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
1998-7-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武玉荣
307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的《会计学基础》1998年7月首次出版,2001年11月修订第二版问世。8年来,由于广大读者的信任与厚爱,得以多次重印,成为很多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的首选教材,同时也成为广大会计知识初学者的首选读物。但是,2002年至今,我国市场经济开始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与之相适应,我国的会计改革也更加深入,目前,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已从与国际接轨过渡到与国际趋同。2006年2月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修订后的16个具体准则,并同时颁布了22个新的具体准则,这说明由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构成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形成,也标志着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已经开始与国际趋同。于是,本书的第三版应运而生。 《会计学基础》第三版与前两版比较,保留了第一、二版的诸多特色,同时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充实: (1)调整了章节结构,充实了章节内容。如:第一章由原来的四节调整为五节,增加了第三节“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将原第二章第一节会计恒等式移至第一章,在论述会计要素的同时,阐明六个会计要素的数量关系;第二章增加了第一节“会计循环”;第四章将原来的六节调整为四节,将日记账与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合并为一节,并充实了记账规则,增加了账项调整的内容:第八章增加了适用于会计电算化的“分录日记账会计核算程序”;第九章删除了原来第一节“会计组织工作的意义和要求”,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合并为第二节,增加了第四节“会计职业道德”;第十章“会计电算化”,是根据近年来的相关发展重新编写的。 (2)对第二版作了文字润色和数字调整,使得文字更通顺、严谨,数字更准确合理、前后衔接。 (3)吸收了近年来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工作实践的最新成果。如:2006年颁布的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首次颁布的具体准则;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会计信息系统结构;分录日记账会计核算程序等。 (4)各章都新增加了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更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本书第三版的第一、六、七、八、九章由武玉荣修订;第二、三、四、五章由邹颖修订;第十章由王海林修订。全书由武玉荣总纂完稿。 最后,再次感谢读者对我们的信任与厚爱,本书虽经过再三修订,但仍可能有不妥或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指教。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的《会计学基础》1998年7月首次出版,2001年11月修订第二版问世。8年来,由于广大读者的信任与厚爱,得以多次重印,成为很多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的首选教材,同时也成为广大会计知识初学者的首选读物。但是,2002年至今,我国市场经济开始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与之相适应,我国的会计改革也更加深入,目前,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已从与国际接轨过渡到与国际趋同。2006年2月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修订后的16个具体准则,并同时颁布了22个新的具体准则,这说明由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构成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形成,也标志着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已经开始与国际趋同。于是,本书的第三版应运而生。 《会计学基础》第三版与前两版比较,保留了第一、二版的诸多特色,同时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充实: (1)调整了章节结构,充实了章节内容。如:第一章由原来的四节调整为五节,增加了第三节“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将原第二章第一节会计恒等式移至第一章,在论述会计要素的同时,阐明六个会计要素的数量关系;第二章增加了第一节“会计循环”;第四章将原来的六节调整为四节,将日记账与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合并为一节,并充实了记账规则,增加了账项调整的内容:第八章增加了适用于会计电算化的“分录日记账会计核算程序”;第九章删除了原来第一节“会计组织工作的意义和要求”,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合并为第二节,增加了第四节“会计职业道德”;第十章“会计电算化”,是根据近年来的相关发展重新编写的。 (2)对第二版作了文字润色和数字调整,使得文字更通顺、严谨,数字更准确合理、前后衔接。 (3)吸收了近年来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工作实践的最新成果。如:2006年颁布的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首次颁布的具体准则;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会计信息系统结构;分录日记账会计核算程序等。 (4)各章都新增加了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更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本书第三版的第一、六、七、八、九章由武玉荣修订;第二、三、四、五章由邹颖修订;第十章由王海林修订。全书由武玉荣总纂完稿。 最后,再次感谢读者对我们的信任与厚爱,本书虽经过再三修订,但仍可能有不妥或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指教。
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第二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恒等式第三节 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第四节 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和会计计量属性第五节 会计方法和会计学科体系第二章 会计科目、账户和复式记账第一节 会计循环第二节 会计科目和账户第三节 复式记账第三章 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第一节 制造业的主要经济活动第二节 筹资业务的核算第三节 供应过程的核算第四节 生产过程的核算第五节 销售过程的核算第六节 财务成果的核算第七节 账户在用途和结构上的分类第四章 会计凭证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第二节 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第三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第五章 会计账簿第一节 会计账簿的作用和种类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第三节 记账规则第四节 调账、对账和结账第六章 财产清查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第二节 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第三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第四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第七章 财务会计报告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第三节 利润表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表和附注第五节 财务会计报告的分析第八章 会计核算程序第一节 会计核算程序的意义第二节 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第五节 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程序第六节 分录日记账会计核算程序第九章 会计规范和会计工作组织第一节 会计规范体系第二节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第三节 会计档案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第十章 会计电算化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第二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第三节 计算机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是指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各期收入和费用时,应当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时间为标准。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时间有时与货币的收付时间不一致。例如,本期企业产品销售活动已经完成,但货款却尚未收到,是在收到货款时确认收入还是在本期确认收入,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记账时间基础,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在收付实现制下,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为基础,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在权责发生制下则以收款权利和付款责任来划分收人和费用的归属期。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已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与收付实现制相比较,权责发生制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此,现代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依据于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同时又是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产生的基础,如应收、应付、待摊、预提等会计处理方法,就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为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而采用的。 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相比较,删除了配比性、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配比性是指企业在确认各期损益时,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特定会计期间的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的配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性质上的因果关系。费用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收入,不同收入的取得是由于发生了与之相应的不同费用,因此,收入与费用之间是一种所得必有所费的关系,如要取得产品销售收入,必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原材料费用、工资费用等;二是时间上的一致关系,属于某一会计期间的费用必须与这一会计期间的收入相配比,如果收入在未来会计期间才能实现,那么成本、费用也应分配于相应的会计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