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国犹太文学与犹太特性

魏啸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魏啸飞  

页数:

274  

Tag标签:

无  

前言

欣闻魏啸飞君的《美国犹太文学与犹太特性》将要出版,中国美国犹太文学研究领域中又结出了一枚果实,实在是可喜可贺。美国犹太文学研究是美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重要性不仅是因犹太作家在美国文坛上“群星璀璨”,涌现出了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伯纳德·马拉默德、诺曼·梅勒、J.D.塞林格、约瑟夫·海勒、E.L.多克托洛、阿瑟·密勒、辛西娅·奥兹克、欧文·肖、钱姆·波托克、保罗·奥斯特等一大批重要的作家,而且还因其作品中所蕴涵的独特文化因子和深刻表达这些文化因子的精湛艺术。与笼统意义上的美国文学相比,美国犹太文学无论是在思想表达还是形式构成上,都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性。因此,研究美国犹太文学既要关注作为美国文学的一般特征,还要考察其所具有的独特品性。国内对美国犹太文学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大致说来,应该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算起。在近三十年的研究实践中,国内的美国犹太文学研究基本上是在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两者间摇摆:或从文学研究人手,未加区别地对美国犹太作家、作品进行研究,而较少关注蕴涵于这些作家、作品中的犹太文化底蕴;或从文化研究人手,“作茧自缚”般地过于强调甚或囿于美国犹太作家、作品中的文化和宗教内容,而忽略作品的其他内容,如作品的文学性等。

内容概要

  美国犹太裔作家是美国文学界的一股重要力量,《美国犹太文学与犹太特性》通过分析四位美国犹太作家的代表作,试图展示小说中新观念与旧传统的冲突和激荡,透视主人公理性思维与情感纠葛的矛盾和统一,在重点考虑作品文学性的同时,探索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宗教哲学精神,发掘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加深我们对美国犹太文化内涵的理解。

作者简介

魏啸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美国文明方向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哈佛大学美国文明系访问学者。发表论文多篇,曾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重大课题B类项目“美国市民社会研究”(2005)并主持完成子项目“美国犹太市民阶层研究”,论文《失落的精神家园》(2005)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英文专著《美国文明史英文教程》(A Panoramic History of American Civilization)(2008)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和The Gilder Lehrman Institute of American History(美国纽约)支助研究项目。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犹太特性注解第二节 美国犹太作家第二章 伊甸之园第一节 新出埃及记第二节 “我-它”关系第三章 通天双塔第一节 巴别挽歌第二节 精神宝塔第四章 西奈山约第一节 梦的幻灭第二节 犹太特性第五章 挪亚方舟第一节 孤独的多余人第二节 挪亚方舟第六章 现当代美国犹太人的犹太性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犹太特性可以从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对照中得到更加明确的体现。犹太人素以“上帝拣选的子民”自居,他们强调说,作为上帝的特选子民并不意味着他们比其他民族更加优秀或高贵,也不意味着他们享有什么特权,而只不过是他们负有传播上帝旨意的特殊责任和使命而已。犹太人只有忠于信仰,坚信上帝,保持高水准的道德,才能保持与上帝的这种特殊关系。这种“选民”思想对维系整个犹太民族的团结和种族的延续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使遭受磨难的犹太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使他们对未来保持信心和希望,而且也鼓舞他们保持、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思想道德上不断追求完善。基督教虽然打破了这种民族优越感,强调“因信称义”,凡信上帝和基督者即为“选民”,但却更着眼于宣扬宗教,并没有从道德伦理上继承犹太教的这一特色。不过,特选子民的观念对犹太民族历史的发展也有其消极影响。这一观念使犹太人总是游离于其他民族之外,与其他民族保持着一定距离,甚至发展成为一个半封闭的、离群索居的小团体。在许多非犹太人看来,特选必然就意味着民族有优劣之分,而犹太人自称是上帝的特选子民,显然隐含了一种民族优越感。这种看法使犹太人成为众矢之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民族的敌视和妒忌,这正是犹太教不能像基督教一样普及的原因之一。从犹太民族的历史来看,特选观念确实是犹太人不断受到歧视和迫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从《圣经》中提到的“大以色列国”到今天以色列国在巴勒斯坦地区奉行具有民族沙文主义性质的政策,让人觉得同自命不凡的民族优越感也有密切关系。

后记

本书涉及四位美国犹太作家的四部小说,四位思想家,以及已有三千年历史的犹太教,要发掘这些小说之间的联系、这些思想家与作家的联系以及这些思想家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真是不易之事。在这些作品中,我还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戴维去教堂而缺乏犹太精神,莫里斯不去教堂却实具犹太精神;莫里斯蜗居犹太小店,贝恩身处现代社会,但二者同样具有犹太情怀,并与现代世界相暌离;戴维求犹太婚姻而不得,爱兹列尔的虚假婚姻破裂,贝恩从婚姻中寻找情感安慰也同样受挫;戴维的知识可谓杂矣,爱兹列尔的知识可谓博矣,但知识却为他们的异端思想提供了工具,而莫里斯,一个识字不多的犹太小店主,却直截了当地达到犹太精神;最具现代文明特点的美国城市纽约的形象似乎并不高大,戴维在那里发迹,却时常怀恋过去的时光,齐普金在纽约的日子并不快乐,与他的匈牙利老婆所说的英语也是干瘪乏味的,贝恩在纽约也不自在,其祖先流传下来的《生命之树》一书被埋在了电子塔楼底下;爱兹列尔认为自己是“更高意义下的信徒”,贝恩体内似乎也有超验第二人,莫里斯虽不去犹太会堂,却也认为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犹太人;扎伐茨基讲述了对一个投河自尽的孕妇的解剖,贝恩经历了一场众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淫猥交流的听证会;戴维父亲下葬时头顶上点着一根蜡烛,而约雪南拉比死时头顶上点着两根蜡烛。


编辑推荐

《美国犹太文学与犹太特性》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美国犹太文学与犹太特性 PDF格式下载



包装得很好,书内容还没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