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刻文化入门
2012-6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张超 编
293
255000
无
中国雕刻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闪耀着华夏民族不朽的文化光芒! 古代皇家将民间身怀绝技的艺人请入宫廷专门为皇家制作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艺术家,雕刻也不例外。雕刻艺术家们将大自然的灵性、气韵、意象、神采铸进雕刻作品中,展现了高度的工艺技巧和艺术水平。其中一些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艺术造诣升华到超凡脱俗的程度。大量的雕刻遗迹、文物数不胜数,完好地保留至今,是中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是中国文物中的瑰宝。 本书按雕刻的质体分章,分别讲述了砖雕、石雕、木雕、竹雕、玉雕、牙雕等六个方面的入门知识。 第一章讲的是砖雕。砖雕与木雕、石雕合称为建筑三雕,是中华文化的奇葩,更是构建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同时砖雕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常用在门楼、门罩、檐、花窗等装饰上。本章从砖雕的起源发展、品类用途、工艺技法、题材等方面向读者讲述了砖雕文化的入门知识。 第二章讲的是石雕,石雕亦称“石刻”,是雕刻园地中的一枝奇葩。本章从石雕的起源发展、种类用途、工艺技法、题材等方面向读者讲述了石雕文化的入门知识。石雕是工匠们凭借在长期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技艺,以朴素的审美趣味和巧妙的艺术构思为在大自然孕育出的各种各样石材注入了艺术生命,创作出形态各异、内容丰富的石雕艺术品,使千奇百怪的石头有了人类的智慧和感情。 第三章讲的是木雕,我国木雕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不少雏形的木雕制品。本章从木雕的起源发展、形式和品类、工艺流程和技法、题材、流派与特色等逐一讲述了木雕文化的人门知识。当然现在看来有些古木雕非常粗糙和简陋,但却是人类将智慧运用于木雕制品上的创举。 第四章讲的是竹雕。由于受竹质材料的影响,竹雕作品很难保存,我们现今能够看到的明以前传世的竹刻器物甚少。竹雕真正著称于世,是从明代中叶开始的。竹雕兴旺的历史并不长,故明末至清乾隆期间的竹雕作品最为珍贵。本章从竹雕的起源发展、雕刻手法、流派风格以及竹雕作品的鉴赏等讲述了竹雕文化的入门知识。 第五章讲的是玉雕。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一块好的玉石,只有经过人工雕琢,才能赋予其新的价值和魅力。中国玉器雕刻无论是丰富的造型、多变的装饰、精湛的技法,还是流派纷呈的风格都是无与伦比的。本章从玉雕的起源和发展、种类、工艺流程、流派和特色等讲述了玉雕这一优美的文化,从而让读者了解到每一件玉雕精品都是玉雕大师灵感进发、精巧设计,又精雕细刻的结晶。 第六章讲的是牙雕。牙雕是具有独特风华的一门,中国的牙雕精细工整,玲珑剔透,极富有装饰性。各地的牙色的风格,也都不一样。本章从牙雕的起源发展、种类、工艺流程等方面向读者讲述了牙雕文化的入门知识。 中国雕刻是先人创造的艺术结晶,我们为先人的惊人智慧、伟大创造、博大胸怀而感叹不已。基于此,笔者对以上各种雕刻作了比较系统、详尽的阐述,并附有大量精美的图片加以说明。希望通过本书,让雕刻这门国粹艺术能为广大读者所认识、珍爱、传承,使中国的文化遗产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保护、利用,让中国的精神财富能为全人类所共有、共赏、共享。
中国的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品类繁多,雕工精湛,主要有石雕、木雕、砖雕、牙雕等。雕刻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动物、植物或是风景,都惟妙惟肖,形神兼备。虽然这些艺术杰作多出自一些默默无闻的工匠之手,但千百年来,它们伴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流传至今。它们充分表现出民间艺术精湛的技艺、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创造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人文价值。
