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写稿赚钱18技

陈清贫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清贫  

页数:

29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者从一个文学青年成长为老编辑,中间经历很多坎坷,深知初学写作者的心态和困惑。他们有热情,有决心,有需要,对许多最基本的写作模式和投稿技巧,有更强烈、更清晰、更迫切的了解愿望。但苦于缺乏写作和投稿技巧,投出的文章经常石沉大海,自信心被一点点磨灭。 为了帮助初学的朋友尽快上路,作者在忙碌的编采间隙,以近30年的撰稿经验和近20年的编稿经验,精心撰写出“陈清贫教战系列”。 本系列以《知音》《家庭》《华西都市报》《打工知音》《女友》《知音女孩》等报刊为主要分析对象,尤以本人供职的《知音》和《打工知音》为多。

作者简介

陈清贫,1967年5月21日出生于湖北孝感。知音传媒集团主任编辑,名编名记。2004年中国记者节“感动中国”征文大赛一等奖。2006年新浪中国博客大赛年度总冠军。2007年新浪德尔惠命题博文大赛全国冠军。25岁进入《知音》杂志社工作。34岁成为《知音》杂志主任编辑。17年采编生涯中,培养了大量新闻一线的作者、记者和众多自由撰稿人。其中天天天蓝(笔名)更是创造了“从不懂写作到一稿赚万元”的奇迹。而当时的天天天蓝,只在网上看完了本书的前八个“教战”。

书籍目录

代序 我为什么撰写教战系列教战一 先给自己定个位教战二 熟悉报纸和杂志教战三 基本的采访技巧教战四 寻找默契的编辑教战五 实战成功的个案教战六 特稿的布局谋篇教战七 特稿的实战点评教战八 反其道而逆行之教战九 同等题材出新意教战十 小稿的空灵艺术毅战十一 何谓画面感语言教战十二 怎样取打眼标题教战十三 写作、赚钱与心法修炼教战十四 投稿指南访谈录教战十五 关于投稿,你必须先了解的几个问题教战十六 经典样文选读教战十七 默契合作:写稿人的陈清贫印象教战十八 陈清贫作品选读附录 “洪战辉旋风”之后谢清贫致谢

