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傻也风雅

丰绍棠 著,罗雪村、王小玉 绘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7月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丰绍棠 著,罗雪村、王小玉 绘  

页数:

665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美国,无论是纽约、洛杉矶还是旧金山,几乎都能读到丰绍棠所撰写的中国文化艺术界“名人轶事”文章。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韩国、丹麦、马来西亚等几十个国家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报刊上,也常常能读到丰绍棠的“名人轶事”文章。这是因为丰绍棠长年在发行全球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名流)版面开设有《名人轶事》个人专栏,故其文得以飘散播扬海外;世界各地诸多报刊亦是青睐丰绍棠的“名人轶事”文章,纷纷转载。其中一些“名人轶事”篇章,被美国中文教材选录。我在国内时,曾以此为专题广泛查询了一番,其结果同样令人惊讶不已:国内报刊登载或转载丰绍棠“名人轶事”文章更是热火,简直是铺天盖地,如《读者》、《文摘报》、《意林》、《文史天地》、《中国书画报》、《晚晴报》、《文苑》、《中国文化报》、《名家》、《报刊文摘》、《中国演员报》、《幸福悦读》、《书刊报》、《爱你》、《老年文摘》、《中国人才》乃至《小读者》、《建筑工人》以及浙江、黑龙江、湖北、新疆、内蒙古、海南、吉林、贵州、江苏、安徽、山东、四川、河南等省市的晨报、晚报、日报及杂志等诸多版面上,丰绍棠“名人轶事”文章露面之频繁,着实令人慨叹。海内外读者对丰绍棠笔下的中国文化艺术名人的隽永旧事和通达逸远的风貌,兴趣盎然,捧读不歇。丰绍棠“名人轶事”文章,其覆盖面之广影响之巨,成为值得思味的文化景观。

内容概要

  《傻也风雅(全2册)》三百余篇短章从专访和浩瀚史料中搜淘百余年间鲜为人知名人轶事,别有意趣从小处着手,以独特角度和修辞的多彩显现名人精神印迹与风貌神韵,“解其未所解,申其未所申”,皆是真的生命和真的史实,具备可堪征信的史料价值和信史品格。每位名人一文一像,著者丰绍棠清新灵动简洁准确精短妙文有情、有趣、有识,自成一家;画家罗雪村、王小玉绘制的肖像,传神呈现人物性格、心灵特征,图文相得益彰乃绝配之合,极富阅读审美收益,是留给世间富于感性生命的逸史和可供鉴藏之丰厚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

丰绍棠,作家、逸闻和掌故学者。已发表散文、诗歌、书话等近百万字。近年间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读书周报》、《合肥晚报》、《藏书报》等报刊发表“名人轶事”专栏文章,颇有影响,大陆及港澳台报刊纷纷转载,美国、英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等报刊多有摘录,美国中文教材亦有选录。

