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证据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蒋人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蒋人文  

页数:

318  

内容概要

《证据制度若干问题研究》探究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从司法实际出发,密切关注司法实践和立法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充分反映最新证据立法成果、证据理论研究成果,分析和评价证据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难点,对于正在进行的证据立法以及解决司法实务中的证据运用问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证据制度若干问题研究》由蒋人文编著。

作者简介

蒋人文,男,1966年3月,广西灌阳县人,现任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系主任,诉讼法学、法律硕士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广西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近五年来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参与著作、教材撰写9部。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证据制度沿革思考
 第一节 外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中国古代证据制度
 第三节 中国现行证据制度及其特点
第二章 证据制度理论基础的反思与构建
 第一节 证据制度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二节 司法证明与认识活动
 第三节 证据制度理论基础的构成
第三章 证据制度基本原则的构建
 第一节 证据法定原则
 第二节 证据裁判原则
 第三节 直接言词原则
 第四节 质证原则
 第五节 自由心证原则
第四章 证据概念与特征的认识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第二节 证据特征与“三属性说”
 第三节 证据特征与“二属性说”
第五章 证据分类的一般认识
 第一节 证据分类概述
 第二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第三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第四节 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
 第五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第六章 证据种类的区分
 第一节 证据种类概述
 第二节 物证与书证
 第三节 证人证言
 第四节 当事人陈述
 第五节 被害人陈述
 第六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第七节 鉴定结论
 第八节 勘验、检查、现场笔录
 第九节 视听资料
第七章 证据规则及其构建
 第一节 证据规则概述
 第二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第三节 传闻证据规则
 第四节 供述补强规则
 第五节 专家意见与鉴定人意见规则
第八章 证据收集固定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证据收集固定概述
 第二节 不同证据种类的收集与固定
第九章 证明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证明法律关系
 第三节 证明过程
 第四节 证明结论

章节摘录

版权页: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对行政证据的收集,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第33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第34条规定:“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范围和原告或者第三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的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2)21号)进行了具体规定。(三)确立了证据审查判断和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刑事诉讼中,证据审查判断和运用的基本要求就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证据,应当保密。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应当追究法律责任。在民事诉讼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证据审查判断原则进行了规定,如第64条:“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对行政证据的审核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4条规定:“法庭应当对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和无需质证的证据进行逐一审查和对全部证据综合审查,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地分析判断,确定证据材料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排除不具有关联性的证据材料,准确认定案件事实。”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证据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