章节摘录

  教战一先给自己定个位  一位圣哲曾经说过,自《荷马史诗》诞生以来,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都不曾散佚,而曾经恢宏、壮观的建筑,有的成了残垣断壁,有的甚至荡然无存。  文字比建筑,比很多有形而外的东西,更有一种不朽的力量。对此,陈平原教授论述说:文字的力量真是强大,真的是“寿比金石”。  我非常喜欢文字,从小就喜欢阅读,喜欢记录。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反复阅读,带给我许许多多难以言说的快乐,激发了我对未来的憧憬。能够成为编辑、记者,写作《我在朝鲜的三天三夜》《天裂:我的情人失落在六千万年前》等广为流传的作品,均种因于此。  少年时代,阅读张海迪、陈景润、草原英雄小姐妹……小小的我在感动、感慨之余,还时常想:是谁,把这些动人心魄的故事写成文字?徐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怎样把故事写出来的呢?  如果没有江枫(姜锋),会不会有“丁香花”、“我来过,我很乖”?如果没有王恒绩,会不会有“疯娘”、“寡娘”?如果没有张艳萍(天天天蓝),会不会有“洪战辉”?  记录历史的人,是幸福的。正如我朋友李烈风所言:“想撰就撰,撰得自在;生命不止,写作不休。”  一篇作品发表出来,无数双眼睛在作者的名字和文字间浏览,于作者又该是一种多大的幸福和满足啊。  心动不如行动,我们这就开始!  不管抱有何种目的,不管出于何种考虑,也许是生存,也许是好玩,也许只是想赚点外快……反正你已经决定写字赚money了。那么,先给自己小小地定个位吧。  你准备写“大稿”,“小稿”,还是准备大小稿通吃?哪些人适合写大稿  大稿,一般是指3000——8000字的社会纪实,常被称作“特稿”(这里不涉及纯文学)。大多要求所写为真人真事,尽可能配发当事人照片,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离婚证法院判决书等等。一般用复印件、数码翻拍照片就OK,需要当事人接受采访并签上“同意发表文图”等字样。  写大稿,前提条件是朋友面广,善于交际,如在报社、公检法都多多少少有一些朋友。这样,新闻线索来源多、快,也便于取得一般人难以取得的证明材料(案件前期的批捕证明、案件中期的审讯笔录和一审判决、案件终结后的终审判决书等)。  一般作者或自由撰稿人要取得必要的文件复印件、翻拍件,难度显然较在公检法供职的特稿作者会更大一些,常用的解决方法有:  一、托朋友辗转介绍,然后熟知、深交成网友、茶友、酒友、棋友、牌友、钓友、“驴友”等,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也。  二、直接找上门,讲清可以联名写作、稿费分成,等等,一旦形成默契、愉快的合作关系,走好了第一步,并顺利地打人了“核心内部”,以后做事就方便多了。  写大稿最直接的好处,当然是回报高。  目前,报纸杂志化、杂志扩大化,报纸的周末版、月末版越来越多,很多杂志也由单月刊改为半月刊或旬刊,对大稿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稿费也越来越高。《知音》一篇大稿的报酬,在我的记忆中最高一篇(正篇、续篇)稿费拿过l万多元,当月获万元大奖,次年初又获得3万元年终一等奖。  如今,“千字千元”、“千字两千元”(《知音》《家庭》《华西都市报》,还有其他五六家杂志)已是一些报纸杂志喊腻了的口号;“千字五百”(以《打工知音》为代表)的报纸杂志,更是为数不少。即使按一般的“千字三百”,一篇5000字左右的大稿,最低稿费也有1000多元,赶得上普通人的基本工资加基本奖金了。哪些人适合写小稿  相对于大稿的高回报,写小稿就真得能耐住寂寞了。  小稿,大约可分为两三百字的“豆腐块”、500字左右的市井散文、千字左右的哲理文和400字以内的杂志配属情感文。以下,我即将重点讲述的小稿,特指4000字以内的杂志配属情感文。  做杂志讲究“错落有致”的配型,太血腥了,就得搭配一些鼓舞人心的温情;太厚重了,那浪漫、时尚的爱情就必不可少。《知音》上的“人与自然”、“初恋时分”、“人在旅途”,《打工知音》上的“浪漫飘飘飘”、“爱情怕怕怕”等,都是为配型而设置的,基本属于“青春美文”性质的“小稿”栏目。  哪些人适合写小稿呢?大、中学的学生,涉世不深的打工一族,性格内向的白领,还有时尚、前卫的小资。