书籍目录

上卷1.落伍的画家阿老2.阿英“焦头烂额为买书”3.不懂得避祸的诗人艾青4.“还那样”的哲学家艾思奇5.巴金的“含糊”和“不含糊”6.“昆曲义工”白先勇7.“爱绕弯子”的卞之琳8.危险面前拒不保全自己的蔡元培9.不去享受应有待遇的曹靖华10.曹聚仁自称“是一个不好不坏的人”11.交响乐指挥家曹鹏为何在台上侧手翻12.曹禺“不珍惜自己声誉”13.婉拒出任总编甘于寂寞译著的草婴14.“抗铁头”常书鸿15.常香玉痛哭失声:“真羞死人了”16.误把厕所盖板当作画板的晁楣17.女作家沉樱“没记性”18.陈白尘“闭门”19.甘于吃苦的“骆驼”陈伯吹20.陈从周心口不一21.陈翰伯并不总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22.名作家陈衡哲隐姓埋名23.被骆驼咬断大动脉仍坚持练功的陈立本24.并非一味浪漫的诗人陈散原25.“不开窍”的编辑陈向平26.在马路上捡床垫子的陈逸飞27.“奋不顾身”举荐人才的陈寅恪28.喜欢做“智者不为”之事的陈垣29.开会不吃会议餐回家吃方便面的陈原30.敢揭名人“短”的“楚狂老人”陈子展31.“笨鸟”成兆才32.称“手抖”为“精神抖擞”的程十发33.程砚秋在厕所里拍板低唱34.“傻川岛”——章廷谦35.丛维熙真挚帮助前妻36.辞掉高官当演员的崔嵬37.画家崔子范自绘“无赖”像38.戴爱莲与钱39.“不给钱也画”的画家戴敦邦40.不懂得利用自己名气增值的戴家祥41.单士元怕钱扎手42.单田芳的“犟”43.谢绝写自传的史学名家邓广铭44.“粪翁”邓散木45.让官又遭罢官的邓拓46.邓伟的“资本”47.“笨人”邓云乡48.善找“借口”的戏剧家刁光覃49.“想变,可是变不了”的漫画家丁聪50.丁声树编书出版不署己名51.不知悔改的董乐山52.“一团矛盾”的方成53.“另类”废名54.丰子恺摘掉别人戴在自己头上的美冠55.“不随和”的冯雪峰56.懵懵懂懂冯亦代57.不惜毁家助学的冯振心58.冯至的“五不会”59.画家冯忠莲“跳槽”不为己60.傅聪是个“苦行僧”61.傅雷难近常情的“顶真”62.可畏可爱的“傅大炮”——傅斯年63.“任性”的傅小石64.著名翻译家高莽自称是“业余爱好者”65.举世难找的“傻人”高平叔66.画家高希舜情有别寄67.高元钧敢于引火烧身68.令人大感意外的“外星人”戈革69.作曲家谷建芬说:“我90%都是失败之作”70.顾颉刚“不单为自己打算”71.颐准宣称:“我不怕再戴一次‘右派’帽子”72.用板车拉冬储大白菜的关牧村73.“只爱一个”的国画大师关山月74.一代名伶关肃霜喊穷75.大材小用的郭风惠76.被人一骗再骗的画家韩美林77.糊涂得忘了自己是谁的韩羽78.写作五十年尚说创作还没开始的菡子79.谢绝百万元报酬的何仿80.鱼和香皂一起吃的何其芳81.常常自责的作家何为82.“犟老头”贺绿汀83.“希望失败”的弘一法师84.坚称自已是个艺人的“相声大师”侯宝林85.胡道静五十年校正一部书86.胡适说“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记不起了”87.胡晓平吃亏是福、88.华君武说自己绘画根底差89.爱骂人的黄侃90.“猫仔”黄苗子91.聪明人干傻事不轻易出作品的黄绮92.死后才为人知的黄秋园93.不炫耀自己的黄萱94.“很农村、很民间”的黄永厚95.不怕硬的黄永玉96.不喜欢说话的黄佐临的幽默97.贾平凹躲债98.贾植芳戏说儿女名字99.藏书家姜德明喟叹:“劣根性难除”100.姜亮夫说:“我是不够资格的”101.有偿不卖无偿捐献的集邮家姜治芳102.蒋孔阳褒奖批评自己的学生103.不谈成就只说不足的导演焦菊隐104.金敬迈自称是“一摊稀巴泥”105.哲学家金岳霖的口头禅:“不懂”“不知道”106.油画大师靳尚谊感叹:“画画很累”107.郎静山“相机比太太还重要”108.亲下不媚上的剧作家老舍109.黎东方的两个巧合110.李伯安为艺术而殉道111.歌唱家李光羲以苦为乐112.“活了半辈子,还没学会说谎话”的李广田113.“掏一把出来的”李健吾114.李苦禅自讨苦吃115.把“效率”念成“效帅”的李默然116.“艺术叛逆”李世济117.知恩图报的李万春118.军旅诗人李瑛写诗磨秃半抽屉笔119.不宣扬显赫家世的梁从诫120.梁实秋也有过不“雅”的时候121.学者梁漱溟的硬骨122.“要文的,要武的,我都奉陪”的梁晓声123.靠打架增长学问的梁宗岱124.胳膊往外扭的画家廖冰兄125.自甘清苦的廖静文126.敏感又麻木的学者林庚127.美不掩“瑕”的林徽因128.翻译家林琴南的童稚气129.画坛伯乐刘勃舒130.从不把自己“端起来”的刘炽131.发誓“我绝不下海”的刘德海132.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收弃婴为徒133.背书搬迁的流沙河134.柳秉钧说:“我要那么多黄金干啥?”135.柳鸣九说“我深知这个厉害,但也改不了’136.柳青的“四不”137.“有骨气的旧文人”——柳亚子138.编辑龙世浑“迂到底”139.不当珍珠甘作泥土的鲁藜140.鲁迅也“迂”吗141.自投罗网的散文家陆蠡142.作家陆文夫不“培养”作家143.占有多项“第一”的蒲学专家路大荒144.憨人路翎145.路遥为何走不远146.要真理不要命的吕振羽147.罗尔纲自称为“书呆子”148.甘坐六十年冷板凳的罗念生149.骆宾基说:“我的观点改变不了”150.闻错必改的“金嗓鼓王”骆玉笙151.名作家马烽不赞成“高人一等”152.马季说:“就是守寡,也守相声这门”153.练功练傻了的马三立154.青灯黄卷爬格子的马嘶155.马相伯乞求亲人掏白银千两救灾民156.马寅初“傻劲可爱”157.讲究“节制美”的京剧大师梅兰芳158.自嘲为“泡沫”的名作家梅娘159.梅绍武自称“丢份儿”160.甘心陪伴丈夫胡风坐牢的梅志下卷……

