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中国经济1000问

李庆山,韩春丽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庆山,韩春丽  

页数:

449  

字数:

74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们需要了解过去、预知未来,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今天。要把握好今天,就要很好地了解今天、认识今天以至躬行今天。我们对今天了解吗?要了解今天些什么呢?对于有志于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国防、外交等方面的知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今中国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当我们在见证和享用一些新的物质文明成果的时候,与其相对应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新知识正如潮水般地向我们涌来。同时,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与当今时代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息息相关,因而有关这方面的新知识是不能不学、不能不知的。但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用较短的时间获取较多的知识信息,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除了青少年本身的主观努力外,还需要用一个恰当的方法,而且知识信息的载体及其表现形式是否科学、简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有鉴于此,我们编纂了一套“当代中国”系列丛书,并采取问答的形式,将浩如烟海的知识浓缩在千余个问答之内。这种沙里淘金、高度浓缩的知识信息表达形式,可以称之为“快餐文化”,是适应社会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一种尝试。《当代中国经济1000问》包括发展规划、经济常识、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公司企业、四大产业、金融证券、银行储蓄、邮政运输、财政税收、对外经贸等10多个门类,基本涵盖了当代中国经济的各主要方面及其重要知识内容。回答了人们经济生活中需要了解和把握的主要问题,可谓是简明适用的当代中国经济知识百科全书。加上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形式,使之具备了较强的可读性,特别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

内容概要

本书集当代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以及财政、金融、税收、证券、股市、公司、企业、市场、经贸等各个经济领域知识于大成。资料翔实,语言通俗,条理清晰,文字精练,时代性与适用性兼备,加之以问句为题的新颖形式,有很强的可读性,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

书籍目录

发展规划 为什么说“八五”计划期间我国对外 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九七三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九五”计划期间实现奋斗目标了吗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内容有哪些 “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十一五”规划有何新举措 “十一五”期间要实现的主要经济目标有几点 “十一五”期间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哪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十一五”期间如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如何振兴装备制造 “十一五”规划要拓展哪些生产性服务业  “十一五”期间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怎样发展循环经济 如何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如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怎样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如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如何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如何构建节约型经济体系 节约型社会发展战略是什么 如何建设节约型校园 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具体内容是什么 人口规划包括哪些方面 城乡劳动力如何统筹规划 “五个统筹”具体是指什么 怎样统筹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 如何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 怎样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发展 如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区域规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是什么 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优化整合区域 区域开发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重点地带重点开发具体指什么 区域规划点轴开发具体指什么 何谓区域规划网络开发 实现地区协调发展要考虑哪些因素 何谓集聚效应 海岸带有何战略意义 新欧亚大陆桥经过哪些国家 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区包括哪些地区 何谓渔港经济区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哪些地区 我国有哪三个经济地带 三江两河是指哪三江、两河 长江流域包括哪些地带 长江中游有何特征 长江经济带有何战略意义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具经济实力的区域之一吗 环渤海湾地区的特征是什么 黄河三角洲有何特征 太湖流域有何特征 黄淮海地区具有较高的农耕条件吗 河套平原有何特征 河西走廊有何战略地位……经济常识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公司企业四大产业金融证券银行储蓄邮政运输财政税收对外经贸

章节摘录

为什么说“八五”计划期间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1991——1995年,我国实施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八个五年计划。1990年12月,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根据这个建议,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该纲要经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并付诸实施。“八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前提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具体指标为:五年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5%,国民收入年均增长5%,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3%。“八五”计划期间,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府宏观调节能力的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不仅超额完成原计划,而且这五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波动最小的五年。“八五”计划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l2%,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8%,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25%。“八五”期间,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994年3月,我国国务院制定和发布了关于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含义是:对于当时全国农村8 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1994——2000年)基本解决。以该计划的公布实施为标志,我国的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计划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没有完全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减少到8 000万人。尽管目前(1994年)的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只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8.87%,但是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地方病高发区及水库库区,而且多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其共同特征是: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生态失调,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教育落后,人畜饮水困难,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这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与前一阶段扶贫工作比较,解决这些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难度更大。抓紧扶贫开发,尽快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改变经济、文化、社会的落后状态,解决以至彻底消除贫困,不仅关系到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振兴、市场的开拓、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共同富裕以及全国的深化改革。这是一项具有重大的、深远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的伟大事业。为此,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鼓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的扶持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解决温饱问题,进而脱贫致富。到2000年底,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农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0年的3 0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左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中国经济1000问 PDF格式下载



建议大家买来阅读,普及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很全面.


书的内容还不错,但是感觉有点简单,扫盲级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