这些人,大都没有异地奔波、实地采访的可能,或根本不屑如此去做。他们一般是在烛影摇红下,在丝竹悦耳中闭门造车,不出门却满眼风花雪月、红袖添香。他们的文字,唯美、浪漫、空灵,是人们大鱼大肉后的茶点。  10余年前,西安周德东、南昌邓皓、北京洪烛、吉林赵冬,四人曾并称青春美文界的“四大白马王子”,他们当时的文字均属“青春美文”。  很多初学写作的人,没有广泛的社会交际,没有深刻的人生体验,不熟悉写稿赚钱的基本套路和技巧,不了解当今报纸杂志的供求信息。他们多是睁着迷惘、天真的眼睛,战战兢兢地尝试着走上了写稿之路。这些人,适合从小稿写起。  如我自己,当年一“清贫”学生、军人,连校门、军营都很难走出,不写自己的经历、遭遇以及所感所想,又能写什么?  我最开始发表的《我在空蒙的爱海中挣扎沉浮》《破灭了,我那奇缘,我那爱的梦幻》《红尘一笑和你共徘徊》《瞧我怎样结识漂亮女孩》等,按上面的定义区分,均属小稿。  写小稿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视野狭窄,过于自我!  一段情感经历,对于自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是“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要死要活、短暂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200X的第一场雪”,是江河湖海上细长的船篙——休提起!提起了,珠泪满江河!  很多写稿人,事先做梦也不曾想到:他人生一二十年,遭遇的只是自己的故事;而一个报纸杂志编辑读到的,却是万千作者的万千故事。因此,常有这样的场面:讲述人号啕痛哭,一时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几为之合!然而,醒坐一旁的情感倾听者——编辑,却时常感到故事不过尔尔。  一篇小稿,写给自己,“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一回事,想发表,与万千读者共享,则又是另外一回事。无论是立意还是结构,主题还是文字,一定得有与众不同的高明之处。相对已经发表的同类型篇章,一定得高屋建瓴。不然的话,一定会淹没在万千稿海,无法脱颖而出。  我曾在家乡湖北孝感做过几场新闻讲座,我当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突发事件,如果在一所学校里是新闻,自然而然就可上校刊了;如果拿到市里还算新闻,那么,再接再厉,还可以上《孝感日报》;如果放到全省范围内还算新闻的话,你应该毫不犹豫投给《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如果拿到全国范围内还能算新闻的话,你就应该立即写出来给《人民日报》,或全国有影响的大刊大报!  在我的作者群中,有很多人都是从小稿起步的,如杨晓丹(《那块蛋糕放错了地方》)、肖宇(《青春的漂流瓶》《掌心上的秘密》)、许燕春(《阳光爱情》《明天我要嫁给你》)、霍忠义(《初恋的音乐盒》《死神也怕咬紧牙关》)、赵美萍(《飞走吧,我的天空从此破碎》《夜来香,最后的伦巴》)、赵海宁(《爱情已过保鲜期》《A罩杯女孩不好惹》)……  多年过去后,杨晓丹、肖宇等人依然在小稿阵地上坚持,而许燕春、霍忠义、赵美萍、赵海宁等人,早已成长为“大”、“小”通吃的名写手了,佳作不断,名闻全国。  大稿篇幅长,稿费高;小稿篇幅短,稿费相对较低。  大稿采访不易、遭遇不易,但只要故事本身精彩,文字差一点儿,照样能上稿。小稿虽然多半不需要采访,可以凭空想象、创造,但想推陈出新,别开生面,也颇不易。  写大稿、小稿还是大小稿通吃,因人而异,看你怎么选择了。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把握今天,珍惜现在。  如想写稿赚钱,立即动笔吧。  教战二熟悉报纸和杂志  想写大稿,要采访,要交际,需要耳听八方,信息灵通,经历车马劳顿。只想写小稿的人,也得多看、多听、多读,积累生活素材,以便写得更真实,更富有生活气息。  莫小米:太阳底下,总觉宝贝遍地  有个很好的作者,叫莫小米。以前,我在《知音》编过不少她的“袖珍作品”,一组一组的,几小篇成一大篇。其中每一独立的小故事都非常短小、精彩、隽永,读者也非常喜欢。  记得有一篇,标题叫《捕捉闪电》,我印象非常深刻。

