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青少年不可不读荣辱故事全集

闻君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5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

闻君  

页数:

456  

字数:

570000  

内容概要

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即“八荣八耻”。“八荣八耻”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荣辱观,并在这个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为了更全面地展示荣辱观的丰富内涵,本书在“八荣八辱”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开发,从“爱国主义”、“服务人民”、“崇尚科学”等10个方面着手,集中选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发生的最能体现荣辱观的历史故事、传说故事,以及当代故事,让青少年朋友在阅读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同时,全面认识传统荣辱观的丰富内涵,掌握什么才是正确的荣辱观,经过潜移默化,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知道了荣辱,就能明白是非,并能辨别美丑。”本书是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首选读本,它囊括了古今中外流传最广,引用最多的荣辱故事。全书共搜集荣辱故事500多个,每一个故事的后面都附有编者的精彩短评。这些故事加短评,组成了一篇篇独具魅力的文章,精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

书籍目录

1.爱祖国是人类的第一美德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屈原投江殉国 周子与国休戚与共 石敬瑭甘当“儿皇帝” 霍去病公而忘家 苏武持节牧羊 安禄山叛乱祸国 岳家军大破兀术 秦桧卖国求和 文天祥慷慨赴难 寇准力主抗辽 陆放翁死不忘国 贾似道误国 于谦保卫北京 史可法死守扬州 夏完淳英勇就义 郑成功收复台湾 关天培血溅虎门 陈化成临危受命 冯婉贞英勇抗敌 鉴湖女侠秋瑾 陈天华沉水殉国 詹天佑立志筑铁路 冯如立志航空梦 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 容闳留学教育兴国 林觉民慷慨赴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王二小英勇牺牲 抗日小英雄雨来 少年英雄王璞  梅兰芳蓄须明志 齐白石巧骂日寇 郑振铎抢购典籍 戴安澜沙场殉国  杨靖宇浴血白山黑水 张自忠英武忠勇 吉鸿昌恨不抗日死 赵一曼坚贞不屈 代表中国的“奥运第一人” 钱学森冲破阻力回国服务 邓稼先立志科技救国 常香玉义演捐飞机 陈景润放弃出国机会 王伟为国捐躯2.服务人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大禹治水为苍生 晏婴为民着想 李冰修建都江堰 诸葛亮创制馒头 八王之乱贻害无穷 包拯为民请命--一 张文谦爱民护民 林兴祖为民除害 爱民惜众的海瑞 廉吏于成龙 “民国第一清官”石瑛 张思德为民献身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孔繁森无私奉献 吴金印踏踏实实为群众 汪洋湖为群众造福 任长霞执法为民 平民书记牛玉儒 李素丽服务没终点  宋鱼水执法公正严明 史来贺:永不褪色的旗帜 一心为民的好书记陈新庄  屹立雪域高原的丰碑 情为民所系的郑培民 心系百姓的张云泉 刚柔相济的尚秀云3.科学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发明家鲁班的故事 墨子的科学成就 西门豹治邺破迷信 扁鹊科学治病成神医 指南针的发明 火药的产生 蔡伦发明造纸术 汉武帝求仙赔公主 张衡发明地动仪 王充戳穿骗人把戏 范缜反对迷信 石勒读汉书 贾思勰编写《齐民要术》 李春建赵州桥 姚崇力主灭蝗 韩愈反对迎佛骨 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毕舁发明活字印刷术 杰出的科学家沈括 郭守敬修订历法 李时珍立志医药学 徐光启研究西学 徐霞客远游探险 张伯苓戒烟 不怕鬼的书生 鲁迅踢鬼 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吴文俊的选择记忆法 “抗非”英雄钟南山 “盖世华佗”的骗术 透视“神医”的伎俩 “法轮功”祸国殃民4.辛勤劳动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愚公移山 兄弟匾 农夫的幸运 名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董遇“三余”勤读 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张溥抄书  黄道婆的故事 谈迁两度写《国榷》 郑成仙造石桥 李仪祉为水利呕心沥血 李四光开创石油新纪元 人民的勤务员时传祥 张秉贵温暖顾客心 模范团长李国安 忘我工作的朱业鸣 马班信使王顺友 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 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王选 许振超岗位争一流 她用爱心为生命送行 徐虎岗位作奉献  魏可镁为国争光 海菜的奉献者曾呈奎 勇于拼搏的“乒坛皇后”5.