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软交换与IMS技术

杨放春 孙其博 北京邮电大学
出版时间:

2007-5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  

作者:

杨放春 孙其博  

页数:

43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融合与开放的下一代网络丛书”系统地描述了作者在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中,对下一代网络原理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归纳和总结。作为丛书的第一册,本书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相关技术,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着重介绍作为下一代网络控制核心的软交换系统和IMS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原理以及相关的核心实现技术,并探讨软交换和IMS技术在传统电信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以及支持固定-gx2网络融合过程中的作用。本书内容涵盖NGN的体系结构和概念分析、软交换系统的发展背景、软交换系统组成原理、软交换系统核心接人技术、软交换系统的主流业务提供模式、语音软交换设备和多媒体软交换设备的核心设计技术、软交换的基本组网技术、软交换网络的话务量建模方式、IMS的基本概念和系统架构、IMS系统包含的关键技术、IMS系统的业务架构、IMS与软交换和NGN之间的关系、NGN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现有电信网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方式。 奉套丛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下一代网络研究、设计、开发、运营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的培训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下一代网络产生的背景 1.1.1 网络融合的驱动 1.1.2 网络开放的驱动 1.1.3 分组交换技术的驱动 1.1.4 业务需求的驱动 1.2 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1.2.1 NGN的特征和基本概念 1.2.2 NGN的体系结构 l.2.3 NGN的关键技术 1.3 国内外NGN研究现状 1.3.1 ITU—T NGN 2004项目的研究 1.3.2 ETSI TIPHON有关NGN的研究 1.3.3 ISC/IPCC有关NGN的研究 l.3.4 IETF有关NGN的研究 1.3.5 NGN标准在我国的研究现状第2章 软交换技术产生背景分析 2.1 软交换技术产生的背景 2.1.1 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 2.1.2 传统交换机的演变 2.1.3 软交换的发展历程 2.2 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 2.2.1 软交换概念的理解 2.2.2 软交换系统的体系结构 2.2.3 软交换技术的优势 2.3 软交换技术面临的挑战第3章 软交换系统的组成分析 3.1 软交换系统参考模型 3.1.1 ISC/IPCC参考体系结构的目标 3.1.2 ISC/IPCC参考体系结构模型 3.1.3 ISC/IPCC参考体系结构的功能组件 3.1.4 ISC/IPCC参考体系结构的物理实现 3.2 软交换系统的组成 3.2.1 软交换系统中的主要设备 3.2.2 软交换系统中的协议第4章 软交换系统接入层技术 4.1 软交换接人方式的分类 4.2 互通网关技术 4.2.1 与PSTN网络互通需求分析 4.2.2 互通网关设备的分类  4.2.3 信令网关  4.2.4 中继网关  4.2.5 接入网关  4.2.6 媒体服务器 4.3 接人终端技术  4.3.1 综合接人设备  4.3.2 IP智能终端  4.3.3 用户接人设备的管理 4.4 其他网络的互通方式  4.4.1 与H.323网络的互通  4.4.2 与SIP网络的互通第5章 软交换系统业务层技术 5.1 软交换业务提供技术的发展趋势  5.1.1 软交换系统的主流业务提供技术  5.1.2 软交换业务的主要提供模式 5.2 基于SIP应用服务器的业务提供模式  5.2.1 SIP协议的业务能力概述  5.2.2 SIP应用服务器  5.2.3 SIP应用服务器的应用方式 5.3 基于Parlay应用服务器的业务提供模式  5.3.1 Parlay概述  5.3.2 Parlay/OSA   5.3.3 Parlay X web Servicc   5.3.4 Parlay API在软交换系统中的应用方式 ……第6章 软交换系统控制层技术第7章 语音软交换设备核心技术设计第8章 多媒体交换设备核心技术设计第9章 软交换系统基本组网技术第10章 软交换网络话务量分析与建模第11章 IMS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第12章 IMS的关键技术第13章 IMS的业务体系第14章 软交换、IMS及NGN的关系第15章 NGN的演进路线缩略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软交换与IMS技术 PDF格式下载



想搞软交换,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


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员作为参考书用!


不错,书很好,物流也很快。


这本书娓娓道来,不是直接进入纯技术性内容,看了比较有收获。


这个商品很不错,推荐推荐~


封面看上去旧旧的,有一点脏,里面没什么问题啦


如题了。呵呵


老师让买的课本,还行,需要这方面学习的话还是可以考虑看看。


两种层次的人可以看,当然收获肯定不同:没有系统学过软交换的人:可以从书中了解到软交换基本的体系结构,对信令协议等内容理解会有问题。系统学过软交换的人:从整体思想及信令流程分析上看,读者可以对软交换、IMS有更深刻的理解。


什么都不知道的话,看着还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