媒体关注与评论

  陈清贫用文字表达了他的想法、看法、感情、感受、感动、仇恨和愤怒,很真实。    ——作家 刘震云  陈清贫的文字朴实无华,就像他本人给大伙儿的感觉一样。他的教战系列、朝鲜系列和越南系列都很精彩。    ——盛大网络副总裁 侯小强  陈清贫显然是一个叙述故事的高手,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职业使他有机会接触到许多不为人知的事件,他在文章里昕展示的内容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具有独特的发现意义。    ——歌坛巨星 周杰伦  读您的18篇,寻找精神密友的人能够得法,文章历久弥香。    ——网友韦天笑  灾用,鲜活。胜过大学的写作教材!向清贫老师致敬!    ——网友 晨明  陈清贫关于写稿和编稿方面的宝贵经验,既有理论,又有实践,非常难得。据我所知,不下百人在阅读了他的教战系列后,开始在报刊发稿。  ——知音传媒集团副总经理 雷一大


编辑推荐

  《写稿赚钱18技》特点为《知音》名编陈清贫教战系列十八篇,通往发表之路,十八天教会你写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写稿赚钱18技 PDF格式下载



为了帮助初学的朋友尽快上路,作者在忙碌的编采间隙,以近30年的撰稿经验和近20年的编稿经验,精心撰写出“陈清贫教战系列”。



第一次看完《写稿赚钱18技》就有冲动想说些什么,可是一开始便如饥似渴地看,一味想着看后面更精彩的内容,一本书不用多久便看完,合上书本,回想内容已有些笼统,记住的细节并不多。又想想清贫老师著成这本书着实不易,是多少年的经验之谈,又是多少个夜下挑灯起稿、细作、修改,凝结多少心血才写成的一本书。

我这才放下第一次阅读时有些浮躁的心态,心平气和地按老师所说的,用一本笔记本记下书中我感受颇深的句子,把诸多要点再细细地重温。这才觉得自己有资格写这篇读后感。

因为《写稿赚钱18技》字字珠玑,所提的要点太多,现在我只选我感悟最深的几点与大家分享。

一,小稿源自生活

小稿,是初起步的我致力实践的目标,从身边小事中感悟出大道理。老师书中盛赞的莫小米与所荐的《小和尚讲故事》,就是这方面的经典。

意在:让我们着眼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经过智慧的法眼从繁琐俗事中找出来,再经自身的感悟,写出立意标新的韵味与哲学来。

我相信长时间如此,不仅可以锤炼自己独特的眼光、笔下功夫。还帮助我们修身养性,以平和的心境感觉生活中的处世哲学。也为明天更好地实现今天心中的梦想,成长成为一个大小稿通吃的作家打好坚实的基础。

君不见,曹雪芹在著旷世奇作《红楼梦》之前,也有《风月宝鉴》这样的练笔之作,在曹氏家族历经康、庸、乾三代的风风雨雨,他置身于时代巨大变迁的沉浮中,才酝酿出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红楼梦》。

值得一提的是,《红楼梦》中融合了当年的《风月宝鉴》某些情节。现在开始,戒骄戒躁,着眼当下,开始挖掘生活源泉的智慧结晶。

二,标新勿忘时尚

时尚元素,是我在文学路上,老师给指路的一盏明灯,自从看到这一章,我才痴人梦醒:无论是官方的新闻、报纸,还是娱乐的春晚、一周立波秀,亦或是是主持人当下耳熟能详的口头禅、新名词,都是时尚付予的新题材。

一单大新闻也许不出自我们之手,但我们能当那尾随捉捕生物的狮子后面的狼、秃鹫、蚂蚁、微生物。这时,前者所训练出的本事:从平凡事中悟出不平凡寓意的眼光给予我们消化新闻的能力……

自从开始注重这一元素后,我就常常翻看当地的报纸,发现无一不是遵行这一风向标的。例:当地几位妇女举着字牌呼唤丈夫回家吃饭,文章呼吁家庭温暖回归。

而后几天,这一题材既沸腾起来,先是“老婆喊老公回家吃饭”、“老婆,老公亦喊你回家吃饭”、“不回家吃饭,我有苦味难言”到“80后夫妻流行不煮饭,齐齐回老巢蹭饭吃”、“常在外吃饭吃出亚健康”……

可见,一单新闻既可以牵出若干相关之文。最让我佩服的是师兄袁中喜,他可以利用时下的流行风气、新名词结合即将来临的节日,结合各种时尚元素,一篇时效文章呵气而成,在杂志报纸上占有一席之位。

其实,回头看看,时尚是从古至今不变的恒理。那些出土的古物,如何定性它的年代、价值,还要根据留在它身上的印记:某朝某代独有的制作手工、技艺、工具来辨别。

若干年后,一篇不知著作年份的好文章要拿出来论年月的话,还要靠文章中的时常元素呀。从些,我不能只想着掏老祖宗的口袋了,时常元素拈手而来也要充分利用才行。

三,标题决定成功

忍不住要说说《知音》的文章标题。虽说各类杂志报纸的标题字数增长,字眼敏感,算是个精装版、浓缩型的小故事,且极具吸引力是如今时代竞争催生的产物。

但个人认为,《知音》的文章标题还是不拘一格的,单只一标题就已让人初见刀光剑影,让人先读而后快。一个标题引人入胜,不仅是门面效应,更要深得文章之精髓。

《写稿赚钱18技》中提及的“知音体”虽说舞文弄墨只博大家一笑,但故事的整体风格、高潮尽在其中。也是我们要学习的一处。

四,豁达体会悲喜

最后,感叹老师玩悲与愤的豁达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常人难以到达的开朗境界。我不相信老师就练就一副金钢不坏之身,已跳出凡圈。