团结互助是力量的源泉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两个朋友 鹦鹉救火  昭君和亲 班超出使西域 廉颇负荆请罪 荀巨伯重义轻生 紫荆树的故事 兄弟共被 王选打柴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吐蕃 让人三尺又何妨 少年毛泽东的同情心 邓小平挨打 马背上的小红军 细微之处见真情 “3个8小时”的奇迹 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 孙茂芳学雷锋 他为失学孩子而奔走  拯救绝症儿行动 马背上的志愿医生 于爱党的故事 蹬三轮支教的老人 李向群抗洪献身 徐本禹的支教故事6.诚实守信是人际关系的试金石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烽火戏诸侯 落水的失信者  季札挂剑守约 千金买马头 诚实的孔子 曾参杀猪 “齐邦三杰”恪守信义 魏文侯的诚信 蔺相如完璧归赵 商鞅南门立木 刘秀以诚服人 韩康卖药不二价 张良守信 乐羊子妻诚实守节 阎敞诚信无私 信守诺言的鲁肃 卓恕交友守信 陈寿写历史 太史四兄弟 季布一诺千金 张说不作伪证 杨震暮夜却金  宋濂的故事 杨时程门立雪 范式守信 陶侃饮酒限三杯 说实话的高允  李勉葬银 诚言直谏的孙伏伽 司马光卖马 偿值取马 晏殊诚实守信 毕沅言而有信 许衡拒吃无主梨 吴士东乱世守诚信 宋庆龄遵守诺言 毛泽东信守还书期 彭德怀揭穿谎言 为实现誓言而战斗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一千棵樱桃树 只赚一文钱 金斧头 谁是诚实的人 岔路口 将军和他的邻居 不收“看车费”引来千万投资 小提琴手的诚信 麦当劳的诚信 一毛钱的诚信 诚信缺失的代价 成龙践诺 一片竹林 两只红鞋 海尔真诚到永远 王一硕提前还贷 “我相信你是那样的人”7.遵纪守法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石碚大义灭亲 石奢以渎职为耻 田穰苴斩庄贾 祁黄羊大公无私 晋文公赏罚分明 李离以身殉法 斗子文秉公执法 田稷的母亲 介子推独善其身 苏章不徇私情 赵奢秉公征租税 卫嗣君不惜代价赎胥靡 孙武练兵 曹操割发代首 执法不阿的张释之 周亚夫严明军令 尹翁岿惩一儆百 董宣执法如山 桥玄深明大义 苻融断案 隋文帝严惩皇子 赵绰依法办事 戴胄抗旨断案 自居易怒打行贿人 曾巩智取“霸王社” 秦桧科场舞弊 赵普收礼 李浩锄暴 包拯三谏仁宗 杨景行除暴安良 朱元璋秉公杀婿  刘基执法 义军严惩昏官 “和坤跌倒,嘉庆吃饱” 孙中山任人唯贤 冯玉祥吃烟头 红军长征的故事 刘胡兰宁死不屈 高士其课堂不认朋友 谢荣策决不当叛徒 邱少云视纪律为生命 周恩来廉洁自律 罗瑞卿不搞特殊化 梁雨润执法严明 “铁书记”曹克明 刘平忠于职守 铁面柔情刘明祥8.艰苦奋斗是创业的法宝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晏婴食不重肉 姜氏劝夫 苏秦刺股 勾践卧薪尝胆 诸葛亮拜师 朱买臣困厄中坚持不懈 凿壁借光 杨震清白遗子孙 父子清廉的故事 囊萤映雪的故事 祖逖闻鸡起舞 石崇、王恺比富 晋代炼丹家葛洪 恪守情操的吴隐之 陈后主亡国 崔鸿对月苦读 隋文帝节俭治国 颜真卿苦练书法 欧阳修沙中学字 范仲淹喝粥苦读 王冕放牛读书 “布衣总统”孙中山 冯玉祥苦读书 陶行知甘为骆驼 梅贻琦不苟取分文 老舍勤俭一生 任弼时的“骆驼精神” 周恩来生活清廉 一件打补丁的睡衣 清廉将军王建安 一个铜板也没有 陈嘉庚的“节俭” 朱德的扁担 洪战辉感动中国 软件大王的求学史 白云苹自强自立 董建华不当“阔少” 竺可桢“水滴石穿” 张海迪以家为校9.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以尊老爱幼为荣 以忘恩负义为耻 孝感天地 子路借米 闵子骞与继母 二十四孝的故事 孔融、孔褒兄弟争死 狄仁杰有忠有孝 “孝迈黔娄”的故事 小女子忠孝双全 朱显焚券 小黄香温席 苟灌娘搬兵救父 沉香救母 缇萦救父 小行可自缚救父 方观承千里探亲 陶行知为儿童慷慨解囊 梅兰芳敬老尊贤 冯玉祥买肉孝父 陈毅探母 鲁迅敬母 李先念肉汤敬母 毛泽东给徐老祝寿 周恩来敬老的故事 邓小平赡养继母 杨振宁不忘恩师 田世国捐肾救母 背着母亲上大学 中国孝星马福元 花季少女捐肝救父 白血病少年打工救母 濮存昕关注艾滋孤儿 杨明辉保护学生义不容辞 死的勇气 真正的儿子 先救谁 爱是没有重量的 铺满药渣的小路 爱心是无价的 为老师干杯 父亲的遗书 孝敬父母老汉贴对联 上行下效10.见义勇为是人类的高尚情操 以见义勇为为荣 以冷漠自私为耻 小王华拾金不昧 罗盛教勇救朝鲜少年 欧阳海舍身救列车 英雄战士王杰 徐洪刚不畏强暴 闽东山上小青松 少年英雄赖宁 吕志忠舍身保卫国家财产 黄勇奏响生命赞歌 李学生舍己救人 蒋秀娟浴血斗歹徒 魏青刚勇救落水青年 路见小偷一声吼 王建设血洒深圳街头 黄道笑勇擒盗贼 大学生血染无锡 的哥勇斗持枪贼 冯官成挺身而出斗歹徒 保安卫兴旗为救人而牺牲 与歹徒浴血搏斗的方导游

