生活的感恩和体贴。
  又一次看见了孤独,渴望温暖,渴望关注,在关注别人的时候其实是希望有个人也同样关注自己。在幻想的同时总免不了已记忆深刻的现实情景,打破美好的幻境。
  “我来了 一个人
  我喝呀 一个人
  我笑呀 一个人
  我哭呢 一个人
  我去也 一个人”
  就在不经意间,书已结束,而我仍需前行,随风前行。
  


  看过一集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里面有讲这本书,说这是一本好书,但是这是一本波斯文和中文的对照本,翻译者的原文,却是来自于英文版。不过我看完之后只有两个感觉:第一,这是伊朗版的梨花体;第二:骗钱的,因为看起来厚厚的一本书,字少得可怜。


夏的头一天
我随着风来
秋的最末一日
风将带着我去


我愿意讲述空空荡荡


唉,梨花体究竟是啥,看来老兄不懂,别用梨花体糟践阿巴斯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