只是他在感受负面情绪时,也想直抒胸臆,但也许是不想让读者跟着太过悲伤;也许是怕就算写出自己十分的感伤,而读者最多也只能感受到几分,毕竟是局外者……

又也许老师回头看看那些事,当时重如泰山,如今自己轻笑不过尔尔,于是乎。以当下的心态,以喜论悲,以开涮自己为乐,就这么谈论悲伤,让人笑着感受着人物心灵巨大的感伤,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相互冲斥,以嬉笑反衬那看似被看小的悲伤。达到震人视听、摄人魂魄之效。

  总而言之,感谢《写稿赚钱18技》带给我的指引,感谢写作培训班。我已决定不管以后自己的文章能不能发表,我都会坚持写作,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充实地过,作生活中的有心人。


陈编编的书如同知音等一样畅销,本身就值得思考,值得学习,毕竟现在是个营销的时代,哪怕是曾经用来载道的严肃的文字功夫也离不开对自身的营销和包装。陈编的书读来轻松,而内容骨子里其实就是新闻写作的一个通俗版教材与通俗期刊编辑学的杂糅。读来有趣,这就够了。乃可上可下之才可上可下之书。


陈清贫是资深编辑、写手,这本书写的很实在,针对性很强。其实就是教人如何写杂志、报纸喜欢用的大稿的。除了题目起的有点铜臭,内容蛮好,爱好写作的朋友,值得一读。


读来感觉还不错,很有启发,个人认为不要把《知音》之列一棍子打死,存在并有市场就是最大的合理,不要酸溜溜的,文人在当今社会重要的是生活好才能安心写作,这本书很实在,对于想考文字挣钱的读者有点益处。


陈清贫老师写的很有道理,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对致力于写作的人很有帮助。


有详实的举例,从编辑和作者的身份分析了写稿的一些技巧。


是初学写稿者的良师益友,觉得很有用。


作者事无巨细的传授了他十几年编辑工作的写作经验和广大文学爱好者分享,很多写作的实战经验的非常有借鉴意义。


这本书以自己亲身体会详细讲解了如何提高写稿命中率及拓展写作视野,很适合像我这样的入门写手。感谢作者倾情力作。


从订购到收到确实很快捷,但令人惊喜的不是购书的过程,而全在于这本书的本身。

那天收到了以后有种难以抑制的兴奋,随便翻了两页,手竟然渐渐的开始颤抖起来了,这书从布局到内容,编与写都做的几乎完美。过去人都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看这本书就是胜听十席话了。深入浅出的谈写作、谈撰稿,基本上集成了现代媒体的文法规范和写作标准。这些内容在过于的写作类教材上是没有的。

时代发展了,社会的各项需求也跟着随之改变了。对于写字的人来说,过去学的东西,难免有些落伍,必须重新的定位,重新和整合,明白我们应该把目光聚焦到哪些地方,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角度来看身边发生的事件,我们该以怎么样的文字形式来描述和反映身边的事件。
这本书,基本上把该说的都说了。是写字人不可缺少的案头参考书籍。

真的,这种拿到书激动的手发抖的感觉也是很多年没有过了。

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购物。谢谢。


我买过,觉得这本书没有多少指导意义。感觉只是盅惑你给杂志社投稿,而且很容易。但是具体怎么写看完后还是不知所云。难怪还另外搞了个收费培训班。


非常不错的书,书中所述来自于作者的亲身体验和写作投、稿经验总结,没有一大堆的写作理论,实用!