章节摘录

插图:上卷1.落伍的画家阿老阿老不“老”,其画作始终围绕着年轻貌美翩跹多姿的舞蹈人物命笔,造型生动优美、线条娴熟酣畅,韵味十足。他潜心研索徐悲鸿、罗丹、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艺术大师的人物速写,擅长瞬间捕捉和表现对象的生动神态,其造型真实准确、婉转流动、典雅柔美的舞台人物速写深获褒嘉,诸多报纸竞相刊载。然而阿老一生所发表的千余幅画作,却没有一幅是他主动投寄的,诸多画作皆是工作任务需要之产物,譬如阿老当年在新四军搞宣传工作,时常为《新华论坛》等报刊和部队读物刻画报头、设计封面、画插图和宣传画、漫画等,克尽厥职贡献实大。老乡也经常跑来要他画自己的肖像,阿老总是有求必应大爱益人。还有一些画作,是阿老在新华书店工作时领导交付的工作任务,阿老亦是尤役心力按时完成。阿老为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画插图,则是作家柳青亲自约请的。阿老观看前苏联芭蕾舞剧来华演出,所创作出的第一批舞蹈速写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后,赢得报刊广泛青睐,约稿纷至沓来。每当有演出,报纸编辑往往是当天给阿老送来戏票请他晚上看演出,第二天就来索要阿老的画稿马上发表!匆遽如此,蔼然谨悫的阿老总是宵衣旰食按时交呈画作。然而中正温厚娴雅平易的阿老却是从不投抱送怀主动寄稿,他这样解释:“编辑约稿,说明人家工作需要;人家不约稿,你自己投去,人家要是不需要,多叫人家为难啊!”阿老真是大大落伍了,莫非他不晓得某些作者为了能发稿见报请客送礼等形形色色交易?阿老当然是知道的,只是不为也。依阿老的名气和成就,出画册也非难事,出版社亦曾主动登门联系,阿老却一直为教学忙碌,为他人所求而奔忙,无暇顾及自己出画集,“恬然斯寡欲,荣名非所忻”,尽自己最大努力满足社会需要便心有所安,至于成名盈利与否则不去想它,乃至画了四十余年,没出过一本画册。不让编辑为难的画家有着宏大心境,情感亦是宽厚的,这样的画家作品会更好看,因为画作如清水能鉴照出作者心影,因为世间能负荷起这一美誉的画作不多,氤氲其中的醇真之气单凭技巧匠意是画不出来的。“落伍”的阿老,“落”在大美至境中。2.阿英“焦头烂额为买书”阿英是晚清及民国书刊集藏海内第一人,其藏书以晚清、民初的杂书和现代文学、革命史料著称,是与郑振铎齐名的现代作家中的藏书大家。其“焦头烂额”买书,源自阿英自述购书情状的诗句“焦头烂额为买书”。阿英所购书籍,多是罕有人问津的旧籍,搜淘难度极大,自云:“我的这些书,没有成批搜集起来的,全是东一本、西一本的从破书堆里淘出来的”。一次发大水,阿英听说某宅有一部好书,马上赤脚蹬水连夜赶去。 “文革”动乱中遭受迫害,也未忘却旧书始终萦念于怀,仍是痴心不泯艰难托人代为搜购清初反沙俄侵略和清末反帝制书籍。姜德明眼中的阿英搜书情状煞是动人:“他埋首书中,一坐就是半天,而且旁若无人,整个身心都进入了书的世界。站在他跟前好久,若不同他打招呼,他是不会抬起头来的。”其寒来暑往日引月长劳悴其间多有所获。“焦头烂额”还包含“饿肚子”买书的穷窘之状。阿英自白:“旧书价格是可观的,价高的有时竟要占去我一个月或两个月的生活费,常常使自己的经济状况,陷入极端困难。”当年他的四个孩子尚小,一大家子的生计全靠阿英稿酬维持,而握在他手中的却是被国民党所抑制的笔,生活之饥蹇至困可想而知,书却是照常买,借钱也买,常常是把书抱回家了,堆得满屋子都是,锅里碗里却是空空的。然而“只要身边还剩余两元钱……总会有一个念头向我袭来,何不到城里去看看旧书?”某晚,阿英闻讯书店将购进一批旧籍,急不可待前往车站等候,火车晚点迟迟见不到书,阿英饿着肚子坐等,一步也不离开。其矢志恳笃耽迷其中的情状,辄令人唏嘘动容。设若没有书,嗜书如命的阿英人生将会是没有颜色吧?可是如此晨眷暮恋韧久搜罗的繁赡珍籍缥缃盈架,阿英却非悭吝贪婪期垂私藏久远,他迥异于那类一味追求藏书数量并自诩的“意淫”者,也没有古代皇帝一个人明明应付不了后宫三干粉黛,却是以拥有为炫耀之心态,拥书万卷的阿英慷慨放达地将藏书提供给需要者,鲁迅、夏衍等都曾得到过阿英的惠助,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阿英将其持书赠友之举,还视为是一种清福佳致呢。阿英生前还将明清善本82册捐献国家,他对子女说:“绝不可因物而累。