章节摘录

  屈原投江殉国  战国时期,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混战。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饱受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秦国的间谍把这一情况报告给秦王,秦王早想进攻齐国,只碍着六国联盟,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强大,只要离间了这两个国家,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  张仪到了郢都,告诉子兰:“有了六国联盟,怀王才信任屈原,拆散了联盟,屈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子兰听了,十分高兴。楚国的贵族就和张仪连成一气。子兰又引他拜见了怀王最宠爱的王后郑袖。张仪把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献给了郑袖。  第二天,怀王摆下酒席,招待张仪。席问讨论起秦楚友好,屈原猛烈反对,与子兰等人进行了激烈争论。屈原认为:“放弃了六国联盟,就给秦国以可乘之机,这是楚国生死存亡的事情呵!”他痛斥张仪、子兰等人,走到怀王面前大声说:“大王,不能相信呀!张仪是秦国派来拆散联盟、孤立楚国的,万万相信不得……”怀王不听,还让武士把他拉出宫门。  屈原痛心极了,站在宫门外面不忍离开,盼着怀王能醒悟过来,改变主意,以免给国家带来灾难。他从中午站到晚上,看见张仪、子兰等人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走出宫门,才绝了望。他叹着气喃喃地说:“楚国啊,你又要受难啦……”屈原回到家中,闷闷不乐,想到亲手结成的联盟一经破坏,楚国就保不住眼前的兴旺,不禁顿足长叹。他写了一篇名叫《离骚》的长诗,把对楚国的忧愁和自己的怨愤都写了进去。  这篇诗传到宫中,子兰、靳尚等人又得到了攻击的材料,说屈原把怀王比作桀纣。怀王一怒,撤掉了屈原的官职。  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他同样刚愎自用,昏庸无道,又将屈原流放到边疆。  楚国的南疆,当时人迹稀少,很多地方都是无边无际的草原林莽。屈原从郢都出发,顺长江东下,在洞庭湖和沅水流域的广大地区,走着艰难曲折的道路,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他衣衫褴褛,面色灰暗,身体日渐消瘦,可他还在等着楚王召他回去效力。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进攻楚国,占领郢都,楚国的宗庙和陵墓都被毁了。楚国要亡了!屈原决定回到郢都去死在出生的土地上。他头也不梳,脸也不洗,昏昏沉沉地走了几天,到了泪罗江边。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  联盟给小人破坏了,楚国受到了危险,百姓遭到了灾殃。屈原在江边踱着。他怀念郢都,怀念百姓,憎恨敌人,憎恨奸邪,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激发全国百姓的爱国赤忱。他解下衣服,包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奋力向江心一跳。爱国诗人带着楚国的干净石块,很快沉了下去。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  屈原死后,百姓敬重他,哀悼他。因为他是和危害楚国的小人奋斗到死的,所以到了他的忌日,百姓们就挂起菖蒲剑,喝着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他们划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  心灵感悟:  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个杰出的爱国者。他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以国家为念,不计较个人名利,在小人当道、自己屡遭排斥的情况下,依然痴心不改,时刻想着国家的安危。当国破人亡的厄运降临时,彻底绝望的他,决不苟活于乱世,宁愿以死殉国。他的爱国情怀,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后人,成为人们的楷模。  周子与国休戚与共  春秋时代,晋襄公的曾孙周子(后成为晋悼公),年轻时受族人的排挤,不能留在本国,便客居在周国的洛阳。周国大夫单襄公将他请到自己家里,始终像对待贵宾那样厚待他。  周子年纪虽小,对晋国的时局却非常关心,每当听到晋国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就闷闷不乐,而发生了什么可喜的事,他就非常高兴,甚至喜极而泣。  