对写稿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好好学学,看看能学着写点什么看完觉得很浅显,没什么特别值得收藏的经典。只是作者多年工作经历经验积累所悟出的门道。和教授教授的不同。


写得很不错,很实用,对于我这样也想以文字为生的人帮助很大,受教了,呵呵


对热爱写作的发烧友非常实用,讲的非常实际,作者太有才了。


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也在图书馆里借来看过一次.感到让人学到不少知识.里面的18技也不错啊.对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指引了一个方向


我的写作老师写的 必败的一本书哦 推荐


专对写作初学者有用。品味不高。


说有用的都是些什么人啊?这是偶买过的最**的书,都是些基本文学知识


文如其人,说的的都是大实话,且对人都是有帮助话!敬佩!


讲解到位,启发良多,给文字工作者很多帮助


帮人买的 不知道太多


内容不错,只是不是非常实用


非常适合初学者,书中可以解决初学者的大部分问题,如果想深入的话还是要靠时间上的不断实践


如题,发货也挺快!


书介绍的很仔细,举例很多,内容很生动有趣。


很多内容是经验之谈,是大实话,没骗人。


内容直接,大白话,对写手来说,有指导作用


啊!指明灯!!


发货及时,很满意


内容不错,比较实用,如果再多些案例就更好了。


陈清贫的书,不知道大编辑现在在做什么,这些技巧对写手很有帮助


我把这本书比喻成“红牛”,因为“红牛”是一种功能饮料,喝下去后会觉得特别有能量,但不如牛奶、果汁等有营养。说这话不是想说书不好,恰恰相反,该书用丰富翔实的例子阐述了在写作投稿时我们要掌握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读完之后,会有强烈的投稿意愿,如果你是一个对写作有些兴趣、同时对报刊杂志的市场化非常理解和赞赏的人,这本书是一本“圣经”,但是前提是,你得有“牛奶”垫底,“牛奶”加“红牛”,你才能成为赛场上的无敌强人。


是一本主要介绍如何写新闻稿的书!给杂志写稿的介绍的很少!但还不错啊1


想要写文章赚钱的朋友,非常有必要买此书读读,很有收获的。


本来以为是介绍怎样写小说的,没想到主要是介绍怎么样写文章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不过整体而言,书很不错,印刷质量也比较好,送货迅速


早就像买这本书了,以后靠码字赚钱了


写作也是一种很难得事情,感谢这本书的指点!


看了30多页,感觉写得还算实际,也能给人启发,特别是作者引用的真实案例,不会让人感觉遥不可及。真想一口气看完它。


看了觉得没有多少作用,喜欢的人可以买来看看


退休后有一些打算,这本书还挺实用


有益,可读。


经验之谈,有启发。


书很好,就是有点坏了,可能是包装不好吧


总体本书不错,介绍了很多写作时需要注意的东西,得到的收获很多。但是,针对性太强。本书作者主要针对《知音》《打工知音》等杂志来说。除了专门想为那些杂志投稿的人帮助很多外,其他不是有太多帮助。


该书主要写给想向知音等纪实类杂志投稿的作者,对立志文学创作的人帮助不大。


基本的投稿知识,确实是经验之谈,作者举了很多例子,但是文字有自夸的嫌疑,特别是后面有些像给自己的培训班做广告,不过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非常适合想写杂志、报刊的新手。能得到一些启发。


书是不错的。本来订单上写着预计9月28日到达,可10月1日还无音讯,联系了客服之后才送货。建议订单上的送货时间和送货方式选项多一些,最好是能让顾客留言。沟通好了,双方都节省时间精力。


书是不错。但封面有污渍和折痕。


没看,不过还行吧


唔,我想是我买错书了


一般,都是一些常识,没有广告上说的好。


内容倒是平实,可以试试。


写特稿的话 可以看看


还没翻阅,但是我喜欢的一类书籍!


满怀希望拿到书,结果没想完全是一个只配写写新闻报道的的人的胡言乱语。水平低劣、所列方法原始低级!这样的小儿科,只能误人子弟,但对作者有胆出这样的书,只能说一个字:服。**一样的书!当当网就这种水准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