我留下的这些东西都是国家的,人民的,以后都得‘物归原主’。”阿英逝后,其子女谨遵遗嘱将清代木刻本为大宗的四千余种、一万余册珍贵书籍和百余件文物捐献。可风后人的书卷人家之绚丽景观永世流芳。3.不懂得避祸的诗人艾青艾青说:“我幸亏不懂政治,要是像他(在动乱年代整艾青的人)那样搞政治,也许就写不出诗来了……我是不懂整人的政治。”由此他也不谙于复杂诡谲的政治风浪中趋安避险,1957年“反右”的阴霾日子如同古诗云“但告门前白鹭群,也宜从此断知闻,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置身如此风声鹤唳人人自危险境中的诗人艾青,却不畏惧“甲乙推求恐到君”,竟在一个会场里无忌无畏大声问候墙倒众人推、交口排斥之的“胡风反革命分子”牛汉,刹时招来一片惊愕与审视的目光。 “文革”动乱结束河清海晏后,艾青重获自由出国参加文学研讨会,一位与艾青早年受处分、戴“右派”帽子皆有着关联的人亦同行赴会。夫人高瑛担心气高语率有着一颗容不得尘滓诗心的艾青会给对方难堪,临行前叮嘱频频。艾青对于所遭受苦难的态度则是:“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土就完了”,还要乐观:“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而不懂得亦不屑去报复整人,诗人艾青自有消弭仇恨播种大爱的宏朗风度。然而当年遭受诬枉攻讦的艾青曾是何等屈辱痛楚啊——自云“我被划为‘右派’。我成了痰盂。一切谩骂都是判决”。一个人每天要打扫13个露天厕所,饥饿时吃过垃圾推里的羊蹄,吃埋掉的死猪。谁会想得到这是高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世界诗坛巨匠?谁会想得到这是吟咏“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纯情诗人?谁又能想得到猝遭厄运的艾青并未虑及个人得失仍在忧时、忧势、忧黎之——他曾对吕剑袒露所思:“我们的人民怎么办?人类的命运如何?……如果用诗的形式发言,又该如何表达?”历经二十载顿挫、忧患、炼狱的艾青以这样的诗句抒怀:“又怎能阻挡/千万人的/比风更自由的思想?比土地更深沉的意志?比时间更漫长的愿望?”“说真话会惹出麻烦,甚至会遇到危险。但是,既然要写诗,就不应该昧着良心说假话”的艾青诗句是那样迷人,他的纯朴深情睿智迷人,他的坚贞高尚的品性迷人,他的坎坷挨整以及不懂整人的政治都同样迷人,连智利诗人聂鲁达都禁不住叹赞道:“迷人的艾青!”几十年间读者们看够了风云变幻世界上“有的‘诗人’手忙脚乱,像一个投机商似的奔走在市场上,虽然有市侩的鬼精,也常常下错了赌注”的表演,致信绝崖断壑处归来的艾青:“我们找你找了二十年,我们等你等了二十年……”4.“还那样”的哲学家艾思奇有人说哲学家适宜做官,能够做大官。当然要因人而异,比如陈伯达这位文山墨海中的“老夫子”,不仅做了官,还曾身价暴贵出任动乱中的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组长。而哲学家艾思奇,其理论造诣并不逊于陈伯达,却毕生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每当朋友问他:“您怎么样?”淡言素心的艾思奇总是笑笑说:“还那样,还是艾教员。”艾思奇没有在仕途上飞黄腾达,或许缘于总是“还那样”:冥顽不开窍死啃书本,不谙书本之外腾挪趋避夤缘攀附之术,不依门户,不网群结党,盲人骑瞎马于变幻不居的世事之中,夜半临深池不察其险,言行与常规相牴牾。连毛泽东当年在延安都这样说他:“艾思奇是好哲学家,好就好在老老实实,诚心诚意做学问。”当年舒群被诬为“反党分子”,熟人们远远避开,唯恐牵扯上,艾思奇对于一入另册便成为不可向迩之人的势利恶习懵懂不知,主动迎向茕茕孑立的舒群握手问候,还热情拉他到自己妻子面前相见,给与凄冷中的舒群久违的殷渥肫挚温暖。另一位无辜遭打击被驱赶出北京的同事,艾思奇亦是触忤时忌召开甄别座谈会请他回京一申悃忱出气诉苦,毫不耽怕贻人口实四处奔走为其辩诬雪谤。艾思奇身上的“书呆气”浓得化解不开,不像学术同行陈伯达那样擅长在哲学与权力间暗通款曲,把哲学从课堂上解放出来有机融入整人、踩人、攀援而上功夫中去,以及不留迹痕将辩证法化为诡辩术,将哲学溶解为权力工具,因此,只好一辈子踽踽独行蹋处在“还那样”的狭小课堂上。