除了关心晋国的时局,周子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为人处世,行为举止非常老成持重。站立时,他总是稳稳当当,站姿规整;看书时,他总是全神贯注,目不斜视;听人讲话,他是恭恭敬敬,礼貌有加;说话时,他是言语平和,忠孝仁爱;待人接物,他是友好体贴,温良恭俭。  周子恰当自如的言谈举止很受单襄公的赞赏,尤其是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更让单襄公深感敬佩,以至于单襄公在得了重病弥留之际,还把儿子单顷公叫到床前,再三地嘱咐说:“我走了以后,你一定要好好对待周子,他是一个有抱负的青年,将来定能有所作为。他身在异国,却时时不忘记自己的国家,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心忧虑,这种与自己的国家休戚与共的人现在已经很少了。正因为如此,他将来很可能会回国继承王位。你都看见了,最近几代晋国国君的道德修养都很差,在位的晋厉公更是糟糕。公族中又很少有优秀的后代,唯一例外的继承人就是这位被排挤的周子。你要帮助他渡过难关,直到他有机会回去继任晋国的君主,这样,我死后就无遗憾了。”  单襄公死后,单顷公按照父亲的遗愿,精心地照顾和保护周子,各方面都给予他非同一般的礼遇。周子对此十分满意,也非常感激。  没有多久,晋国就发生了内乱。上卿栾书因不满晋厉公的暴政举兵发动政变,杀死了晋厉公,随后便派人到周国把周子接回了晋国,并拥立他为国君。  心灵感悟:  即使被排挤,身处异国,仍然心系祖国,为国家的兴败而喜悲,没有埋怨之心,没有丧失爱国之志,这样的爱国精神才是最可贵的。因为一个人遭受打击或误解,那是人的因素造成的。祖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舍弃她的子孙,而子孙也不应舍弃自己的祖国。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只要我们都与祖国休戚与共,祖国就一定能强大和美好起来。  石敬瑭甘当“儿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儿皇帝”石敬瑭可以说是一位卖身求荣的无耻之徒。  石敬瑭,即后晋高祖,五代晋王朝的建立者。他早就梦想当皇帝,经常编造梦中被推上皇帝宝座的谎言,大造自己将要当皇帝的舆论。公元936年,石敬瑭移授郓州节度使,晋封赵国公。当诏书催促他去赴任时,他疑心朝廷对他的不轨之心有所觉察,便和亲信密谋,拒不遵行。朝廷以他不奉诏,降旨削夺他的官爵,派晋州刺史、北面副招讨使张敬达等讨伐石敬瑭。石敬瑭见晋阳孤城难守,便不惜引狼人室,派部下桑维翰到契丹搬兵求援。  当时,契丹在北方建立辽国之后,屡屡进犯中原,大肆骚扰掠夺。见石敬瑭求援,正中下怀。当年9月,契丹主便亲率大军自雁门南下。兵临城下之时,契丹主使人报信给石敬瑭:“今日破城可以不可以?”石敬瑭密派人回答说:“明日再破也不晚。”由于信没传到,契丹主便率兵与张敬达展开了激战。结果张敬达大败,死者万人。  当天夜晚,石敬瑭便迫不及待地出北城门与契丹主相见。契丹主执着石敬瑭的手说:“真是相见恨晚!”石敬瑭万分感激:“你今日救了我,恩同再造。”于是,就不顾廉耻地称契丹主为父。契丹主也就把他当做儿子对待,想立他为傀儡皇帝。石敬瑭假意推让一番之后,便命筑坛于晋阳城南,被契丹主册立为“大晋皇帝”。契丹主在册封文告中写道:“咨尔子晋王……尔维近戚,实系本枝,所以予视尔若子,尔待予犹父也。……宜以国号为晋,朕永与为父子之邦,保山河之誓。”册封礼毕,石敬瑭还命人打鼓吹号,随契丹主身后归城。  为了表示对契丹主的孝心,契丹主到石敬瑭府里时,石敬瑭同妻子李氏率其亲属“捧觞上寿”,一派媚颜卑色。  石敬瑭为了当“儿皇帝”,还把雁门以北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为“寿礼”,并每年献帛30万匹。石敬瑭认贼作父,并没有好下场,他死后不久,后晋就被契丹所灭。    心灵感悟:  石敬瑭认贼作父,卖国救荣,遗臭万年!历史上,那些危害祖国,以求私利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首先就是千万不要做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抬头仰望,天上不仅有日月星辰,也有许多国家的间谍卫星;出国旅游、求学,并非“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弄不好就会陷入敌对势力圈套,沦为祖国罪人。这些都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编辑推荐

  《青少年不可不读荣辱故事全集(经典珍藏版)》是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首选读本,它囊括了古今中外流传最广,引用最多的荣辱故事。每一个故事的后面都有编者的精彩短评。这些故事加短评,精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青少年不可不读荣辱故事全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