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外舞蹈鉴赏语言

黄小明 黄小明、 杨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9出版)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黄小明、 杨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9出版)  

作者:

黄小明  

页数:

22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本有关舞蹈的教程。舞蹈堪称“艺术之母”,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史、文明史、艺术史上都留下了舞蹈的痕迹。在人类还不能“喊、叫、说、写”的时候,就有了动作。舞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舞蹈与人类的生命、繁衍息息相关;舞蹈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舞蹈就在我们身边,舞蹈就是我们自己。希茨·约翰斯通说:“舞蹈是时、空、力三位一体的生命经验的体现,是一个永恒的过程。”他为舞蹈作了一个最精练、最概括的诠释。

作者简介

黄小明,教授,硕士生导师。任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广西师范大学民族音乐舞蹈研究所所长,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广西学校体卫艺学会副会长,广西学校艺术分会会长。 在国家级艺术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学基金艺术类项目《广西特有民族民间舞蹈现状田野调查及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教育规划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教育教材研究》子课题等,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特有民族舞蹈原生态动作元素提炼及文化研究》、广西“人文强桂”专项研究项目《广西少数民族民间乐舞文化研究》等。创作舞蹈《扁扁·担担》等十余部作品在省级以上舞蹈比赛中获一、二等奖。杨力,1951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原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组织撰写实施《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主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学校艺术教育史》,承担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外高等美术教育比较研究》。主要译著有《西方古代美学史》(合译)、《体验音乐》等。曾在《中国音乐教育》、《美术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讲 灵动的语言——舞蹈的特征与要素一、什么是舞蹈二、舞蹈构成的三要素三、舞蹈的审美特征四、舞蹈的特殊功能第二讲 流彩的旋律——舞蹈的分类与欣赏一、舞蹈表演形式二、舞蹈种类三、舞蹈欣赏第三讲 探索的里程——中国新舞蹈代表人物一、中国新舞蹈开山鼻祖吴晓邦二、中国新舞蹈的先驱戴爱莲三、舞蹈理论家、舞蹈表演家贾作光第四讲 肉体的叛逆——中国舞蹈代表人物一、古典芭蕾之父马里于斯·彼季帕二、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三、杰出的美国舞蹈家玛莎·格莱姆四、美国现代舞大师默斯·坎宁汉第五讲 礼乐的兴衰——古代舞一、第一个高峰期:周代二、第二个高峰期:汉代三、第三个高峰期:唐代第六讲 肢体的重生——古典舞一、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过程二、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特征第七讲 散落的花瓣——民族民间舞(汉族)一、热烈欢快的东北秧歌二、优美轻盈的云南花灯三、俏丽多姿的安徽花鼓灯四、刚劲有力的鼓子秧歌五、歌舞交融的胶州秧歌第八讲 圣洁的白裙——芭蕾舞(外国)一、早期芭蕾(1500—1832)二、浪漫芭蕾(1832—1869)三、古典芭蕾(1869—1898)四、现代芭蕾(1909—1977)五、当代芭蕾(1977—)第九讲 天鹅的梦想——芭蕾舞(中国)一、中国芭蕾舞二、芭蕾舞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特征第十讲 疯狂的秩序——现代舞(外国)一、美国部分二、德国部分第十一讲 心灵的萌动——现代舞(中国)一、中国现代舞的发展过程二、现代舞的艺术特点、风格特征第十二讲 独特的声音——当代舞一、中国当代舞的产生二、中国当代舞的艺术特征第十三讲 泥土的色调——西部少数民族舞蹈(一)一、藏族舞蹈二、蒙古族舞蹈三、维吾尔族舞蹈四、傣族舞蹈五、彝族舞蹈第十四讲 泥土的色调——西部少数民族舞蹈(二)一、壮族舞蹈二、瑶族舞蹈三、苗族舞蹈四、侗族舞蹈五、京族舞蹈第十五讲 绚丽的节奏——国际标准舞与流行舞蹈一、国际标准舞产生的背景二、国际标准舞的风格特征三、流行舞蹈附录一 中国舞蹈大事记附录二 舞蹈基础知识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讲 灵动的语言——舞蹈的特征与要素一、什么是舞蹈我们知道舞蹈是以肢体语言来表现的,但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的运动形式有很多,如健美操、艺术体操、啦啦操、劲舞、街舞、霹雳舞等。究竟什么是舞蹈?舞蹈《黄土黄》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它不仅用肢体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汉族胸腰鼓秧歌形式的舞蹈,更重要的是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质朴、勤劳、乐观的性格和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它给我们震撼,给我们启迪,给我们力量。这就是舞蹈,这就是舞蹈生命的所在。看,那苍莽、宏阔、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上,贫瘠的黄土地传来阵阵号子声,一群光膀穿着拐脚裤的汉子,绑着胸腰鼓,在铿锵有力的鼓声中,随着一声呐喊,迈着沉稳的步子向前走来。他们时而高举双臂用力敲打胸腰鼓,时而又弯腰细听,充满力量、充满欢欣。在几声强鼓后,音乐转为柔和,姑娘们以胶州秧歌中的“画八字”上场。她们走着整齐划一的步点,双手或侧旁画八字,或置于胸前,表现出女性的阴柔之美,与男舞者们的阳刚之气形成对比,抒发了对生活的无比热爱。随着鼓声节奏的加强,男演员欢腾虎跃而上,他们敲起欢腾的鼓点,整齐的动作把阳刚之气表现得酣畅淋漓。音乐突然停止,只见舞台中央,一男子居中,他扬起手臂,舞动着带红绸巾的鼓槌,双手向上跳起,然后两手交替由上而下敲击胸腰鼓,接着两个,三个,一群汉子一起敲,舞者越来越多,动作越来越大,力度越来越强,他们挥舞双臂,只看见红绸飞舞,只听见鼓声隆隆。此时,他们不断地跃起,不断地敲打胸鼓,数十次地重复这一简单动作。在这不断的重复中,观众的心被撞击至兴奋状态。这时只见一个“老人”跪伏在地,用颤抖的双手捧起一把黄土,高高抛向空中,激情的泪水随之流淌。“老人”挥洒着黄土的舞蹈造型,与那正在无休止狂舞着的群舞形成高低、动静之间的对比,造成极强的反差效果。这正是舞蹈主题的写照:有一把黄土就不会饿死人。


编辑推荐

《走进艺术:中外舞蹈鉴赏语言》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外舞蹈鉴赏语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