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名家研究

冯仲平 等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冯仲平 等 著  

页数:

255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传统文论的构成形态是集理论、评论、创作三位一体。文论本分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二者,一是对具体文学对象的分析、研究、评价,称文学评论,一是对理论问题的探讨与论证,称文学理论。西方文论,评论归评论,理论归理论,二者之间的界线较为明晰,而中国传统文论则不同。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认为,西洋文论“偏于文学裁判及批评理论”,而中国传统文论不“偏于文学裁判及批评理论”,而是“偏于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理论则比较热烈”。但很多人又认为情况不是如此,他们认为传统文论确是五光十色,但却不那么纯粹或专门。所谓不纯粹,是说传统文论提出文学问题时,理性色彩并不浓厚,理论不怎么像理论,就美学而言,他们认为西方美学偏于理论形态,具有分析性和系统性,而中国美学则偏于经验形态,大多是随感式的、印象式的、即兴式的,带有直观性和经验性。如朱立元《走自己的路》说:“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直觉、顿悟和对感性体验的描述,这是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载《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西方人更是如此看待中国传统文论,鲍桑葵《美学史》说:“许多读者也许会抱怨本书几乎完全没有直接提到东方艺术,不论是古代世界的东方艺术也好,还是近代中国和日本的东方艺术也好……因为就我所知,这种意识还没有达到上升为思辨理论的地步。”他又说:“中国和日本的艺术之所以同进步种族的生活相隔绝,之所以没有关于美的思辨理论,肯定同莫里斯先生所提出的这种艺术的非结构性有必然的基本联系。”既不偏重于裁判、评论,又不偏重于思辨、理论,于是人们提出传统文论的形态特点是评论与理论的融合,如张伯伟《中国诗学研究》说起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之一:“中国古代文论,很少作抽象的纯理论的说明。批评家总是将理论批评贯彻于实际批评之中的。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名家研究》是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冯仲平教授与他的六位研究生的合著。全书通过具体个案的深入探索,描述了每位名家的理论体系,呈现了小说评点辉煌时期的概貌。第一章从解读方式、美学突破和历史作用等层面揭示了李贽小说理论的重要价值:第二章从文本特性、创作规律、人物性格与结构原则等层面梳理了金圣叹小说评点的理论内涵;第三章从结构形态、具体方法与美学特点等层面建构了毛氏父子叙事结构理论的系统框架:第四章从小说观念、批评动力、典型性格及艺术欣赏等层面描述了张竹坡小说评点的内容构成;第五章在确定冯镇峦小说评点的历史坐标、挖掘其理论内涵与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追忆批评的特征与价值;第六章从文本特征、文法结构、视角艺术和叙事意象等层面探讨了但明伦小说评点的理论成就;第七章从陌生化、反讽手法与召唤结构等层面入手,揭示了脂砚斋《红楼梦》评点的美学意旨;第八章则抓住观念突破、理论形态与传播理念等核心元素,揭示了梁启超小说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全书系统深入,重点突出,方法灵活,顿多新见。

作者简介

  冯仲平,文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化来,文学硕士,山东菏泽学院讲师。  车瑞,山东大学2007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书籍目录

