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活力论
2007-2
江苏东南大学
蒋涤非
286
无
本书提出营造有活力的城市形态,在于形成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动,这正是当代城市设计所忽视的重要目标。 本书针对城市活力概念所具有的开放性和混沌性特征,构建具有的开放性和混沌性特征,构建具有开放性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城市的生命体特征以及“市”与市井生活的分析,确立城市应具有活力这一前提;通过对城市设计向度经济活力、社会活力、文化活力营造的分析与归纳,构建城市活力营造的宏观视野;通过提出交混原则、公共生活原则、自组织原则,确立城市活力营造的指针。本书还立足于当代城市形态,归纳出营造“双尺度”城市十项营造城市活力的城市设计手法,并特别指出当代中国城市活力营造之道。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城市管理者及相关专业人士研究参考,也可作为建筑规划院校师生的学习参考教材。
蒋涤非,1966年出生,主要研究建筑学。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同济大学城市设计方向博士。研究员高级建筑师,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资格,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曾任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建筑师。现任中南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授,中南大学勘测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主持国内外工程设计逾百项,获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五项,发表论文三十多篇。
0 引言 0.1 问题的提出 0.2 研究的目的 0.3 研究的范畴与方法 0.4 研究的框架第一篇 城市活力解析 1 城市与活力 1.1 城市本质 1.2 城市活力概念 1.3 城市活力沿革——纪念性与市民性的交织与更替 1.4 小结 2 当代背离城市活力的趋向 2.1 汽车之城——大尺度城市 2.2 布景之城——视觉化城市 2.3 自我之城——肢解的城市 2.4 趋同之城——同质化城市 2.5 小结第二篇 城市活力多维度思考 3 有关城市活力的城市设计理论 3.1 相关城市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3.2 城市触媒理论 3.3 TEAM10有关城市活力的城市设计理论 3.4 约翰·波特曼的“协调单元”与“城市编织”理论 3.5 扬·盖尔的公共交往理论 3.6 简·雅各布斯的城市多样化理论 3.7 黑川纪章与活力相关的新陈代谢与共生理论 3.8 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城市理论 3.9 C.亚历山大的城市自然生长理论 3.10 新城市主义有关城市活力理论 3.11 小结 4 城市活力的多维度思考 4.1 心理学向度 4.2 社会学向度 4.3 视觉艺术向度 4.4 哲学向度 4.5 小结第三篇 城市活力建构 5 城市设计向度的城市活力营造框架 5.1 城市活力的主要组成 5.2 经济活力营造 …… 6 城市活力营造的城市设计原则 7 营造活力的城市设计手法 8 促进城市活力的城市设计案例分析第四篇 结论 9 活力城市的特征 10 当代中国城市活力营造之道附录一 参考文献附录二 图片目录后记
无
将城市形态与城市活力联系起来,但其实如果把题目改成“城市活力研究”也可以,一个有活力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在建筑手段方面使城市变的更有吸引力和活力?这就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事情。
看完后,总觉得形态和活力放一起还是有点牵强。
丢了图书馆的书,新买了作为补偿的。今天刚还上,有时间再去借回来看
很实用哦!
内容丰富,理念先进
研究生的时候多了,还可以。
不管怎么说,还就是那些儿东西。