第一章 砖雕
第一节 砖雕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砖雕的用途
第三节 砖雕的工艺流程和技法
一、制砖工艺
二、砖雕工艺的主要技法
第四节 砖雕的题材类型
第五节 砖雕的分布流派与特色
一、河州砖雕
二、天津砖雕
三、山西砖雕
四、徽州砖雕
五、苏州砖雕
六、广东砖雕
七、西吉民间砖雕
八、东阳砖雕
第二章 石雕
第一节 石雕的起源和发展
一、石器时代石雕
二、秦汉时期石雕
三、魏晋南北朝石雕
四、隋唐五代石雕
五、宋代石雕
六、辽金元石雕
七、明清石雕
第二节 石雕的种类和用途
一、按制作工艺分类
二、按石雕的用途分类
第三节 石雕的题材
第四节 石雕的分布流派与特色
一、徽州石雕
二、惠安石雕
三、寿山石雕
四、青田石雕
五、温岭石雕
六、嘉祥石雕
七、曲阳石雕
八、苏州石雕
……
第三章 木雕
第四章 竹雕
第五章 玉雕
第六章 牙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节 砖雕的起源与发展 砖雕是用特制的青砖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一种很重要的艺术形式。一般为建筑构件,用凿和木锤在水磨青砖上钻打雕琢出各种人物、花卉、风景、动物、书法等图案,用在建筑不同的位置进行装饰。但也有用作文玩的。比如用瓦当的背面或用秦砖雕凿成砚台,用故宫大殿铺地的“金砖”雕刻花纹做成桌面等,但砖雕用途还是以建筑用为主,一般配合石雕、木雕用在建筑的不同部位。传统砖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在给人以视觉享受的同时还兼有社会教化功能,传统手工艺人将自然与人文内容融入砖雕之中,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含量。砖雕中的每一件动物花草,都充满着大自然的生命律动,戏雕传神达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砖雕是民俗与市井风情的万花筒,为我们保留了农业文明时期重要的社会文化信息。 砖雕最早起源于战国时的陶质花砖、画像砖。秦代有所发展,秦砖颜色青灰,质地坚硬,面上有细绳纹、回纹、云纹等图案纹饰。陕西咸阳出土的秦代龙纹砖,其上有姿态生动的龙纹,是最早的秦砖实物。瓦比砖出现得要早一些,商周时期已有板瓦生产并用于建筑。考古发现有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安和洛阳等地西周遗址的素面筒瓦。战国时期出现了用于建筑的砖,多用于铺墁地面及包镶夯土屋壁,砖的古称为“甓”,得名来自屋壁。一般认为砖雕是由陶艺、瓦当和画像砖等工艺演变而来。将砖作为雕刻材料,可以追溯到殷代的版筑。考古发现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建筑用陶上就已经出现了绳纹、双钩纹和方格纹等。战国时代,出现了浮雕花砖,砖面压印鸟兽、花树和几何纹。各诸侯国还有不同的样式,如齐国多为树纹,燕国多为兽纹或兽面纹,秦国、赵国多为鸟兽纹圆形瓦当,东周王城河南洛阳则多为卷云纹半圆形瓦当。在河南、四川等地均有不同数量、不同类型的早期花砖发现。 秦至西汉初期,花砖多用于装饰宫殿和衙舍,如秦宫遗址就有用于台阶的空心砖和铺地面的花纹砖(有太阳纹、菱形纹、龙凤纹、方格纹、云纹砖),为防滚动还出现了锯齿纹(用子母榫相接)的花砖,一般为细线雕。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秦砖为最早的条砖,采用的是骊山沉泥,这种泥富含矿物,经烧制后,质地坚硬,故秦砖又有“铅砖”之称。砖上印有“左司高瓦”印文,学者认为是左司空赵高的简称,据此可知为官方督造,代表了当时制砖的最高水平。
通过《中国雕刻文化入门》让雕刻这门国粹艺术能为广大读者所认识、珍爱、传承,使中国的文化遗产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保护、利用,让中国的精神财富能为全人类所共有、共赏、共享。
无
书讲的是雕刻文化发展起源,不是我想买的雕刻技法
书是不错,可是我找的不是这本书。
该书结构形式丰富,但作者的文字功底实在糟糕,文章泛泛而谈,内容较空洞,段落之间多有语意重复。每节总有写道“具有某某价值、某某意义”之类冠冕之词。另有相当一部分文字是对作品的细致描写,却几无相应插图可作观赏,只靠读者臆想,实在不如不读此书而上网去搜索那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图片。 若不是对雕刻有兴趣或有自己的见解,不建议买此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