绪言/001第一章 李贽《水浒传》评点的现代阐释/003引言/003第一节 李贽的小说解读方式——误读/007一、发愤著书/007二、忠义在水浒/010三、大力大贤之人/013第二节 李贽小说理论的艺术创新和美学突破/015一、艺术创新/016二、美学突破/019第三节 李贽小说理论的历史作用与当代意义/022一、历史作用/022二、当代意义/024结语/026参考文献/027第二章 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的理论价值/029引言/029第一节 “因文生事”与文本虚幻特性的深层奠基/031一、史书“以文运事”与小说重构历史/031二、《水浒传》“因文生事”与小说的本质特性/032三、小说胜似《史记》与艺术的精神超越/034第二节 “因缘生法”与创作根本规律的深刻揭示/035一、“因缘生法”是情节构造的逻辑依据/035二、“格物”、“忠恕”是创作的标准与尺度/037三、“亲动心”与“设身处地”是创作的成功秘诀/038第三节 “一心所运”与性格理论的深入聚焦/040一、人物性格是小说艺术价值内容的主要构成/040二、人物形象个性化是性格元素的合理配置/042三、“一心所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不二法门/043第四节 法度“精严”是小说结构的根本原则/044一、“句法”、“字法”是文法的表层结构/045二、“章法”是小说情节的连缀方法/048三、“部法”是小说的宏观结构艺术/051结语/053参考文献/054第三章 毛氏父子《三国演义》评点的叙事结构艺术/056引言/056第一节 结构之相/060一、结构释义/060二、结构之相/064第二节 结构之法/075一、叙事时空/075二、叙事笔法/080第三节 结构之美/084一、和谐之美/084二、曲折之美/085三、对偶之美/086四、变幻之美/086结语/087参考文献/088第四章 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理论系统/091引言/091第一节 现实主义小说观/091一、《金瓶梅》是一部《史记》/092二、非淫书i@/093三、影射、实录与小说/095第二节 创作与批评动力论/097一、泄愤说/097二、惩戒说/099三、批评动力一/101第三节 艺术与现实关系论/102一、“入世最深”、“一心所通”与“现身”说法/103二、小说、生活与“冷热金针”/103三、“假捏”、“幻造”与艺术真实/104第四节 人物性格典型论/105一、性格与情理/106二、性格系统观/107三、性格与环境/108四、情节与章/109第五节 小说艺术欣赏论/112一、审美整体观/112二、审美倾向论/113三、审美趣味/114四、审美快感论/115结语/117参考文献/120第五章 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追忆批评/121引言/121第一节 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历史坐标/122一、从《聊斋志异》四家评点谈起/122二、冯镇峦及《聊斋志异》评点概况/126三、冯镇峦评点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127第二节 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理论内涵/129一、“有意作文”的评点立场/130二、作品一历史的宏观视角/132三、特点鲜明的评点方法/135第三节 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文化价值/140一、文本维度:文化传承与秩序表征/141二、文人维度:立言不朽与价值寄托/145结语/149参考文献/150第六章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叙事理论/151引言/151第一节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文本特征/151一、但明伦与《聊斋志异》评点/151二、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基本内容/154三、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理论构成/158第二节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文法结构/160一、篇法严密,不漏一/161二、文之妙,当于抑扬对待中求之/165第三节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视角艺术/170一、作品的基本叙事立场/172二、叙事者的全知视角/174三、人物视角的限知叙述/178……第七章 脂砚斋《红楼梦》评点的现代阐释第八章 梁启超小说理论价值探究后记

章节摘录

  首先,用充满天机、活泼的语言,自然真率地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水浒传》评点中,李贽对那些天性人物尤为喜爱,李逵、鲁智深、阮小七都是他心中的佛。第四回中鲁智深初上五台山,直接坐到方丈下首,员外提醒他不该如此,他说“洒家不省的”,妙语天然,所以李贽评道“一知礼教便不是佛了”,明显透露出对假礼教的憎恶之感。  其次,李贽眼里的趣,还有打趣的意味。据袁中道《李温陵传》载,李贽是一个“中暖外冷,风骨柃柃”的汉子,他的文章“剔肤见骨,迥绝理路。出为议论,皆为刀剑上事”。他无书不读,其评点文字也是“肌劈理分,时出新意”。有一次杨升庵戏李贽说:“东坡嬉笑怒骂皆成诗,公诗无嬉笑,但有怒骂?”李卓吾便谑之日:“果哉怒骂成诗也!升庵之言,甚于怒骂。”。正是这种游戏的态度,使他的《水浒传》评点充满机趣,读来忍俊不禁。  李贽独处机心,往往出人意料。第二回中,鲁达为救助金氏父女向李忠借钱,李贽打趣道:“这个人会募缘,合作个和尚。”第五回中,鲁智深假扮刘太公的女儿成亲,痛打山贼,李贽批道:“这个新人也奇,又打老婆了。”第四十六回中,宋江和晁盖商量攻打祝家庄可以赚得三五年粮食,李贽批道:“比偷鸡又狠些。”第四十八回中,王英被一丈青活捉,李贽批道:“可知捉去的便是老公。”第五十回中,李逵一身黑污,腰里插着两把板斧,直到宋江面前唱个大喏……李贽批道:“文雅有礼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名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