后记

本书所录我国三百余位文化艺术名人众星丽天,或春雨填词、或秋灯校史、或作画裁诗、或舞台献艺,其卓异成果绚烂至极为世人所熟知,本书专意探求采摭未为人知的名人另一面,譬如收藏家姜治方集邮六十载珍品无数,别人付巨款购买其一两枚邮品都不应允,晚年却将富藏邮品连同价值不菲明信片专集等装满两大车无偿捐献!莎士比亚专家和英国文学名教授名诗人卞之琳,无疑属于智者,可他在对待自己的“名家”身份上却偏偏与“智”者拉开了距离:一些刊物筹备文章欲宣扬卞之琳的成就,这可是一些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卞先生却喘着粗气嚷嚷:“不行,不行,不要宣扬我!”“还有好多人好写,把我往后搁!”编辑再三相劝和解释,一向温文尔雅的卞诗人竟为此动起肝火来!美学家朱光潜逢遇正在捧读自己著作的陌生人时,不惜贬低自己:“这书不值得看!”整日沉潜徜徉历史云烟中的艺术史家童书业,独自回家路上仍在研索课题乃至找不到家门误入军事禁区被扣押!文学家沈从文甘为人作嫁衣,然而受其提携在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反而回过头来把沈先生的无私帮助当作笑料,背地里横加揶揄嘲笑,沈从文一笑置之,甘愿当“傻瓜”助其成长。“傻”气的沈从文曾说过如下一段话:“现在说起谁忠厚老实时,好像不知不觉就有了点‘无用’意思在内。可是对于一个艺术家,说起这点性格,却用‘伟大’十分接近。”西方先哲黑格尔的一句话亦可附此为补注:“人们要理解伟大,必须具备宽广的视野。”英国作家兰姆甚至把有无“傻”气作为择友标准呢:“凡是在我能够维持交情,互相以诚相待的朋友当中,没有一个不是在性格中带有几分傻气的。-个一点傻气都没有的人,心里必定会有一大堆比傻气坏得多的东西。”


编辑推荐

《傻也风雅(套装上下册)》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傻也风雅 PDF格式下载



书的内容很一般,书的质量也很一般,不过这价钱质量也算不错了


图书装帧还可以。似乎不是很牢靠。内容属于名人轶事之类。当故事读吧。头像画的比较精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